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跟孩子溝通,先要懂孩子的心理

民間有句成語,叫“對牛彈琴”。它的意思是說,對著牛彈琴,牛根本就不懂得欣賞優美的琴聲。在和孩子溝通時,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一味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成人的表達方式和孩子交談,那么也無異于對牛彈琴。只有了解孩子在相應年齡段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才能有的放矢,觸動孩子的心靈,讓親子溝通達到預期效果。

3-4歲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變化快,熱衷于反抗

在3-4歲期間,孩子先是情緒平穩,和善友愛,繼而變得焦慮,進入叛逆期。在剛剛進入三歲時,孩子非常快樂。他很喜歡分享,也善于接受外界的信息,安全感很強,因此心緒平靜。他彬彬有禮,總是面帶微笑,哭泣的次數大大減少。對于爸爸媽媽的要求,他總是能夠快樂地接受,即使有些不情愿,也不會歇斯底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一味逢迎,失去自我。在此過程中,他能夠感知到自己正在不斷成長,能力越來越強。在這個年齡段,他的依賴性比較強,很喜歡說“我們”。不管做什么,他都會說“我們”,因為這個詞語意味著依賴和分享。他既依賴他人,也喜歡和他人分享。至此,他最喜歡且最依賴的人依然是媽媽。

正當爸爸媽媽暗自慶幸孩子從小魔頭變成小紳士、小淑女時,孩子突然間又變了。因為,在你們不知不覺間,他已經順著時間的長河流淌到生命的另一階段。這個階段,生命的河流就像從平靜舒緩,突然進入激流和漩渦。孩子進入三歲半后,他們變得不再順從乖巧,而熱衷于反抗。在辛苦養育孩子的爸爸媽媽眼中,此時的孩子仿佛故意和他們做對,處處不讓他們順心。這個階段,親子之間特別容易發生爭吵。以前水到渠成的事情,現在孩子都喜歡和爸爸媽媽對著干,例如吃飯、穿衣、洗澡、睡覺等。最讓爸爸媽媽沮喪的是,在之前三年多時間里總結出來的應對孩子的方法,如今全都失效了。究其原因,親子沖突除了孩子故意和爸爸媽媽對著干之外,還因為隨著孩子年齡漸長,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事實卻是,孩子的成長出現了反復,并沒有順理成章地繼續朝著成熟發展。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到孩子四歲前后。在此期間,爸爸媽媽要多用心觀察孩子。

吉吉三歲半了。最近,媽媽發現她變化特別大。原本,在吉吉進入三歲之后,媽媽每天都在慶幸女兒變得乖巧順從了,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動不動就哭個沒完了。然而,好景不長,從進入三歲半開始,吉吉又像是變了一個人。她變得和小時候一樣,不愛穿衣服,賴床。每天早晨,媽媽做好飯喊吉吉起床,都像是一項聲勢浩大的工程。因為幼兒園離家比較遠,所以媽媽看著哭個沒完沒了也不愿意穿衣服的吉吉,總是要抓狂。每天早晨,看著一臉淚水的吉吉,媽媽都是一頭汗水。

有一天,媽媽從幼兒園接了吉吉去小區廣場玩。在那里,吉吉遇到了好朋友珠珠,吉吉媽媽也和珠珠媽媽站在一起聊了起來。珠珠比吉吉大一歲,當吉吉媽媽滿含苦惱地說出吉吉最近的“惡劣行為”時,珠珠媽媽馬上感同身受,她以過來人的口吻告訴吉吉媽媽:“沒關系的,慢慢熬吧,等到孩子四歲之后就好多了。我家孩子三歲半到四歲期間,也特別矯情,還很固執,我簡直懷疑她是我的冤家呢!”和珠珠媽媽聊天之后,吉吉媽媽意識到吉吉也許在經歷特定的成長階段,因而查閱了孩子心理發育的相關資料,決定改變對待吉吉的方法。

第二天清晨起床,吉吉依然不配合。這時,媽媽說:“吉吉,等你穿好衣服,我們一起去麥當勞吃早餐吧!”吉吉馬上高興地一躍而起,還央求媽媽快點兒幫她穿衣服。去幼兒園的路上,媽媽一直在和吉吉聊一些高興的話題,吉吉情緒很好,再也不像平時那樣哭哭啼啼地去幼兒園了。偶爾吉吉表現出不想去幼兒園的意思,媽媽也馬上贊揚吉吉:“吉吉真是特別棒呢,是媽媽的驕傲。吉吉比小妹妹表現好,小妹妹總是哭,吉吉卻始終笑瞇瞇的,讓媽媽心情也很好。”

對待三歲半的吉吉,媽媽從苦惱轉變成順從地接受從而和孩子溝通很順暢。只有接受孩子,了解孩子心理發育的特征,爸爸媽媽才能少一些煩惱,讓自己開心地陪伴孩子成長。試想,如果吉吉媽媽一直都懷著排斥、抗拒或者不耐煩的心情對待吉吉,那么吉吉的叛逆、對抗一定會愈演愈烈。與其抗拒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狀況百出,不如接受孩子的一切,陪伴孩子一起走過成長的各個階段。

對于三歲半的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表現得非常固執,并非是因為自信,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他們小小的心靈正在經受焦慮的煎熬。隨著經驗的增加,他們再也不像兩歲多那樣不知天高地厚,可以毫不猶豫地從高高的地方一躍而下。現在的他們,更加了解外界,更加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甚至搭積木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使辛辛苦苦搭建好的高樓大廈坍塌了。生活中最常見的是,他們甚至連說話都不如半年前流利,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無法流暢地組織語言并且一氣呵成地說出來。很多父母都因為三歲多的孩子突然有些結巴而感到擔心,其實,這只是孩子緊張焦慮的一種表現。這個階段,孩子的不安全感體現在很多方面,爸爸媽媽只要用心觀察就能發現。

孩子們三歲半后,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喜歡自己成為主宰。他們甚至學著對爸爸媽媽發號施令。很多媽媽都在孩子三歲半時倍感挫折。有些媽媽甚至會故意逃避,把孩子交給其他人養育,這樣孩子就不能恃寵而驕了。當然,這種教養方式是不恰當的。媽媽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溝通交流,這樣養育三歲半的孩子就很簡單,很省心。

4-5歲孩子的身心特征:自我意識萌發,希望獨立

在經歷了一歲左右的斷奶期之后,孩子在4-5歲時,迎來了心理斷奶期。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一旦過了四歲,幾乎每天都在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他成長的各個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更強,理解和表達能力也更強,尤其是行動力,簡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完成了從嬰兒到幼兒的迅速轉變。你會發現,四歲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洗漱、穿衣,但是到了四歲半左右,他們已經基本能夠自理了。他們早晨起床之后按照每日既定的秩序,穿衣、洗漱、吃飯等。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與孩子聊天的媽媽,你還會發現孩子的詞匯量有了質的飛躍,他們不再只會說簡單的詞語,而是開始大量使用形容詞等,說話更加生動。他們的表達能力迅速提升,甚至可以把自己一天的日程都講給你聽。

進入四歲之后,孩子有了“朋友”的概念。他們往往會有一個朋友,這個朋友也許是同性,也許是異性。他和朋友會進行簡單的交往,朋友對他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你細心地聽到年紀相仿的孩子在一起聊天,一定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這段時間內,孩子更加希望獨立。他們希望能自作主張做一些之前爸爸媽媽不允許他們做的事情。當然,為了避免被懲罰,他們也會控制自己,不觸犯規則。在買東西的時候,如果你讓孩子付錢,孩子一定會非常高興;家里需要倒垃圾的時候,如果你讓孩子去樓下扔垃圾袋,他會獲得莫大的成就感;如果幼兒園離家很近,你也可以讓他獨自去上學,那樣他一定覺得自己瞬間變成了男子漢。在這段時期,如果爸爸媽媽用心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會很強。

每個工作日的早晨都是忙碌而慌亂的。媽媽不但要給樂樂和爸爸做飯,還要送樂樂去幼兒園。這天早晨,爸爸提前出發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媽媽和樂樂。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樂樂終于刷完牙,洗完臉,也吃完飯了。這時,媽媽先幫樂樂穿好外套,自己才去穿外套。樂樂等得不耐煩,問:“媽媽,您好了沒有啊?我要走了哦!”媽媽著急地說:“別催啦!”過了十幾秒鐘,樂樂又喊:“媽媽,您好了沒有啊?”媽媽又氣又急地開玩笑說:“你走吧,你自己走吧!”一分鐘之后,媽媽穿好衣服走出家門,突然發現樂樂居然沒有站在樓下等她!

驚慌之余,媽媽腦海中一片空白,但好歹沒有失去理智。她騎上自行車,急忙順著日常走的路開始找樂樂。一直走到三四幢樓之外,媽媽才看到樂樂的身影。他穿著寶藍色羽絨服,戴著帽子和圍巾,一邊走一邊東張西望。再往前就是小區里的路了,會有車輛。媽媽原本想喊樂樂一聲,又想觀察他會不會過馬路,就一路尾隨。還好,樂樂左看看右看看,看到沒有車輛,便迅速小跑著通過了道路。這時,媽媽依然在后面尾隨,突然聽到樂樂在唱歌。媽媽忍俊不禁,就在這時,樂樂回頭張望,看到了媽媽。

媽媽把樂樂抱到自行車后座上坐好后問道:“你怎么自己走了?”樂樂沾沾自喜地說:“您不是讓我先走嘛!”媽媽說:“傻孩子,你一個人上學會害怕嗎?”樂樂不好意思地笑了,說:“說真的,還是有點兒害怕的。不過,我一唱歌,就沒那么害怕了,所以我就邊唱歌邊走。”媽媽表揚樂樂:“媽媽看到你過馬路了,你還是很有安全意識的。你左看看右看看,沒有車才過的,對吧?”樂樂喜滋滋地點點頭。媽媽溫柔地說:“不過,媽媽認為你還太小了,路上車太多,應該等媽媽送你。等你長到9歲的時候,就可以自己上學了。”聽到媽媽的話,樂樂無限憧憬著9歲之后獨立上學的日子。這次之后,樂樂越來越獨立了。

在這個事例中,樂樂的獨立意識已經萌芽了。樂樂的媽媽很聰明,她沒有劈頭蓋臉地數落樂樂,而是表揚了樂樂,認可樂樂過馬路的表現。只有這樣,樂樂才樂意把媽媽的意見和建議聽到心里去。

每個孩子到了四歲之后,都會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不想再安分地守在爸爸媽媽身邊,而想要獨立去干很多事情,嘗試新鮮的事物。如果能夠事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就會理解孩子的所言所行,更好地引導孩子。一味地壓制或者管制,并不能讓孩子更加聽話。反而,要想與孩子更好地溝通,就一定要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里。

大多數四歲的孩子還會表現出一個明顯的特征一行為過度。他們似乎很容易激動和沖動,比如,他們氣急敗壞的時候會說臟話,吐口水,還會打人。當然,高興的時候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會大肆慶祝,甚至給別人帶來麻煩。不管是哭還是笑,四歲的孩子都那么熱烈奔放。他們的語言表達也很夸張,例如他們喜歡說“比天還高”“比宇宙還大”“比魔鬼更可惡”。似乎只有這樣極端的形容,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如果你知道四歲孩子總是喜歡這樣夸大其詞,你就會漸漸適應他們夸張的表達方式。

也許這么說,父母一定會很擔憂。四歲的孩子這樣沖動頑皮,如何才能變得懂事呢?不用擔心,孩子到五歲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乖巧。這個過程,是在孩子自身的成長中完成的,無須外界過多的干擾。也許在你不經意間,他突然就乖巧懂事了,能夠平靜地講道理,做事情也更加有分寸。這就是成長的奧秘。

5-6歲孩子的身心特征:感情相對穩定,渴望關愛

對于孩子的成長經歷而言,5-6歲是比較穩定的時期。5-6歲的孩子,非常溫順乖巧,也很安靜。他們不再那么叛逆,凡事都和父母對著干。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更完善,甚至可以對自己做出評價。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再一味地相信爸爸媽媽的評價。這個時期的他們,變得更加客觀,能夠從幾個方面看待問題,開始有自己的思考。

相比較小時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情感更加穩定。這一點,從他們的人際關系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有了穩定的朋友,每天都喜歡和朋友一起玩耍。他們的感情也更加內斂,如果說以前摔倒了會馬上號啕大哭,那么現在他們已經學會了承受。他們摔倒了,會忍著疼,盡量不哭出來。他們喜歡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并且對此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5-6歲的孩子開始對婚姻敏感。他們最先想要嫁給爸爸或者迎娶媽媽,漸漸地開始喜歡身邊的小朋友,并且公開討論自己要和誰結婚。甚至,他們對選擇與誰結婚,還會有自己的考量和權衡。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數字更加敏感,剛剛開始接觸數學的他們很喜歡把數學運用于生活之中,所以買菜的時候讓他付錢,或者去超市的時候讓他結賬,對他都是很好的鍛煉。

六歲的鬧鬧有了一個小妹妹。小妹妹剛剛誕生時,鬧鬧興奮極了,不管看到誰,都會炫耀自己有小妹妹。然而,沒過兩個月,鬧鬧就不喜歡小妹妹了。原來,全家人在照顧小妹妹的時候,忽略了鬧鬧。雖然鬧鬧已經可以自己穿衣服、洗漱,自己吃飯,但是,他還是感受到自己被冷落了。

有一天,爸爸剛剛下班回來,就去臥室抱起小妹妹。這時,鬧鬧再也忍不住委屈的淚水,說:“你們只關心小妹妹,只抱她,不抱我。”聽到鬧鬧吃醋了,全家人都笑話他,說:“你都六歲了,是個男子漢,怎么還要抱呢?你可以自己走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小妹妹很小,還不能自己走路啊!”鬧鬧一言不發,回到自己的臥室關上門。后來,媽媽意識到鬧鬧也許很失落,就去看鬧鬧。不想,鬧鬧正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傷心地哭呢。媽媽問:“鬧鬧,你為什么哭啊?”鬧鬧難過地說:“媽媽,您是不是不愛我了。”媽媽笑著說:“傻孩子,我們怎么會不愛你呢?”鬧鬧又問:“那您為什么抱小妹妹,不抱我呢?媽媽,您可以抱我嗎?”這次,媽媽沒有笑鬧鬧有了小妹妹之后行為退化,而是坐在鬧鬧身邊,把鬧鬧抱在懷里,一本正經地告訴鬧鬧:“鬧鬧,爸爸媽媽永遠都愛你。不管我們有幾個孩子,我們最愛的就是你,因為你是爸爸媽媽的第一個孩子。你是妹妹的哥哥,你也應該和爸爸媽媽一起愛妹妹,好嗎?”聽了媽媽的話,鬧鬧開心地笑了。

在這個事例中,鬧鬧吵著也讓爸爸媽媽抱,并非是為了爭風吃醋,而只是想驗證爸爸媽媽是否像愛小妹妹一樣愛自己。如果家里人一味地說鬧鬧已經長大了,不用抱了,那么鬧鬧一定會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其實,孩子的心思是很細膩的。只需要抱抱他,他心里的疑慮就會解開,何樂而不為呢?況且,即使沒有小妹妹,爸爸媽媽也是應該多多擁抱六歲的鬧鬧的。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是在“作”。實際上,孩子說出的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如果爸爸媽媽太粗心,那么孩子稚嫩的心靈也許就會因此受到傷害,影響未來的人生之路。5-6歲的孩子,非常安靜內斂,也充滿愛心。要想讓他們快樂地成長,爸爸媽媽就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關心,這樣他才能更加快樂幸福。

6-7歲孩子的身心特征:內心充滿矛盾,行為兩極化

和5-6歲的孩子相比,6-7歲的孩子簡直判若兩人。他不再像五歲時那么安靜內斂,而是變得非常糾結,猶豫不定。他處于不斷地快速變化之中,更加勇敢堅強,成熟獨立,也更富于冒險精神。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很糾結。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總會產生一種沖動,讓他情不自禁地想要做出完全相反的選擇。對于六歲的孩子來說,走過六歲是很艱難的一段心路歷程。不管面對什么事情,他都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在選擇的時候,簡直就像患了選擇恐懼癥。就像一個貪心的人想要魚和熊掌兼得一樣,六歲的孩子也希望面面倶到。然而,生活逼著他必須做出明確的選擇,不管過程多么艱難。在大事情上,一旦做出選擇之后,六歲的孩子又表現得非常頑固,很難改變主意。與此相反,在小事情上,他總是顛來倒去地選擇,糾結不已。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其實可以幫助孩子分析現實情況,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清晰地權衡利弊,進行比較,最終拿定主意。

六歲的孩子還存在視覺顛倒的現狀。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他在寫字的時候,總是顛倒筆畫或者字母。也正因為如此,有的教育學家建議推遲孩子的讀寫訓練。因為,視覺顛倒對于孩子是難以逾越的障礙。看到這里,肯定會有很多爸爸媽媽恍然大悟地說:“難怪呢,孩子寫字總是顛倒筆順。”唯有了解,才能理解。

這個周末艷陽高照,媽媽決定帶嘟嘟去游樂場玩。聽到這個好消息,嘟嘟一蹦三尺高,因為他很早以前就期待去游樂場。

玩了半天,嘟嘟有些累了,媽媽決定帶嘟嘟去吃飯,休息之后下午再繼續玩。他們來到一家餐廳,嘟嘟要了一份三杯雞米飯套餐。這時,媽媽問:“嘟嘟,你想吃一份冰淇淋嗎?”嘟嘟當然想吃啦。不過,在選擇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時,嘟嘟糾結了。他先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巧克力味道的。”不過,他馬上又說:“也許,香草口味的也不錯吧!“那么,你到底想吃什么口味的呢?”媽媽疑惑了。嘟嘟沉思片刻,又說:“還是巧克力味道的吧,我喜歡吃巧克力。”看到嘟嘟猶豫不定的樣子,媽媽建議:“要不咱們還是先吃飯吧,等吃完飯,你想好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咱們再買。買得早呢,也會化掉。”嘟嘟表示同意。

吃飯時,媽媽問嘟嘟:“嘟嘟,你到底想買哪種口味的冰淇淋呢?”嘟嘟為難地說:“我喜歡吃巧克力味道的,不過,香草味的應該也不錯,都很好吃。”媽媽繼續說:“我覺得是這樣的。咱們家里有很多巧克力,你也經常吃巧克力。香草味道的呢,家里很少有機會吃。”嘟嘟想了想,說:“媽媽,我就吃香草味道的吧,因為我回家之后還可以吃巧克力呢!”看到嘟嘟釋然的樣子,媽媽也開心起來。

嘟嘟這么糾結,就是因為他處于六歲的糾結階段。他猶豫不決,既想吃巧克力味道的,也想吃香草味道的,幾乎無法取舍。不過,在媽媽的分析下,他意識到自己回家也可以吃巧克力,就沒有必要再吃巧克力味道的冰淇淋了,不如嘗嘗平日里不常吃的香草口味的,一定會是很愉快的感受和體驗。就這樣,嘟嘟順利做出了選擇。

面對孩子的糾結,媽媽沒有感到不耐煩,也沒有催促,而是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取舍。這樣,一方面能夠幫助孩子學會選擇時如何思考衡量,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孩子因在倉促之中做出選擇而感到后悔。爸爸媽媽們,你們是否也發現孩子在六歲前后表現出的糾結呢?千萬不要厭煩地催促孩子或者嫌棄孩子,只有給予他足夠的思考時間,或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加以引導,孩子才能擁有更加清晰的思路。

7-8歲孩子的身心特征:謹小慎微,安靜內斂

七歲的孩子就像是膽小謹慎的小鹿,充滿靈性,安靜內斂。他們總是很“擔心”,擔心作業沒有完成好,擔心被爸爸媽媽批評,擔心好朋友不理他,擔心自己不夠優秀。對于孩子的追求完美,爸爸媽媽應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當然,在擔心自己的同時,他們也很擔心別人傷害他們。因此,對于七歲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上很少有絕對的好人。雖然如此,他們依然在成長。他們變得更加懂事明理,也愿意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同時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更加渴望獨立。在這個年齡段,爸爸媽媽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學會自制。切勿動輒就對孩子大呼小叫,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在度過漫長艱難的六歲之后,爸爸媽媽和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終于不再糾結了,孩子可以享受沉靜安寧的童年,他們也不再提心吊膽了。然而,他們卻開始退縮,不再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是處處謹小慎微。最讓人著急的是,他們似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躲到世界的某個角落中,與世隔絕,才能感到安全。和六歲時的開放相比,七歲的孩子自閉得讓人擔憂。

與此同時,七歲的孩子也變得更加勇敢。曾經難以接受的事情,他們開始從理智的角度接受。例如,六歲的時候他曾經因為看牙醫而歇斯底里,但是七歲的他已經能夠相對冷靜地面對牙醫了。他說:“如果不看牙醫,我的牙就會一直疼。必須接受牙醫的治療,我的牙才能止住疼痛。”也許是因為激動亢奮的時候太少,七歲的孩子常常陷入負面情緒之中。例如,一個七歲的男孩說:“我不想活了,我太倒霉了。”詢問之后你會發現,他不想活的原因就是因為和一個不喜歡的孩子同桌。

盡管時常陷入負面情緒中,七歲的孩子還是會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要知道,對于這個小人兒來說,能夠控制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因為如此,爸爸媽媽才要引導孩子,讓他們了解凡事都不可能完美,應該接受最真實的自己。如果說六歲的孩子是呼嘯的大海,那么七歲的孩子則是暗流涌動的大海。在看似平靜的外表下,他們常常在與自己做斗爭,希望自己把一切做得更好。

看到七歲的孩子有這么多的小小憂郁,爸爸媽媽常常會擔心。要知道,隨著生命的長河向前緩緩流淌,七歲的孩子走到八歲,就會漸漸變得快樂起來。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七歲孩子的抱怨,不要把他對朋友的憎恨當真,也不要認為生活真的如他所說的那般痛苦。這一切,對七歲的孩子來說都是正常現象,只有爸爸媽媽沉得住氣,才能幫助孩子不再感情用事。

豆豆七歲了。他的七歲生日恰逢周末,媽媽決定帶他去商場買禮物。到了商場,豆豆看到很多小朋友聚集在一起,也趕緊飛奔過去。原來,這里臨時搭建了一個小朋友的訓練營。訓練營是用結實的木棒捆綁在一起的,既有攀爬的項目,也有獨木橋等。整個訓練營有三層樓那么高,分為三層。毫無疑問,隨著高度的升高,訓練難度也越來越大。已經有很多小朋友上去玩了,其中有些小朋友才三四歲。有教練在一旁保護孩子們,孩子們身上還系著安全帶。看到豆豆一直站在旁邊看,媽媽也想讓豆豆上去試一試。豆豆始終很猶豫,說:“等會兒,等會兒。”他站在旁邊觀察了很久,始終不能下決心上去。原本一直在一旁耐心等待的媽媽有些著急了,說:“你看看,還有很多三四歲的小朋友呢!他們都不害怕,你都是七歲的大哥哥了,怎么能落后呢?”在媽媽的再三鼓勵下,豆豆才決定上去試一試。

看得出來,豆豆很緊張。盡管是在第一層,系著安全帶,下面是厚厚的海綿墊,還有教練守護在不容易通過的地方,他依然很害怕。在媽媽交完錢之后,他甚至想打退堂鼓。媽媽只得一本正經地說:“錢已經交了,必須玩。別害怕,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這樣的話,并不能讓豆豆鼓起勇氣。于是媽媽把豆豆攬在懷里,耐心地說:“豆豆,你看看,這些項目看起來難,其實并不難。我想,只要你盡力,一定能夠順利過關的。”站到一層高的木棒上,豆豆真的沒有退路了。他排在小朋友的隊伍后面,順次過關。在艱難地走過第一圈之后,他居然喜歡上這項運動。媽媽趕緊給他鼓勁:“豆豆太棒啦!豆豆真勇敢!”就這樣,一圈兩圈三圈,豆豆居然接連走了七八圈。不過,對于二層,他還是不敢挑戰。媽媽沒有催促他,而是耐心地等他把第一層玩熟了,自己提出要去第二層過關。

這個事例中的豆豆,遠遠沒有三四歲的小朋友膽大。其實,這是很好理解的。三四歲的小朋友初生牛犢不怕虎。豆豆呢,已經七歲的他有了很多的經驗,也有了更多的擔心。想到這一點,媽媽就不會責備豆豆不如弟弟妹妹勇敢,而是想辦法幫助豆豆打消顧慮,勇敢向前。孩子不管接受什么事物,都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俗話說“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讓孩子多多練習,他才會變得更加勇敢。

爸爸媽媽們,面對7-8歲的孩子,你們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了嗎?看著曾經活潑開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在進入七歲之后變得謹小慎微,你們千萬不要著急啊!只有多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打消顧慮,他們才會變得勇敢起來!只要經過沉默的七歲,他們就又會變得積極主動,開朗樂觀!

8-9歲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相對成熟,參與感強

進入八歲之后,孩子們的性格發育越來越成熟。他們既依賴他人,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希望作為平等的個體與他人交流,生怕受到忽視。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學會遵守時間。早在七歲的時候,他們常常因為時間緊、任務重而苦惱。如今,他們的行動更加敏捷,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遲到的現象很少再出現。上學,對于他們而言,變成了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相比七歲的孩子去學校的路上總是心情不好,八歲的孩子甚至不愿意長久地待在家里,而希望融入集體之中。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兩個月的暑假不是太短,而是太長。細心的孩子還會為自己準備課程表,放在書包里,隨時了解課程的時間。爸爸媽媽終于可以輕松一些,因為八歲的孩子基本能夠自理,按部就班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不過,八歲的孩子雖然起床沒什么困難,但是卻很排斥上床睡覺。畢竟,上學比睡覺更重要。而且,精彩的電視節目也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每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最喜歡的不再是聽爸爸媽媽講故事,而是喜歡爸爸媽媽給他講一些傳說,或者以前的生活趣事。他們喜歡了解“過去”,這讓他們更好地定位自己。

和小時候相比,八歲孩子的生活半徑擴大了。他喜歡和伙伴們一起鉆到樹叢里玩,因為那里充滿了神奇的吸引力。他還喜歡獨自出門,甚至對此無限憧憬。正是在不停地探索中,他漸漸地長到九歲。在這個年齡段,他不但關心自己,也更關心家庭。他明確意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變得極其活躍,不管家里有什么事情,他都希望能夠參與其中,或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忽視他,而應該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和平等。即便如此,他卻不喜歡被別人安排。曾經媽媽每天早晨為他準備好的衣服,他一定不想再穿。很多時候,他之所以不喜歡穿媽媽為他準備的衣服,并非是不喜歡那套衣服,而是因為不想聽媽媽的話。如果說他在七歲時還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和媽媽在一起,那么他在八九歲時,只祈禱媽媽不要總是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在爸爸媽媽討論周末去哪里度假時,樂樂一直在旁邊傾聽。不過,爸爸媽媽你一言我一語的,讓他沒有插嘴的時間。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媽媽安靜下來,樂樂忙不迭地說:“爸爸,我有個建議。”爸爸驚訝地看著樂樂,說:“哦,你也有建議?你都沒有去過多少地方,哪里能想出好建議!”聽到爸爸的話,樂樂很不高興,撇著嘴巴不再說話。

看到樂樂情緒低落,媽媽趕緊過來打圓場,說:“快說說,說不定你還有好主意呢!”樂樂這才不情愿地說:“你們可別小看我,我也是有朋友的。我們班里的同學中,有人去過珍珠泉景區,那里有山有水,很好玩呢!現在正好是夏天,不如咱們去游泳吧!”爸爸當即又表示反對:“你難道想把自己曬成焦炭嗎?這種天氣,怎么可能去室外曬一整天!”看到爸爸否定自己的提議,樂樂又不高興了。他說:“我的提議都不好,你們根本不想聽,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

看到樂樂的確很受傷的表情,爸爸緩和語氣,說:“兒子,你的提議的確很好。不過,這幾天是大晴天,溫度太高,而且紫外線特別強。爸爸可舍不得把你和媽媽曬成非洲人啊!”樂樂破涕為笑,說:“那咱們去爬山吧。山上都是樹木,很清涼,還能鍛煉身體呢!”爸爸當即表示同意,說:“好的,就這么辦吧!爬山好,咱們還可以野餐呢!”

如果爸爸繼續否定樂樂的建議,樂樂以后一定不會再提建議了。作為家庭成員之一,樂樂也希望自己能夠提供有價值的建議。當看到爸爸否定自己的建議時,他小小的自尊心還有些受傷呢!幸好,樂樂的第二個建議比較合理,爸爸正好借坡下驢,采納樂樂的建議,也維護了樂樂的自尊。

雖然孩子小,但是也應該從小就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從來不知道為家里分憂解難。其實,這件事情的根源還要追究到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如果爸爸媽媽總是包辦一切,不給孩子任何機會參與家庭事務,那么孩子一定會游離于家庭生活之外,不能更好地為家里的諸多事情出謀劃策。因此,在孩子表現出對家務事的熱情時,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爸爸媽媽都要積極支持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當孩子進入九歲,他們之間的差別也就越來越多。例如,有的孩子喜歡關心家里的事情,有的孩子對家里的事情漠不關心;有的孩子是財迷,有錢就喜歡攢起來,有的孩子則沒有金錢意識,恨不得把所有的錢一下子都花出去;有的孩子學習特別認真,而且很自覺,有的孩子最討厭學習,天天逃課出去玩耍……總而言之,隨著年齡增長,孩子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9-12歲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差異顯現,與父母有疏離感

當孩子進入九歲時,爸爸媽媽首先要調整自己,以適應完全不同的孩子。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每個媽媽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然而,到了三年級,天才的假面被揭穿,爸爸媽媽必須接受孩子平庸的事實。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千萬不要以過高的標準嚴格要求孩子,因為孩子的天賦不同,學習方面也必然存在差異。而且,隨著社會經驗的積累和眼界的開闊,孩子們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爸爸媽媽,信賴爸爸媽媽。他們更加關注自己,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生活。因此,對于九歲孩子的爸爸媽媽而言,當務之急就是調整心態,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也許有些父母會說,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的確,父母對孩子的疼愛永遠不會改變。然而,在孩子心目中,他們儼然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

在這個階段,曾經喜歡擁抱兒子的媽媽會發現,兒子不喜歡讓自己抱了,甚至走路的時候也不能挽著胳膊。曾經把女兒當成小情人的爸爸會發現,女兒與自己越來越疏遠了,平白無故中多了幾分羞澀。當爸爸媽媽還把孩子當成幼兒想要在公開場合擁抱和親吻他們時,他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甚至覺得自己太丟人了。孩子對爸爸媽媽毫無嫌隙的依賴和相互依存,至此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日子,就是爸爸媽媽與孩子保持一定距離,看著他們成長,漸行漸遠。

從孩子九歲起,如果父母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及管教孩子的尺度,相信孩子會成長得很好。當然,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不同的。在九歲的孩子中,不乏有些孩子還對爸爸媽媽很依戀。這時,爸爸媽媽不妨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和獨立。對于九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學會照顧弟弟妹妹,人際關系處理也更加成熟。正因為如此,對于不止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爸爸媽媽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爭吵時,一定不要讓九歲的孩子感到不公平。如果說此前他只是爭風吃醋,那么他九歲時感受到的不公平會讓他牢記于心。

進入三年級以后,朱朱特別苦惱。第一次考試,他就考得很不好,勉強及格。朱朱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在一二年級的時候,經常考一百分,現在為什么突然這么落后了呢?看到朱朱沮喪地拿著試卷回到家里,媽媽當然知道朱朱很傷心。其實,媽媽比朱朱更著急,因為三年級是分水嶺,如果成績不能提高,那么以后就很難提高了。為此,媽媽好言好語地問朱朱:“朱朱,你怎么了?”看到媽媽這么溫柔地說話,朱朱突然大哭起來:“媽媽,您打我吧,您打我的話,我才能好受一點兒。我考試太差了,我都沒臉見人了。”媽媽拿起朱朱的試卷看了看,又問朱朱:“朱朱,你的作文怎么沒寫呢?你看看,作文就占30分。如果你把作文寫完,考試成績會提高很大一截呢!”朱朱為難地說:“但是,但是我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作文題目是《我的家鄉》,媽媽理解地說:“的確,你回家鄉的次數很少。這樣吧,媽媽過段時間帶你回趟老家,你好好了解一下咱們的家鄉,好不好?”看到媽媽沒有責怪自己,朱朱更加羞愧了。

在又一個周末到來之際,媽媽帶著朱朱回到家鄉。她耐心地帶朱朱走街串巷,告訴朱朱家鄉的特產、風俗人情等。悠閑而又充實的兩天過去了,朱朱對家鄉的了解越來越多。回到學校之后,他寫了一篇《我的家鄉》交給老師,獲得了老師的贊賞。

在這個事例中,如果媽媽因為朱朱考試沒考好,而著急地批評朱朱,那么一定會嚴重打擊朱朱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充滿智慧的媽媽,雖然心里著急,但是依然理智地為朱朱分析試卷,幫助朱朱找到沒取得好成績的原因。后來,媽媽又不辭勞苦地帶朱朱回到家鄉,帶著朱朱一起了解家鄉。也許正因為如此,朱朱就愛上寫作文了呢!

爸爸媽媽們,9-12歲不但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上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只有以愛和尊重對待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民主的家庭氛圍,感受到爸爸媽媽真切的愛,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措辭,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静安区| 忻州市| 仪陇县| 佛冈县| 海口市| 安阳县| 万源市| 永川市| 德庆县| 康乐县| 翁源县| 永年县| 阳谷县| 德清县| 长顺县| 叙永县| 五家渠市| 山西省| 宁陵县| 怀集县| 漳平市| 清水河县| 古交市| 壶关县| 溧水县| 五原县| 香格里拉县| 慈溪市| 孟连| 闻喜县| 务川| 沂水县| 鄂尔多斯市| 洪雅县| 淮滨县| 三河市| 渭南市| 廉江市| 芷江|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