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了解孩子的性格,溝通才能有的放矢
- 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
- 燕子
- 12067字
- 2019-07-05 15:45:14
教育孩子,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它不像很多事情那樣,只需要付出努力就行。教育孩子,不但需要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心、耐心、理解和寬容,還需要我們深人了解孩子,熟悉孩子的脾氣秉性,才能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得到預期的效果。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主觀意識。只有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體,交流才會更加順暢。要想做一個好爸爸或者好媽媽,你需要懷抱一顆赤子之心,走人孩子的內心世界。
暴躁型孩子:你要充當“滅火器”
俗話說“千人千面”。這句話不但適用于成人,也同樣適用于兒童。更有一位名人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的道理,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許有人會說,雙胞胎就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其實,雙胞胎只是容貌看起來非常相像而已,他們的性格也有可能完全不同。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所采取的應對方式也應該是不同的。否則,就無法做到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那么,爸爸媽媽們,如果你們的孩子性格暴躁,你應該如何對待他呢?
大多數脾氣暴躁的孩子,往往有著脾氣暴躁的爸爸或者媽媽。當孩子因為憤怒而發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如何處理呢?也火冒三丈,和孩子針鋒相對嗎?也許,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孩子更加憤怒,甚至失去理智。其實,孩子的心智發育還是不成熟的,他們看待問題難免片面或者不夠冷靜理智。對待憤怒的孩子,聰明的爸爸媽媽會避其鋒芒,不會在那個時間點非要與孩子爭個高低勝負。只要給孩子一段時間思考,他們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過于激烈,等到他漸漸恢復平靜之后,自然也會冷靜思考,甚至還會主動向爸爸媽媽道歉呢!
既然孩子性格暴躁,都是因為憤怒和沖動惹的禍,那么爸爸媽媽一定知道,對待暴躁型孩子,你要充當滅火器,幫助他們平靜情緒,恢復理智。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減少憤怒的時間,進而學會冷靜,恢復理智,從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發怒的時候,火上澆油是萬萬不行的。當然,幫助孩子“滅火”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認可孩子,然后再讓孩子講述自己的煩惱和委屈。成人也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即原本讓自己很生氣的事情,如果緩一緩再去想,就不那么讓人難以接受了。對孩子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放學了,豆豆怒氣沖沖地回到家里。看到爸爸,他馬上喊道:“我以后再也不和吉吉玩了,我恨死他了。我明天一定要狠狠揍他一頓,打死他!”聽到豆豆的話,爸爸知道他一定在盛怒之中。雖然爸爸很想教育豆豆不要打人,但是他知道任何教誨的話無異于火上澆油,因此他很淡定地問:“我想,吉吉一定讓你很生氣。”“是的,是的,氣死我了!”豆豆一邊歇斯底里地喊著,一邊走進房間。
過了沒多大會兒,爸爸感覺豆豆的情緒應該平靜些了,便詢問豆豆:“豆豆,吉吉做什么了,讓你這么生氣?”豆豆打開了話匣子,開始和爸爸傾訴。剛開始時,他依然很憤怒,講述到最后時,他突然笑了起來,說:“爸爸,其實現在想想,吉吉做的事情也沒什么,我不應該這么生氣。”看到豆豆恢復平靜,爸爸這才語重心長地說:“是啊,我看你剛才那么生氣,就知道吉吉一定做了錯事。不過呢,你想想,你有的時候也會不小心做錯事情,我想吉吉一定不是故意的。既然他也曾經包容和原諒你,爸爸相信你也有胸懷和氣度去原諒他。你們還是好朋友吧?”豆豆沉思片刻,堅定地點點頭,說:“嗯,我們還是好朋友。”
雖然爸爸起初并不知道豆豆為什么那么生吉吉的氣,但是他很了解豆豆,知道豆豆是個性格暴躁、容易發怒的孩子。為此,爸爸首先對豆豆的氣憤表示理解,而沒有當即教育豆豆。正是因為爸爸的理解,豆豆的情緒才漸漸恢復平靜,等到和爸爸講述完事情經過之后,他已經怒氣全消了。爸爸明智的做法,幫助豆豆消散了怒氣。最后的教誨,無異于畫龍點睛,告訴豆豆對朋友應該寬容和理解。如此一來,豆豆下次肯定不會再為類似的事情發怒了。
爸爸媽媽們,如果你們的孩子也性格暴躁,非常容易動怒,那么不妨學學豆豆爸爸的做法,在孩子發怒時先充當消防員,給孩子“滅火”,然后再找合適的時機了解事情的經過,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點撥。這樣,孩子才能學會思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內向型孩子:你是那把“金鑰匙”
很多孩子非常愛說話,小嘴巴總是吧嗒吧嗒說個不停。對于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幾乎無須引導,他們就會主動地把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喜怒哀樂告訴爸爸媽媽。相比之下,那些內向的孩子則是金口難開。他們總是保持沉默,雖然心里波濤洶涌,表面上卻波瀾不驚。有的時候,即使爸爸媽媽耐心地詢問他們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和有趣的見聞,他們也不愿意傾訴。如果你有一個外向的孩子,你一定會因為他的喋喋不休感到厭煩,殊不知,那些內向孩子的爸爸媽媽,是多么希望孩子也能打開心扉,把心里話全都說出來啊!
孩子為什么內向、不愛表達呢?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性格內向的孩子對于生活和外界的一切,也有自己的感悟,也有很多想法。他們之所以不想說,或者是生活環境導致的自卑,或者是害羞,或者是不自信,或者是傾訴得不到理解和回應。日久天長,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閉,不愿意表達。對于內心深處的洶涌澎湃,他們用沉默來掩飾。這樣的孩子其實是一座寶藏,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找準時機,幫助他們打開心扉,他們一定會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也許,到時候會把爸爸媽媽嚇一跳:原來我的孩子是個演說家啊!
默默是個沉默的孩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很少說話,總是默不作聲。看到郁郁寡歡的默默,媽媽很擔心。怎樣才能讓孩子高興起來呢?怎樣才能讓孩子變成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呢?媽媽寧愿他聒噪一些,也不愿意他一聲不吭。
一個偶然的機會,學過兒童心理學的小姨來默默家做客。看到默默一語不發地在玩玩具,小姨坐到默默身邊,想和默默一起玩耍。剛開始時,默默很抵觸,不想和小姨一起玩。不過,小姨很有耐心,一直陪伴在默默身邊。當默默搭積木遇到困難時,小姨幫助他一起解決了難題,默默不再那么抵觸小姨了。在小姨的引導下,默默搭建出很多不同的積木形狀,他高興極了。小姨問他:“默默,你喜歡玩積木嗎?”默默點點頭,小姨又問:“你知道樂高積木嗎?”默默的眼睛瞬間有了神采,毫不猶豫地說:“當然知道。我們班的嘟嘟就有一套樂高積木,特別酷。他的樂高積木,還能拼出飛機和火車呢……”就這樣,小姨和默默足足討論了一個多小時,話題就是樂高積木。看到默默神采飛揚的樣子,媽媽簡直覺得難以置信。
吃飯時,媽媽問樂樂吃不吃魚,默默又不愿意說話了。媽媽問了兩遍,默默都沒有做出應答,媽媽不耐煩地說:“你這個孩子,怎么跟個啞巴似的,吃就說吃,不吃就說不吃,半天不吭聲。”看到媽媽的態度這么厭煩,小姨趕緊使了個眼色制止媽媽。她柔聲問默默:“默默,你想變得更聰明嗎?”默默又點點頭,小姨說:“你知道嗎?吃魚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尤其是小朋友,吃魚一定會變得聰明。”默默趕緊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吃魚。”
吃完飯之后,媽媽向小姨請教是如何和默默交流的,小姨批評媽媽:“姐姐,不是我說你,你看你都對孩子說了什么話啊,什么啞巴!孩子小,思維很慢,你要給他時間想一想是否吃魚。尤其是默默比較內向,你更應該有耐心。你這么一句小啞巴,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你讓他變得很自卑。只要你有耐心對待默默,幫助他樹立自信心,我想他一定會喜歡交流的。”
在小姨的教導下,媽媽改變了一直以來的急脾氣,給予默默足夠的耐心。果然,默默越來越喜歡和媽媽聊天,思維也變得更加敏捷了。
孩子的思維就像是靜水流深,非常緩慢。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孩子常常發呆,就是因為他們正處于自己的世界里,獨自思考。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讓他們思考然后再表達。很多媽媽和事例中的默默媽媽一樣,是個急脾氣,一旦看到孩子反應遲緩,就馬上口不擇言地說些傷害孩子心靈的話,這對于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很不好的。
其實,每種性格都有長處和短處,并沒有哪一種性格絕對好,也沒有哪一種性格絕對不好。爸爸媽媽們,如果你們的孩子也很內向,那么千萬不要隨意打擊孩子,否則就會導致他們更加自卑內向。爸爸媽媽只有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以欣賞和愛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打開孩子的心門,讓孩子樂于表達。這樣一來,不但孩子的內向性格會漸漸改變,他們也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根據心理學機構的研究,很多成年人之所以無法融入社會,不能很好地與人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幼兒時期的內向沉默。也許爸爸媽媽現在多付出一點愛、理解和尊重,幫助孩子學會表達,那么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就會多些陽光,少些陰霾。
活潑開朗“小大人”:多多鼓勵是王道
和內向的孩子溝通時,爸爸媽媽必須給予足夠的愛、尊重、理解和耐心,而且要小心翼翼,以免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不愿意再打開心門。那么,和外向開朗的孩子打交道,則顯得輕松許多。外向開朗的孩子,往往非常活潑,他們有什么就會主動說出來,有需要也會積極表達。最重要的是,他們非常自信,不管是在家里和爸爸媽媽相處,還是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相處,都是招人喜愛的。對于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無須煞費苦心地斟酌其言談舉止,而只需要多多鼓勵他們,他們就會更加樂觀積極地應對一切。
對于這樣精力充沛、積極樂觀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不要輕易打擊他們。要知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是漫長的過程,積極自信的心態也是非常難得的。一旦受到打擊,他們幼小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當然,適當地對孩子的熱情降溫是完全可行的,這樣他們才不會盲目驕傲。鼓勵孩子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不要過于空泛,而應該切實說出孩子值得贊許的地方,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浩宇六歲了,他非常活潑,從來不認生,即使在陌生人中間,也從容自如,就像在爸爸媽媽面前那么隨意。浩宇人緣非常好,不但在學校里有很多好朋友,且深得老師喜愛,即使是在外玩耍時,也依然會主動和其他小朋友搭訕,甚至有時還會和成人聊天,聊得非常開心。
看到浩宇總是自來熟,爸爸媽媽既高興,又有點兒擔心。畢竟,現代社會有很多居心叵測的壞人,如果浩宇遇到壞人,就糟糕了。
有一次,爸爸媽媽和浩宇一起去超市購物。媽媽選購牛奶時,爸爸陪著浩宇站在一邊等待,浩宇居然和旁邊負責推銷冰淇淋的姐姐聊開了,那個姐姐還主動送了一個冰淇淋給他。浩宇高興極了,趕緊向媽媽展示自己的冰淇淋。媽媽不由得對浩宇強大的搭訕能力心悅誠服,但是嘴上卻說:“你怎么能隨便吃別人的東西呢?如果遇到壞人怎么辦?”浩宇有些不高興,橛著小嘴說:“姐姐不是壞人,她是專門負責推銷冰淇淋的。”媽媽又說:“好人壞人又不會寫在腦門上,你怎么能分辨出好人壞人呢?況且,壞人也是會偽裝的。”看到浩宇失落的樣子,爸爸趕緊打圓場:“沒關系,浩宇有爸爸陪著呢,對吧!”浩宇點點頭,媽媽也覺得自己的語氣過于嚴厲了,便降低語調,說:“寶貝,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場,沒有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你可不能吃別人給的東西啊!因為,現在有很多壞人就會給小朋友好吃的,引誘小朋友上當受騙。”浩宇疑惑地問:“媽媽,壞人那么壞,為什么還會給小朋友好吃的呢?”媽媽耐心地解釋說:“如果壞人剛剛出現就打罵小朋友,小朋友還會跟他走嗎?只有騙得小朋友高興,壞人才能得逞啊!”浩宇陷入了沉思。
后來,媽媽帶著浩宇一起上班,不管媽媽的同事怎么逗浩宇,浩宇都一聲不吭。媽媽問:“寶貝,你為什么不回答叔叔阿姨的話啊?”浩宇無辜地說:“因為我不能和陌生人說話啊!”媽媽笑著說:“叔叔阿姨不是陌生人,他們是媽媽的同事。我知道,浩宇是非常擅長和別人聊天的,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也都喜歡和浩宇聊天。媽媽覺得,浩宇長大以后說不定可以成為外交家呢!”聽到媽媽鼓勵的話,浩宇才恢復常態,很快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和叔叔阿姨們聊得火熱啦!
在這個事例中,媽媽既要告訴浩宇不能和陌生人說話,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又要保護浩宇積極和他人交往的熱情,讓浩宇保持活潑開朗的本色,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很多事情都不能準確地區分。所以,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確具體的事情怎么做就好。
對于活潑開朗的孩子,爸爸媽媽應該幫助他們保持這種良好的性格。要知道,現代社會中人際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故步自封,從來不愿意和身邊的人交流,那么他未來的生活一定會因此而受到極大困擾。不管什么時候,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總是沒錯的!
敏感的孩子:柔聲細氣打開其心扉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不喜歡精明干練的薛寶釵,卻偏偏喜歡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可憐的黛玉寄人籬下,心思敏感細膩,常常獨自憂傷,最終香消玉殞,一命歸西。分析林黛玉的一生,她就是因為體質柔弱,多愁善感,而又不喜歡表達自己的心緒,郁結于心,所以才一生短暫。有些孩子也會出現像林黛玉這樣敏感憂郁的氣質。對于這樣的孩子,如何引導他,如何幫他解開心結,變得樂觀開朗一些呢?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強,如果能夠給他創造愉悅的環境,以溫柔和理解打開他的心扉,讓他樂于傾訴,那么他一定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快樂,性格也會漸漸開朗起來。
敏感的孩子有哪些特征呢?他們非常多疑,希望自己得到足夠的重視。例如,對于老師偏愛學習好的學生,有些孩子根本毫無知覺,有些孩子卻反映強烈:老師為什么總是偏向他,不就是因為他學習好嗎?如此長久以往,老師并不會改變,孩子卻因為多疑變得郁郁寡歡。再如,當與好朋友在一起玩耍時,敏感的孩子總是猜疑:思雨今天為什么沒和我說話呢,是不是我什么時候得罪他啦?這樣的憂思只會讓孩子非常苦惱。
其實,敏感和孩子的成長階段也是息息相關的。在小學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因而更加在意外界對他的關注度和認可度。然而,他們對事物還不能做到客觀地評價,因而很容易鉆牛角尖。對于天生敏感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關注,并且及時疏導他們的情緒,讓他們保持心境愉悅。當然,因為他們非常敏感,爸爸媽媽在與其交流的時候必須注意方式,不但語氣要舒緩,措辭也要經過斟酌。只要陪伴孩子度過敏感階段,幫助孩子變得更加寬容大度,更加心胸開闊,孩子的性格就會越來越好,不再那么敏感憂郁。當然,爸爸媽媽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帶孩子去很多地方旅行,一路上走走看看,增加孩子的社會經驗,增強孩子的分析力和判斷力,幫助孩子盡早擁有清晰理智的思維。
這天放學,小雪看起來愁眉不展的。媽媽知道小雪心事重,有事情喜歡悶在心里。因此,剛剛吃完晚飯,媽媽就走進小雪的房間,想與小雪好好聊聊。媽媽給小雪端來一盤橙子,這是小雪最愛吃的。媽媽問小雪:“小雪,你今天看起來不太高興,在學校發生什么事情了嗎?”小雪看著媽媽,欲言又止,說:“沒什么事。”媽媽繼續說道:“人家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祆,其實,女兒也應該把媽媽當成自己的貼心小棉祆。不管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的事,媽媽肯定都是最想和女兒分享的。”看到媽媽的態度這么真誠,小雪這才打開了話匣子。她煩惱地說:“媽媽,我和珍珍是好朋友。但是,最近珍珍總是和蕊蕊一起玩,連上學放學都不和我一起走了。”媽媽驚訝地說:“哦,是嗎?那你知道珍珍的想法嗎?”小雪說:“她想讓我們三個一起玩,但是我喜歡和她手挽手走路,三個人怎么能挽著并排走呢?”媽媽知道了小雪的心思,說:“小雪,其實媽媽上學的時候也有一個閨蜜,我們每天都手挽手上學放學,好得就像是一個人。不過,后來媽媽就覺得兩個人在一起玩太沒意思了,還是人多更熱鬧。你有沒有想過你們三個人可以一起玩呢?”小雪皺著眉頭說:“三個人有什么好玩的呢?總會顧此失彼。”
看到小雪苦惱的樣子,媽媽想了想,說:“我有一個好主意,既然現在珍珍想三個人一起玩,你不妨也試一試。如果覺得實在玩不到一起去,那么你就再找一個手挽手的好朋友,而把珍珍當成普通朋友。我想,三個人在一起玩,怎么也比你現在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好吧!”小雪說:“也只能這樣了,我先試試吧!”媽媽笑著說:“我相信,我的小雪這么冰雪聰明,一定能找到和好朋友的相處之道!”
小雪當然不能要求珍珍只和她一個人是朋友,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結交很多的朋友。不過,媽媽沒有批評敏感的小雪,而是引導她和珍珍、蕊蕊一起玩。媽媽相信,只要小雪親身體驗,一定會發現更多朋友的樂趣。
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常常為如何與敏感的孩子交流而煩惱呢?其實,要想走進孩子的心里也很容易,那就是先要接納孩子。就如上述事例中,如果媽媽聽說小雪煩惱的理由后,劈頭蓋臉地批評小雪太自私,不能容忍其他朋友,那么小雪一定會更加傷心難過。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很多想不開的事情,這是因為孩子們的心智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爸爸媽媽只有打開孩子的心扉,了解孩子的苦惱,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讓孩子變得心胸開闊,不再被敏感憂郁所糾纏。
脆弱的孩子:鍛煉其心理承受力
即使現在獨生子女政策放開了,但是迫于生活的壓力,很多人家依然決定只要一個孩子。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和爸爸媽媽六個人一起看守一個孩子時,這個孩子想不被寵壞也很難。孩子們從一出生開始,就被家人團團圍繞,冷了怕凍著,熱了怕熱著,需要的一切早就一應倶全,根本沒有機會感受饑餓和寒冷。雖然不是錦衣玉食,也是豐衣足食。
再說說如今孩子們的求學過程吧。在幾十年前的農村,孩子們要想進入好的學校讀書學習,必須非常努力,考出高分。現在呢,孩子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已經不遺余力地買好了學區房,從幼兒園到高中,只等著孩子按部就班,在爸爸媽媽鋪好的路上勇往直前。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也從未感受到和兄弟姐妹之間的紛爭。不管是有什么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家人都會毫不遲疑地留給孩子。因此,孩子盡可以吃好穿好,無憂無慮地成長。如此一帆風順的成長過程,導致現在的孩子們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很多孩子連最基本的失敗都承受不起,甚至在學校沒有被評為“三好學生”,父母也會和老師溝通,能不能給孩子發一張獎狀。
不得不說,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太脆弱了。對于這樣的孩子,在教養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歸根結底,爸爸媽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當孩子長大成人走入社會,還有誰會寵愛呵護他們呢?只有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才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正確面對挫折和災難,才能撐得起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放學回到家,鑫鑫一看到媽媽就高興地匯報:“媽媽,我被評選為我們班的代表,參加學校的國學知識競賽啦!“真的?那可太好了,鑫鑫太棒了!”媽媽趕緊表示祝賀,接著又說,“鑫鑫,媽媽相信,這都是你平日里勤奮學習國學知識的成果。”鑫鑫笑著說:“是啊,老師在班里進行選拔,很多同學都不知道答案,我都知道呢!“還有誰被評選為班級代表參賽呢?”媽媽問。鑫鑫說:“還有小宇和琪琪。”“嗯,那么,你們三個人就是一個團隊嘍,你們必須互相幫助和配合,才能一起為班級爭光!”鑫鑫放下書包,又拿起國學的書開始閱讀。
一個星期之后,國學競賽如期舉行。媽媽原本期待著鑫鑫的好消息,不想,鑫鑫放學時卻滿臉淚痕。媽媽問:“鑫鑫,你怎么了?”鑫鑫委屈地說:“媽媽,國學比賽我們只得了第二名,都怪小宇,把一個問題回答錯了,本來我們能得第一名呢!”媽媽詳細詢問了當時的情形。原來,小宇搶答一個題目錯誤了,非但沒得分,還被扣掉了一分。媽媽安慰鑫鑫:“沒關系啊,第二名也不錯呢!雖然大家都想得第一名,但是第一名畢竟只有一個!”鑫鑫眼里含著淚水,說:“我向老師保證第一名呢!都怪小宇,要不是他出錯,也不會這樣!”看到鑫鑫一直在埋怨小宇,媽媽蹲下來,看著鑫鑫的眼睛,說:“鑫鑫,小宇是你的好伙伴,你們要集中力量才能取勝。如果你出現失誤,小宇不停地責備你,你也會傷心吧,畢竟誰也不想出錯。”聽了媽媽的話,鑫鑫想了很久。
晚上爸爸下班回來,鑫鑫把比賽的經過又講了一遍,依然為沒得第一名而萬分遺憾。爸爸語重心長地說:“鑫鑫,人生會有很多場比賽,你不可能次次都得第一名。你記住,不管是比賽也好,還是考試也好,你只要盡力而為就夠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知道嗎?沒有人能永遠得第一!你可以繼續熟讀國學書籍,明年還會舉行比賽的呀!”
“沒有人能永遠得第一……”鑫鑫喃喃自語,然后問:“爸爸,我考試不得第一名您會生氣嗎?”爸爸說:“當然不會。只要你盡力復習,認真考試,不管你考多少分,爸爸都為你驕傲。”這時,鑫鑫才破涕為笑。后來,爸爸媽媽意識到鑫鑫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特意利用周末帶鑫鑫去參加一些競賽類的游戲項目。時間久了,鑫鑫也就習慣了有輸有贏的比賽,不再因為比賽結果耿耿于懷了。
每一個參加比賽的選手,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然而,正如鑫鑫爸爸說的,沒有人能夠永遠得第一。人生不正是如此嗎?有輸有贏,有得意有失意,有勝有負,有坦途也有坎坷。為了幫助孩子長大之后更好地面對生活的壓力,爸爸媽媽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只有心理強大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強大,才能擁有強大的人生。
如何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呢?首先,不要處處順著孩子。如果孩子習慣了不管什么事情都要順著他的心意,那么一旦事不如意,他就會倍受打擊。其次,讓孩子跌倒了再爬起來。很多爸爸媽媽愛孩子心切,尤其是隔代的老人,一看到孩子摔倒了就趕緊去抱,去抉。其實,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爬起來。只有讓孩子學會跌倒了爬起來,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勇敢堅強。最后,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敗。失敗并非是不堪一提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幫助孩子積累經驗,找出問題,再接再厲。失敗并不可恥,失敗之后能夠繼續奮斗,才是值得驕傲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給孩子灌輸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思想,他們稚嫩的心靈還不能很好地協調成功與失敗的關系。總而言之,孩子必須經歷挫折,才能成長;必須接受失敗,才能從失敗中崛起,最終獲得成功。
自卑的孩子:幫助他揚起信心
在生活中,有些人的信心就像是被風漲滿的風帆,足以讓人生揚帆起航;有些人卻始終缺乏信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底氣。這樣的兩種人,人生一定截然不同。明智的父母會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留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他們知道這對孩子的一生都至關重要。
自卑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現呢?眼神躲閃;說話不能一氣呵成,總是要思慮再三;缺乏安全感;謹小慎微……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這些負面的品質不能得到改善,孩子的人生也會因此而黯淡無光。孩子為什么會自卑呢?很多情況下,孩子自卑是因為家庭環境導致的。有位名人曾說,爸爸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他的媽媽。很多夫妻結婚之后因為種種原因,每天爭吵不斷,即使當著孩子的面也毫不避諱地破口大罵,大打出手。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呢?作為他賴以生存的家,都如此破裂,他當然沒有勇氣去面對外面的世界。還有些孩子是因為身體的條件感到自卑,例如有些女孩因為長痘痘自卑;有些男孩因為身高太矮自卑;還有些身體殘疾的孩子,更加自卑。不管孩子出于哪些原因自卑,爸爸媽媽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自卑不但讓孩子失去陽光燦爛的童年,也會使他們的人生畏縮不前。
爸爸媽媽要想幫助孩子消除自卑心理,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試想,當孩子還那么小的時候,他只能依附于爸爸媽媽生活,家幾乎就是他的全部。如果家不能給他安全感,他怎么可能不自卑呢?不管是夫妻吵鬧,還是家庭其他的原因導致的爭吵,都不應該給孩子的心里留下陰影。對于自卑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再打擊否定。即使他們哪里做錯了,在批評指正時也應該先認可,再指出不足之處。孩子本身就不自信,如果再不停地否定,那么,孩子的自卑心理將會更加嚴重。
有心的爸爸媽媽一定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很多時候,孩子們之所以自卑就是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如果能夠發現他的優點,并且為他創造機會把優點發揚光大,那么他整個人都會變得信心滿滿,自然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會有所改觀。
萌萌是個自卑的女孩。她的爸爸媽媽離異了,萌萌跟隨媽媽一起生活。每當開家長會的時候,萌萌多么希望爸爸能參加一次啊!眼看著新學期又要召開家長會了,萌萌早早地就開始發愁。別的同學都是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家長會,但是她只有媽媽。媽媽似乎看出了萌萌的心思,提前和爸爸聯系,讓爸爸安排時間來參加家長會,爸爸當時就應允了。當萌萌看到爸爸出現在教室門口時,簡直欣喜若狂,她不停地告訴身邊的同學:“我爸爸來了,我爸爸也來參加家長會了!”
在小學中低年級,李剛一直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差生。他很小就失去父母,是跟隨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對此,老師們都習以為常了,不愿意再管教他。進入五年級之后,張老師當他們的班主任。看到李剛的檔案,張老師不由得緊皺眉頭:這個孩子怎么這么放任呢?世界上真的有這么差勁的孩子嗎?在和同學們見面之后,張老師最先記住的是李剛。
開學一個多月了,經過一番觀察,張老師發現了李剛的一個優點:
他身強體壯,每次打掃衛生都搶著干臟活累活。由此,班干部選舉正式拉開帷幕。這次選舉有兩種提名方式,一種是自己主動競選,一種是由老師提名然后同學投票。讓李剛萬萬沒想到的是,張老師居然提名他當勞動委員。要知道,勞動委員是很重要的班干部,是老師的左膀右臂。他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老師,老師堅定不移地說:“李剛,開始準備競選演講稿吧,老師相信勞動委員非你莫屬!”
經過三天的準備,競選正式開始了。很多同學上去講臺都是敷衍了事,競選演講只有短短幾句話。輪到李剛了,老師滿含期待地看著他。果然,李剛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本正經,全力以赴。后來老師才知道,李剛自己寫完演講稿之后,還特意請班級里文筆最好的楠楠幫助他修改潤色演講稿呢!李剛演講結束,同學們都像剛剛認識他一樣,給予他熱烈的掌聲。
自從李剛上任勞動委員之后,班級幾乎包攬了衛生流動紅旗。張老師幾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李剛,奇跡出現了,向來不寫作業的李剛居然一筆一畫地完成作業,還得到了“優”。一年之后,李剛的成績一躍成為班級中等排名,再也不會不及格了。
在第一個事例中,萌萌非常敏感。因為爸爸不能參加家長會,她變得很自卑。幸好,開明的媽媽主動邀請爸爸來參加家長會,圓了萌萌的夢想。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一點爸爸媽媽尤其需要注意。
在第二個事例中,李剛從小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非常自卑,因而破罐子破摔。幸好,張老師發現了他的優點,并且讓他擔任勞動委員,持續放大他的優點,不斷給予他鼓勵和表揚,最終幫助李剛再次樹立信心,學習上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爸爸媽媽們,每個孩子都是敏感的天使,他們生而長著翅膀。要想讓孩子飛翔,就要給他愛的土壤,讓他擺脫沉重的自卑,隨著自信的風帆揚帆起航!
高傲的孩子:鼓勵只可偶爾為之
雖然自信很重要,但是如果過度自信,不能正確認知和客觀評價自己,自信就會變成自負,甚至變成高傲。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高傲的孩子。他們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不管什么事情都覺得只有他才是對的。長此以往,他們必然無法認清楚自己,盲目自信,甚至因此而犯下錯誤。
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不會犯錯誤的人。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只有時刻保持自省,努力揚長避短,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順遂。
對于高傲的孩子,鼓勵只可偶爾為之,因為過多的鼓勵會加劇他們的盲目自信。爸爸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分析他的優點和缺點,尤其要深度剖析缺點,讓孩子認識到他們也是有不足的。唯有如此,他們才不會犯“驕傲”的錯誤,才能取長補短,更好地發展。對于自信心爆棚的孩子,有的時候也可酌情打擊或者是批評,澆滅他們盲目自信的火焰,讓他們恢復清醒和理智。總而言之,一個孩子只有正確認知、客觀評價自己、準確定位發展,才能在未來的日子里,擁有成功的人生。
豆豆上一年級了,成了不折不扣的“小豆包”。他還那么小,每天背著書包,牽著媽媽的手去學校。剛開始時,媽媽還擔心豆豆不適應學校的生活,然而,很快媽媽就放心了。原來,豆豆認識很多字,是班級里認字最多的一個,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不過,媽媽同時也發現豆豆驕傲了,而且因為驕傲變得很高傲,瞧不起其他同學。
有一次考完試,豆豆驕傲地告訴媽媽:“媽媽,我是全班唯一考試時不用讀題的。”“讀題,什么意思?”媽媽顯然不知道豆豆在說什么。“讀題就是讀題啊,媽媽您真笨。每次考試,其他同學都不認識題目,他們都是大笨蛋。必須老師為他們讀出題目,再解釋給他們聽,他們才知道怎么做。”豆豆不屑一顧地說,“我從來不用老師讀,很快就做完了。”聽到豆豆的話,媽媽嚴肅地說:“豆豆,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稱呼同學是笨蛋,對嗎?”豆豆看到媽媽的表情,有所收斂,笑著說:“媽媽,我是開玩笑的。”媽媽不依不饒:“我覺得這個玩笑一點兒都不好笑。”豆豆意識到媽媽生氣了,低頭不語。媽媽語重心長地說:“豆豆,你的確認識很多字,這是你的優勢。不過,其他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會認識很多字的。他們雖然認字沒你多,是不是也有的地方會比你更優秀呢?我希望你好好想一想。”豆豆沉思很久,說:“張子萱的英語很好,他都能用英語和老師對話;小米的數學很好,老師每次出題,他都能全對……”媽媽看到豆豆那么認真地思考,高興地說:“對呀,你看看,張子萱和小米都有比你優秀的地方,我想,其他小朋友肯定也有優點。雖然你現在認識字很多,但是不能驕傲,更不能因此瞧不起其他小朋友。要知道,你們每個人都在學習和進步,你也只有繼續努力,才能保持優勢呢,對不對?”豆豆重重地點了點頭,說:“媽媽,我要認識更多的字,也要努力學習數學和英語。”媽媽撫摸著豆豆的頭,笑了。
剛剛進入一年級,很多孩子因為前期家庭教育或者學前教育的側重點不一樣,或多或少會占據一些優勢。這些優勢,讓孩子學習更加輕松,當然也會在不知不覺間讓孩子變得驕傲。豆豆就因為認字多變得驕傲,甚至是很高傲地談論同學。幸好,媽媽敏銳地意識到豆豆的變化,及時糾正豆豆的思想,讓豆豆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應該繼續努力才能保持優勢,也應該取長補短努力進步。
孩子驕傲是很正常的表現,其實,成人也常常會因為占據優勢而變得驕傲。只要理智地分析孩子的優缺點,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既有長處,也有短處,孩子就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也能客觀地評價他人。對于高傲的孩子,只要找出他們高傲的原因,讓他們端正態度,就可將其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