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暗示與快樂——幸福感的增加

有了希望,我們就會變得積極熱情,而這種積極的情緒反過來還會對潛意識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一切不好的想法都會被阻隔在潛意識之外,不會再對我們的心理或行為產(chǎn)生影響。

像硬幣一樣的心理暗示

在印度某些地區(qū)盛行著一種儀式,這種儀式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被稱為“鉤擺”。在一年的某些特定時期,某個社會族群就會選出一個人作為神力代表。這個人的使命是讓自己掛在特定的鋼鉤上,然后到處游行,以保佑兒童和谷物的平安。

這是一種外人看起來十分恐怖的儀式,因為神力代表必須赤裸上身,讓鋼鉤深深地刺入自己背部兩側(cè)。而且在游行的時候,神力代表還會不停地搖著,這就意味著鋼鉤會在他的背部不停地動來動去,疼痛感會增加。在外人看來,被選為神力代表一定是件倒霉的事情,需要忍受很大的痛苦,但在當?shù)厝丝磥恚@是一種榮譽。最為關(guān)鍵的是,神力代表在儀式舉行的過程中不會感覺到任何痛苦,反而會很快樂。等儀式結(jié)束后,神力代表背部的鋼鉤會被取出來,然后有人會在他的傷口上撒上一些柴灰。這種簡單的傷口處理方式在許多人看來也是不可思議的,有的人甚至認為傷口一定會發(fā)炎。但事實卻是,所有神力代表的傷口會迅速地愈合,大約兩個星期后,就會痊愈。

該如何解釋這種看起來十分神奇的現(xiàn)象呢?在當?shù)厝丝磥恚@是神力的結(jié)果,是神在保佑他們。但事實上,卻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心理暗示是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的一個名詞,我們也相信心理暗示的存在,但我們往往會忽略心理暗示的力量。心理暗示不僅會改變我們的心理和行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理功能,比如抵消疼痛感。

在鉤擺儀式中,神力代表的背部雖然被鋼鉤深深刺入,但他整個人的狀態(tài)卻是異常亢奮的,他在潛意識中不停地暗示自己,這是一種榮耀,他該為此而感到自豪。這種暗示會讓他忽視背部的疼痛并且在體內(nèi)產(chǎn)生一種類似強力鎮(zhèn)痛劑的化學物質(zhì),這種化學物質(zhì)與嗎啡的作用類似,能減輕甚至消除掉疼痛感,并讓人產(chǎn)生快樂的感覺。

像鉤擺儀式這種能讓人改變生理特征的強烈暗示雖然不常見,但利用暗示讓自己擺脫痛苦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時有發(fā)生,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例如,當一個人遭遇挫折的時候,他會覺得痛苦,這種感覺與疼痛感十分相似,這時候他便會嘗試用各種暗示的方式安慰自己,讓自己快樂起來。暗示除了能讓人的心理狀態(tài)改變,還會影響人的行為,讓人振作起來。

心理暗示就好像硬幣一樣有正反面,除了能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還有消極的一面。在消極暗示的作用下,我們的心態(tài)會變得越來越消極,會出現(xiàn)沮喪、焦慮等許多負面情緒,從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這種心態(tài)會讓我們變得沒有自信,甚至看不到希望。

在美國,有一個著名的擊劍運動員,他曾兩次被一名古巴擊劍選手擊敗。這名古巴選手成了他永遠繞不過去的“魔障”。在一次比賽中,他被告知這次的競爭對手仍然是那名古巴選手。有了前兩次失敗的經(jīng)驗,他開始覺得自己無法戰(zhàn)勝對方,許多觀眾也有相同的看法。在賽前訓練中,他的積極性不高,似乎沒什么動力,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贏得這次比賽。

所幸,這名擊劍運動員遇到了一名心理學家,心理學家教給他一個小竅門,這個小竅門成了他取得勝利的關(guān)鍵。心理學家讓他不停地敘述一段話,大意是在未來的比賽中,那名古巴選手一見到他就害怕,此外心理學家還讓他強調(diào)自身的優(yōu)勢。這樣反復地自我暗示,讓這名擊劍運動員漸漸恢復了自信,他從恐懼的情緒中擺脫出來,開始相信自己能贏得比賽,對自己的優(yōu)勢越來越自信。于是,在比賽開始后,他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去迎戰(zhàn)對手并最終贏得了比賽。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前,消極的暗示往往會抑制我們能力的發(fā)揮。我們會在消極暗示的作用下,喪失自信,一遇到困難馬上就覺得自己不行,甚至連努力一下都不肯。長此以往,消極暗示就會演變成自卑的心理,會讓人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真的什么也做不成了,個人能力和優(yōu)勢完全被淹沒了。

心理暗示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作用,是因為心理暗示在作用于我們的潛意識,也就是說我們的潛意識在左右著我們。潛意識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通常是指心理上我們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的部分,也就是說潛意識是隱藏起來的,我們意識不到。

通常情況下,潛意識不受我們的控制,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的意識,讓自己的意識變得充滿正能量。但我們的意識總會輕而易舉地被潛意識所影響,我們的潛意識會決定我們的心理或行為。在每一個人的幼年時期,也就是6歲以前,潛意識就已經(jīng)形成并定型,這通常與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尤其是父母的教育。這是我們所無法控制的,我們被動地接受了父母的一些觀點。但成年后,我們卻可以有意識地管理和影響自己的潛意識。

對于許多成年人來說,他們很少會注意到潛意識的影響力,也不會對自己的潛意識進行管理,但卻總會受到潛意識的消極影響。在管理潛意識的方式中,積極的心理暗示是最常見的。在反復的積極心理暗示下,我們的潛意識會接收這種信號,從而產(chǎn)生積極作用。

積極的心理暗示有許多種方式,以下三種是比較有效的:第一種,設(shè)計一個屬于自己的鼓勵常用語,每當自己不安或沮喪的時候,就用這句話鼓勵自己;第二種,學會自我肯定,就算沒有人看到你所取得的成績,你也要為自己“喝彩”;第三種,讓積極的情緒與某種行為聯(lián)系起來。這樣,每當我們?nèi)プ瞿臣虑闀r,就會出現(xiàn)相應(yīng)的積極情緒,從而變得更有動力。

讓自己快速振作的方式

2009年,一個名叫里奧·梅西的足球運動員當選為“世界足球先生”和“歐洲足球先生”。在接下來的幾年,梅西不斷地創(chuàng)造輝煌,贏得了許多榮譽。但就是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球星,在11歲的時候曾被診斷為發(fā)育荷爾蒙缺乏綜合征,也就是侏儒癥。這意味著,梅西與長高無緣了。對于許多男孩子來說,瘦小的身材本來就足以讓他在伙伴們面前自卑不已,更何況梅西想要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這個消息對梅西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本來,梅西是當?shù)亟謪^(qū)少年足球隊的主力,許多人都很看好梅西,有的足球隊教練甚至想把梅西納入麾下,但聽說梅西身患頑疾后便望而卻步了。其實,梅西的頑疾并非絕癥,可以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改善癥狀,但每月注射生長激素的花費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擔得起的。梅西的父親是個足球教練,他深知兒子對足球的喜愛,便開始變賣家產(chǎn)為梅西治病,但這些錢,在高昂的治療費用面前只是杯水車薪。

2000年,幸運之神光顧了梅西。教練庫卡十分看好梅西,便把他帶到了巴塞羅那。在球隊中,13歲的梅西是最矮的一個,也是被嘲笑的對象。最初,其他教練也不怎么看好梅西,畢竟身高是一個足球運動員必備的硬件條件。但梅西卻從未放棄過對足球的熱愛,他不停地暗示自己:“梅西,你一定能成為最優(yōu)秀的足球運動員。”每次進行足球訓練的時候,梅西總是用“我能行”的暗示方式給自己打氣。

梅西的努力和堅持沒有白費,他的球技終于得到了認可。他與巴塞羅那俱樂部簽訂了一份合同。為了讓梅西長高,巴塞羅那俱樂部想了許多辦法。在經(jīng)歷了多次的治療后,梅西終于達到了足球運動員的標準身高。

在以后的訓練和比賽中,梅西總是不停地運用自我暗示的方式給自己以鼓勵。在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下,梅西變得越來越自信,而這在比賽中是十分重要的。每次面對挫折時,梅西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自我調(diào)整,通過暗示讓自己盡快振作起來。

自我肯定式的暗示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是因為這與自我效能有關(guān)。當一個人遭遇挫折時,他的情緒狀態(tài)一定處于低自我效能感中:沒有自信,常常會對現(xiàn)實采取回避的方式,經(jīng)常被焦慮或抑郁所折磨。但在自我肯定式的暗示下,自我效能往往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在應(yīng)對各種問題時起到積極的作用。

自我效能還與個人控制力有關(guān)。控制力是一種正向感受,如果喪失了控制力,那么我們就會陷入無助之中。無助只會讓我們的情緒更糟糕,甚至會產(chǎn)生絕望的心理。而這是十分危險的,會使我們的身心都處于不健康的狀態(tài)。

以下這個心理學實驗就充分說明了控制力的重要性。

實驗者將小白鼠分成了三組。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小白鼠都需要接受電擊,第三組的小白鼠則不被電擊。不同的是,第一組的小白鼠可以通過學習避免被電擊,第二組的小白鼠不論如何努力都必須接受電擊。

一段時間后,所有的小白鼠都被實驗者植入了癌細胞,實驗者想看看到底哪組小白鼠更能抵抗癌細胞的侵蝕。結(jié)果顯示,第二組小白鼠的死亡率要遠遠高于第一組和第三組。該實驗結(jié)果充分說明了控制力的重要性,有了控制力我們就能盡快振作起來,并抵抗挫折。如果沒有了控制力,就容易陷入絕望之中,這只會讓人變得更加消沉。

上述實驗結(jié)果同樣適用于人類,心理學家艾倫·蘭格和朱迪斯·羅丁就用實驗證實了這一點。雖然實驗對象是老年人,但實驗結(jié)果卻適用于所有年齡階段的人。

老年人通常被認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人們的照顧,尤其是重病纏身的老年人。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生活自理,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幫助,那么他一定會有一種莫名的怒火和無助感,其心理狀態(tài)也一定很糟糕。

蘭格和羅丁選擇了一個名叫阿登屋的養(yǎng)老院。這里的老人身心健康,經(jīng)濟背景也都相似。實驗者隨機挑選了一些老人作為參與者,其中有男有女。這些參與者被分成了兩組,第一組的參與者會被安排進行責任感提升訓練,第二組的參與者則不需要進行這項訓練,而且其生活也會被工作人員安排得妥妥當當。

實驗開始后,實驗組織者會對第一組的參與者說:“你們有責任也有權(quán)利安排自己屋內(nèi)的設(shè)施布置,你可以選擇保持原樣,也可以讓工作人員幫你布置,這一切的決定權(quán)都在你自己手中。另外,我還想送給你們每個人一件禮物,這是一棵植物。當然,你們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拒絕。但如果接受了禮物,這棵植物就是你自己的了,你有責任照顧好它。最后我還有一個消息要告訴你們,周四和周五的晚上會放映電影,你們可以任意選擇在哪一天看電影,這是你們的自由。”

第二組參與者所得到的說辭是另一種:“我希望你們能在這里安度晚年,我們會盡量給你們安排一種舒適的生活,希望你們能在這兒生活得快樂幸福。因此我們的責任是為你們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務(wù),盡全力幫助你們。另外,我們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份禮物,這是一棵植物。從此之后,這棵植物就屬于你了。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會有工作人員幫你照顧它,每天會按時給它澆水。最后我們還有一個消息要通知你們,周四和周五晚上會放映電影,隨后我們會安排你們在其中一天觀看電影。”

雖然兩組老人的生活很相似,但感受卻不同。第一組的老人擁有對生活的控制感,而第二組的老人卻喪失了對生活的控制力。在實驗進行了三個星期后,老人們在測試中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而測試與快樂、活力、機敏和活動參與度等方面有關(guān)。

實驗結(jié)果顯示,第一組的參與者比第二組的參與者更快樂和更有活力。在參加訪談的時候,訪談?wù)邔Φ谝唤M參與者機敏度的評價也要比第二組高很多。

在有關(guān)參與度的測驗中,兩組老人的表現(xiàn)同樣相差很大。實驗組織者為老人們舉行了一場猜果凍豆的比賽,讓老人自己決定是否參加比賽。結(jié)果第一組的絕大多數(shù)老人都積極參加了比賽,而第二組的老人只有一個主動參與了比賽。

一年后,實驗組織者發(fā)現(xiàn)兩組老人的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異,第一組的老人更積極和樂觀,在養(yǎng)老院的生活過得十分愉快。除此之外,兩組老人的健康狀況也有明顯差異,第一組老人更為健康,死亡率更低。

控制力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有了控制力我們的自我效能感就會提高,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所制訂的目標,這樣會使我們更加快樂,也能讓我們在遭遇挫折時更快地進行自我修復。

恢復控制力和自我效能有許多種方式,其中自我肯定式的暗示是最迅速的,而且能產(chǎn)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使用該種方式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最好使用積極正面的詞語和肯定句對自己進行激勵,盡量避免使用貶義詞和否定句。例如,如果一個人想要改掉懶散的習慣,最好用“我會越來越勤奮”的語句,而不是使用“我不要懶惰”。

第二,暗示語句不宜過長,最好使用簡短的語句。越是簡短有力的語句,就越容易在自我暗示時產(chǎn)生強烈的情緒體驗,從而容易說服自己。

第三,頻繁地進行自我暗示。不斷地重復自我暗示的語句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很難堅持下來。一旦堅持下來了,我們的潛意識就會接受這種自我肯定式的暗示,從而使我們越發(fā)相信自己。

幸好還有希望

小約翰在離開家去紐約之前,曾和父親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上,什么東西能讓人排除一切煩惱?小約翰認為,這樣東西是金錢,只要有了金錢,一切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但父親卻并不這樣看,他把答案寫了下來并放進一個信封里。在小約翰離開前,父親把這個信封交給了他:“在你覺得最苦惱的時候打開它,它一定能幫助你渡過難關(guān)。”小約翰雖然接過了信封,但并不相信:“爸爸,我寧愿這里面放著一張巨額支票。除了金錢外,其他的東西對我一點兒用也沒有。”

紐約并不像小約翰想象的那樣美好,在這里討生活十分辛苦。每當遇到困難時,小約翰就會想:如果有錢就好了,這樣我的日子就會好過多了。為此,小約翰開始拼命地賺錢。

小約翰用了4年的時間創(chuàng)建了一家公司,他也過上了自己曾經(jīng)夢寐以求的有錢人的生活。這時,小約翰越發(fā)肯定了金錢的作用,他還向父親炫耀自己當初的看法是正確的。

后來,小約翰認識了一位名叫瓊斯的漂亮姑娘。他對瓊斯一見鐘情,便開始追求瓊斯。后來瓊斯接受了他,小約翰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從那以后,小約翰便把公司交給副總打理,他則開始和瓊斯享受戀愛的美好時光。

一天,小約翰的情人瓊斯消失了。巧合的是,公司的副總也消失了。很快,小約翰就意識到這不是巧合,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公司變成了一個空殼,賬目混亂不堪,公司賬戶上的錢全部消失了。一時間,小約翰的大腦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該如何應(yīng)對自己所面臨的這一切。

等小約翰緩過神來后,他突然想到了父親的那個信封,他決定打開看看。在打開之前,小約翰卻在不停地祈禱:“千萬別是支票!千萬別是支票!”因為這個時候,金錢已經(jīng)無法給小約翰帶來快樂了。

信封里面只有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句話:“幸好還有希望!”看到這句話后,小約翰所有的煩惱都好像被驅(qū)散了,他突然覺得未來的生活充滿了陽光。之后,小約翰給爸爸打了一通電話:“爸爸,我不得不承認,你是對的。‘希望’才是治愈一切煩惱的靈丹妙藥。”

當我們追求某個目標時,如果獲得了成功,就會產(chǎn)生高希望,從而產(chǎn)生許多積極情緒,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熱情。但當我們面臨失敗時,就會成為低希望者,會出現(xiàn)許多消極情緒,做什么事情都無精打采,好像喪失了自我價值一樣。

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遭遇某些阻礙,這些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當我們克服了困難后,就會覺得自己更加接近既定的目標了,這是一種積極強化,會帶來積極的情緒和繼續(xù)努力奮斗的動力。相反,如果失敗了,就會產(chǎn)生相反的結(jié)果,會削弱自己追求目標的希望。

想要重獲希望,我們就必須合理利用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經(jīng)常會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心理暗示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武器。它本身無所謂積極和消極,關(guān)鍵在于如何使用它,從而讓心理暗示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暗示之所以會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是因為它能作用于潛意識。而潛意識則會作用于我們的心理或行為,從而影響事情的結(jié)果。

一旦我們的潛意識接受了某種觀點,這種觀點便開始產(chǎn)生影響。例如當一個人遭遇了失敗后,會覺得自己是個無能的人。如果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無能的人,那么這種心理暗示就會被潛意識所接受,這個人就會變得越來越沮喪,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他會繼續(xù)經(jīng)受一系列的挫折和失敗。相反,如果這個人給自己的心理暗示是積極的,那么他就會漸漸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重新獲得希望。

一位老教授帶著幾個年輕人組成了一個探險隊,他們將進入一個人跡罕至的洞穴探險。在進入洞穴前,老教授包括其他成員都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防止在洞穴內(nèi)迷路。但不幸的是,他們還是迷路了。等他們意識到自己迷路后,許多人開始慌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極有可能會死在洞穴中。

這時候,老教授對他們說:“我發(fā)現(xiàn)了前人留下的記號,只要我們按照這個記號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地走出洞穴。”說著,老教授便把記號指給其他成員們看。雖然那個記號只是淺淺的一道橫線,但他們就像看到了洞口的光線一樣,立刻燃起了能成功走出洞穴的希望,跟在老教授后面開始朝著洞口走去。

老教授帶著這幾個年輕人在洞穴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了很長時間,終于找到了出口,成功地走出了洞穴。等他們出來后,紛紛感嘆:真是太幸運了,真感謝前人留下的記號!這幾個年輕人還對老教授說:“幸虧您觀察得仔細,不然就錯過了那些記號。”老教授卻說:“那些記號根本不是前人留下的,是我趁你們沒注意時用隨手撿起的石塊兒畫上去的,為的就是讓你們重新燃起走出洞穴的希望,如果沒有了希望,我們就真的要死在洞穴里了。”

對這支探險隊伍來說,老教授是核心人物,他有著豐富的洞穴探險經(jīng)驗。所以在迷路后,老教授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前人的記號,大家都選擇了相信,立馬接受了這個信息,并且絲毫沒有懷疑它的真實性。

老教授的這句話之所以能產(chǎn)生起死回生的效果,是因為其他人包括老教授自己都接受了這種心理暗示。對于其他成員來說,他們把老教授的這句話內(nèi)化為自己的心理暗示,從而讓其作用于潛意識。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像這支探險隊的成員一樣,接收來自他人的暗示。但這種暗示到底是否會產(chǎn)生作用,那就要看自己是否相信它,是否會認同它。一旦相信并認同了,他人的暗示就會變成自我暗示,就會產(chǎn)生作用。

我們的潛意識在接收心理暗示的信號時,是沒有分辨能力的,不會因為這個心理暗示是消極的就不予接受。只要是心理暗示,我們的潛意識就會全部接受。

因此,我們要對自己的潛意識施加積極的心理暗示,只有這樣,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才能重新燃起希望,而希望會帶領(lǐng)著我們走向成功。反復不斷地對潛意識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的潛意識就會拋棄過去消極的心理暗示,接受新的積極的思維習慣。

有了希望,我們就會變得積極熱情,而這種積極的情緒反過來還會對潛意識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一切不好的想法都會被阻隔在潛意識之外,不會再對我們的心理或行為產(chǎn)生影響。

讓暗示造就樂觀

安迪·葛洛夫是英特爾公司的前總裁,創(chuàng)造了半導體的神話。安迪在成為業(yè)界傳奇之前,曾經(jīng)歷過幾次破產(chǎn)。但每次破產(chǎn)都沒有擊敗他,他總是能迅速恢復自信,重新開始,這與他樂觀的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

安迪的童年正是納粹橫行時,而安迪恰恰是猶太人。在納粹的壓迫下,安迪迫切地想要改變眼前的苦難,他開始渴望成就一番事業(yè)。當安迪還是一個學生時,就開始做起了半導體的生意。安迪從批發(fā)商那里購買一些半導體的零件,然后自己進行組裝,最后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同學。安迪的半導體物美價廉,受到了許多同學的喜愛,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長大后,安迪便開始創(chuàng)業(yè),繼續(xù)做半導體的生意。但創(chuàng)業(yè)對于安迪這個窮小子來說是那么艱難,在經(jīng)歷了兩次破產(chǎn)后,安迪雖然很快崛起,但命運好像很喜歡和他開玩笑,他很快就經(jīng)歷了第三次破產(chǎn)。這一次,安迪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了。

一天傍晚,安迪突然心煩意亂,便到河邊散步。看著平靜的河水,安迪覺得很難過,他想到了自己破產(chǎn)的境況,還想到了過世的父母,甚至還想到自己困苦的童年。這些都讓安迪覺得生無可戀,他突然有了想跳河的沖動。

這時,迎面走過來一個年輕人,他身上背著一個魚簍,嘴里哼著歌,看起來心情很不錯。安迪覺得他一定釣了許多魚,就對他說:“看你心情這么好,魚簍里一定有很多魚吧?”年輕人回答道:“沒有啊,我今天的運氣不怎么好,一條魚也沒有釣到。”這個回答讓安迪很吃驚:“既然如此,你為什么這么高興?”年輕人說道:“因為我看到了這么美麗的風景。”

年輕人的這句話立刻讓安迪改變了之前的想法,他便請這位年輕人和他一起創(chuàng)業(yè)做生意。這個年輕人后來成了安迪的得力助手,他就是拉里·穆爾。

這一次,安迪創(chuàng)業(yè)成功了,并創(chuàng)造了半導體的神話,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豪。許多人對安迪所取得的成功都敬佩不已,但卻對安迪身邊的拉里充滿了疑惑。在許多人看來,拉里是個半導體的門外漢,而且也沒有經(jīng)商的才能,根本不適合做安迪的助手。當有人向安迪提出這個疑問后,安迪的解釋是:“我雖然精通經(jīng)商和半導體,但卻沒有拉里的那種樂觀和豁達。拉里的樂觀總是能影響到我,還能幫助我做出不錯的決策。他就是我的福星。”

許多人都很羨慕安迪所取得的成功,但卻忘記了安迪在經(jīng)歷破產(chǎn)時所遭遇的痛苦。在安迪向別人解釋為什么讓拉里做自己的助理時,其實也說出了自己之所以會取得成功的訣竅。安迪的經(jīng)商才能以及他對半導體的精通固然是他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拉里所教給他的樂觀和豁達也同樣重要。樂觀和豁達不僅讓安迪獲得了看待問題的新視角,同時還能讓安迪做出更好的決策。

樂觀的對立面是悲觀。在悲觀態(tài)度的影響下,我們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例如焦慮、恐懼、抑郁等。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自我調(diào)整,讓自己從悲觀中走出來。但自我調(diào)整往往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在悲觀的時候總會想著逃避,逃避會引起自己焦慮的問題。這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

但逃避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消極的情緒積壓起來,等達到某種程度后,就會讓一個人徹底被消極的情緒所征服,從而陷入悲觀與失敗的死循環(huán)之中,有時候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

在心理學上,樂觀的定義是“相信好事而不是壞事將會發(fā)生”。也就是說,樂觀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個人面對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時所抱著的一種積極的看法。

一個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有許多客觀的因素,例如運氣、環(huán)境、背景、天賦等。這些客觀因素都是我們所不能決定和左右的,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態(tài)度,讓自己用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所發(fā)生的一切。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中,樂觀的態(tài)度占據(jù)了80%的比例。也就是說,樂觀的態(tài)度決定著一個人到底能否取得成功。人們都喜歡和樂觀的人在一起,這是因為人們都對快樂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樂觀的人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有這樣一個心理實驗。實驗組織者找來一批身體狀況相似的學生進行投籃技巧訓練。實驗組織者把這些學生分成了三組,每組學生所進行的投籃技巧訓練都不同。

第一組的學生需要進行20天的投籃技巧訓練,但教練只會記錄下每個學生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績,其他時間只需要自由訓練即可。

第二組的學生不需要進行投籃技巧訓練,只需要在第一天和第二十天進行投籃,然后教練記錄下他們的成績,其他時間學生可以自由安排。

第三組的學生需要在第一天進行投籃,然后讓教練記錄下成績。隨后的20天內(nèi),他們雖然不需要進行投籃技巧訓練,但卻需要每天花費20分鐘的時間在腦海中想象自己在進行投籃技巧訓練,甚至還需要在腦海中想象自己糾正投籃的動作、最后投籃命中的場景。在最后一天,他們將會和前兩組的學生一起接受測驗。

測驗結(jié)果顯示,第二組學生的成績是最差的。第一組和第三組學生的成績比較接近,而第三組學生的成績要略優(yōu)于第一組的學生。因為積極的想象賦予了第三組學生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

這個實驗結(jié)果說明了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態(tài)度是至關(guān)重要的,直接影響事情的成敗。

而態(tài)度又有樂觀和悲觀之分,樂觀態(tài)度所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自然不必多言,但悲觀態(tài)度所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卻往往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悲觀會讓一個人變得焦慮和情緒低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據(jù)研究,悲觀的人從很年輕的時候起,身體就開始出現(xiàn)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健康隱患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而這反過來還會加重悲觀的情緒。到了老年時期,悲觀的情緒會變得更加嚴重。

悲觀情緒所導致的身體癥狀常常是胸悶和心慌。當一個人出現(xiàn)此類癥狀后,就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出了毛病,會到處求醫(yī)問藥。糟糕的身體狀況會加劇人的焦慮,最后甚至會導致身心都出現(xiàn)問題,這時候就更別說什么成功了。

調(diào)查研究顯示,在面對壓力時,樂觀的人更容易看得開,不至于讓糟糕的情緒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樂觀的人即使身體出現(xiàn)問題,甚至做手術(shù),他的恢復能力也遠遠高于悲觀的人,因為樂觀會使一個人的免疫力得以增強。悲觀的人比樂觀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臟病。

除了身心健康,態(tài)度還會影響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悲觀的人更容易在工作和學習中遭遇阻礙,更難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在人際交往上,悲觀的人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

在面對糟糕的事情時,我們都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關(guān)鍵是,我們得使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讓自己的注意力從糟糕的事情上轉(zhuǎn)移開,多對自己說一些積極正面的話,讓自己變得樂觀起來。這樣,樂觀就會在暗示的幫助下驅(qū)散焦慮和悲觀的情緒。

接納自己才能快樂

維恩·特羅耶是好萊塢的一名侏儒演員,他的身高雖然只有80厘米,但名氣卻很大。在電影中他的表現(xiàn)十分出色,讓觀眾很容易就記住他;參加節(jié)目的時候他總會展現(xiàn)自己幽默風趣的一面,從而贏得觀眾的喜愛。在美國許多矮個子的人看來,維恩就是他們的精神偶像。

身材矮小的人在學生時代,往往是被嘲笑或欺負的對象。但維恩卻并未有過這樣的遭遇,他是班里有名的孩子王,總是非常受歡迎。后來,維恩的班里來了一個大個子的男生。這個男生總是仗著身材高大的優(yōu)勢欺負班里的同學,許多同學見到他都會躲著走,不想招惹他。但維恩卻并不在乎,也不害怕,還想著怎么教訓一下這個囂張的大個子。

一天,維恩和大個子的矛盾終于爆發(fā)了。兩人在操場上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后兩個人都決定用武力解決問題。這對維恩來說,他的身高顯然處于劣勢,大個子的身高優(yōu)勢讓許多人都為維恩捏把汗。但維恩卻一點兒也不害怕,他瞅準機會跳了起來,直接朝大個子的腦袋上打了一拳,把大個子給打蒙了。

長大后,維恩成了著名的演員,他從未為自己的身高而自卑過,甚至還為此感到自豪。在一次采訪中,維恩表示:他將來可能會競選美國總統(tǒng)。因為在美國,演員參與政治是有先例的,例如,總統(tǒng)里根就曾是一名演員,施瓦辛格也是一名州長。維恩還提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他覺得身高能為他爭取到所有矮個子的選票。而且維恩還認為自己能為人們帶來快樂,他覺得美國社會太嚴肅了,應(yīng)該輕松一些。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像維恩這樣,做到揚長避短,把自己的劣勢變成優(yōu)勢。生活中更多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劣勢,羨慕著別人的生活。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恨不得和別人交換生活,認為那樣自己就會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事實證明,如果一個人看不到自身的優(yōu)點,無法做到自我接受,那么他是不可能快樂的,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如果我們能做到接受自己所面臨的現(xiàn)狀,包括自己的缺點和所犯下的錯誤,那么我們就能學會自我接受。

自我接受不僅意味著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還意味著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后者往往很難做到,許多人總是喜歡自欺欺人,回避自己的缺點,好像這樣就能讓自己舒服一些。但顯然,這樣的做法根本達不到自己所預(yù)期的效果,周圍的某個人或某件事會提醒你,讓你看到自己的缺點。

如果一個人學會了正視自己的缺點,也不意味著就學會了自我接受,反而很容易陷入自我厭棄之中,將自己的缺點無限放大。在接受自己的缺點的同時,我們應(yīng)該認識到缺點只是自己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所在,才能真正學會自我接受。當然,有時候缺點并不一定就是劣勢,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慰创?

有一個商人在南方談生意,準備回家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一個朋友快過生日了,就決定在當?shù)亟o朋友挑選一件生日禮物。商人想送一件特別的禮物,既能表達自己對朋友的祝福,也要不失高雅。最后,商人決定到當?shù)刈钪漠嫀熌抢铮屗嬕环档D,因為牡丹既顯得高雅,還象征著富貴。

回到家鄉(xiāng)后,商人便帶著這幅牡丹圖去參加了朋友的生日宴會。如商人所愿,朋友十分喜歡這幅牡丹圖,還特意讓人展示給所有的賓客觀摩。這一看不要緊,有眼尖的賓客發(fā)現(xiàn)了牡丹圖一個致命的缺點,有一朵牡丹畫得不全。這可不是一個好的寓意!牡丹象征富貴,牡丹不完整不就是在說“富貴不全”嗎?

這下,商人就變得尷尬了,他本來是想討個富貴的彩頭,沒想到會面臨這樣的局面。很快,主人就站出來緩解這尷尬的氛圍:“大家仔細看看,那朵沒畫完的牡丹也沒有畫它該有的邊緣,這就是‘富貴’卻‘無邊’,不就是說‘富貴無邊’嘛,真要謝謝朋友送給我的好寓意!”眾人聽后,紛紛贊賞起這幅牡丹圖來,覺得它是一幅頗有深意的佳作,而商人也沒有那么難堪了。

追求完美固然是不錯的,但我們還應(yīng)該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或一件事物是完美無缺的,不足是客觀存在的。但關(guān)鍵在于,我們該用怎樣的態(tài)度去看待自身的不足。

如果只看到自身不足或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們就很難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或把不足轉(zhuǎn)化成優(yōu)勢。因為我們會在妄自菲薄和自我批評中漸漸消沉下去,覺得自己是一無所長的人。即使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優(yōu)點,也會陷入不足的痛苦中,不會相信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通過努力就能成為現(xiàn)實。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積極心態(tài)的幫助,多想想自己的優(yōu)點,最好是能達到自我欣賞的程度。一旦養(yǎng)成了積極看待自身的習慣,那么我們就會變得快樂起來,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他人也變得友善了。

每個人在心中都會對自我形象有個大概的認知,這種自我形象的認知大多來源于周圍人的評價。這些評價有時候會是正面的,但有時候卻是負面的。這個時候,自我接受和肯定就變得重要起來。自我接受和肯定有利于我們在心中為自己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從而讓自卑遠離自己。

在進行自我肯定的暗示時,最好采用第二或第三人稱的方式,盡量不要使用第一人稱,例如,在暗示自己的某項優(yōu)點時,前面最好加上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暗示就好像是他人的夸獎一樣,會讓我們很快地接受這種積極的暗示。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就變得尤為重要,這決定著一個人到底是重整旗鼓還是一蹶不振。

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許多公司都受到了致命的打擊,面臨著破產(chǎn)的危險。一個大公司的老板回到家后,把股市崩盤的消息告訴妻子,還說他今后將會變得一無所有,法院很快就會沒收他的所有財產(chǎn)。

妻子聽后不僅沒有像他一樣失落,反而提醒他,除了財產(chǎn)外,他還有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妻子還鼓勵他說,他的頭腦如此靈活,一定會東山再起的。至于被查封的財產(chǎn),就當白忙活了一場,以后一定會再賺回來。有了妻子的鼓勵,他很快就振作起來,三年后他的公司再度被《財富》雜志評選為全球五大企業(yè)之一。

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失敗時,我們不應(yīng)該迫切地清算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過分地執(zhí)著于所失去的東西,而是應(yīng)該自我接受,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恢復已失去的自信。

讓自己重新自信起來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口頭肯定和書面肯定是兩種有效的方式。口頭肯定其實就是不斷地重復自己的優(yōu)點。如果真的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優(yōu)點,可以想象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把理想中的自己當成優(yōu)點進行口頭肯定。書面肯定比口頭肯定要麻煩一些,需要把自己的優(yōu)點或?qū)ψ约嚎隙ǖ恼Z句寫下來。此種方式雖然麻煩,但效果卻不錯,能對我們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福佑與詛咒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總是很快樂,而小兒子卻總是郁郁寡歡。有一天,他做了一個測試,把大兒子關(guān)在了一個堆滿牛糞的房間里,把小兒子關(guān)在了一個有許多玩具的房間里。一段時間后,他去看小兒子,卻發(fā)現(xiàn)小兒子依舊不快樂,小兒子哭著說:“這里的玩具太多了,不知道到底該玩哪一個。”他去看大兒子時,發(fā)現(xiàn)大兒子在牛糞中玩得很快樂,看到他后還興沖沖地喊道:“爸爸,快告訴我,你到底把玩具藏到哪堆牛糞里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樂觀心態(tài)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有的樂觀是天生的。研究顯示,快樂與我們大腦中的前額葉左側(cè)區(qū)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人是天生的樂觀派,他們總是顯得那么快樂,但有些人卻總是郁郁寡歡。這是因為人的性格與基因有一定的關(guān)系。基因雖然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決定自己到底是快樂還是抑郁。也就是說,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否快樂是我們可以掌控的。在許多人看來,生活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也影響著一個人是否快樂。當有人對自己的環(huán)境不滿意時,就會認為只要有錢,自己就可以獲得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就能快樂。當工作不順利時,就會覺得只要工作順利,自己就會快樂。這些客觀因素的確會影響我們,但它們所能發(fā)揮的影響力卻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巨大。

在當代社會,金錢是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有研究顯示,在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國家,經(jīng)濟收入與幸福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但當一個人的經(jīng)濟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后,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就不再那么重要了,金錢甚至會變得與幸福感毫無關(guān)系。

此外,我們還常常忘記一個重要的因素,即享樂適應(yīng)。享樂適應(yīng)雖然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十分常見。例如,每個人都夢想著中彩票,覺得如果自己能得到一筆巨額的意外之財,就會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真的中了彩票,你的確會十分開心,做夢都會笑出聲。但這種快樂的情緒并不會持續(xù)多長時間,你高漲、興奮、激動的情緒很快就會平息,你會漸漸適應(yīng)自己擁有一筆巨款的情況,會漸漸回到中獎之前的狀態(tài),因為我們?nèi)祟愑泻軓姷倪m應(yīng)能力。

排除了基因和客觀環(huán)境等因素,還剩下40%的快樂是我們能自主決定的。如果一個人能把這40%的快樂激發(fā)出來,就會過得足夠幸福了。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快樂,還取決于一個人的主觀意志。

威廉森出生于美國,他是個雙性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陰陽同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威廉森總是在快樂和痛苦之間不停地切換。

在威廉森的父母看來,威廉森的性別是撒旦的詛咒,父親看不起他,母親對他也總是疏遠和厭惡。威廉森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該以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威廉森,因為他們不知道威廉森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不知道該用男孩的標準還是用女孩的標準去要求威廉森。在成長的過程中,威廉森會被父母帶到教堂去參加一些宗教儀式,這是讓威廉森最難堪和痛苦的時刻。因為父母這么做,只是為了讓神父驅(qū)除威廉森體內(nèi)的惡魔。他們相信正是因為惡魔附身,威廉森才會從一出生就不男不女的。有時候,神父會給威廉森一張紙巾,讓威廉森把惡魔咳出來。從記事起,威廉森就知道自己是被上帝所遺棄的,而雙性人的生理特征就是上帝對他的懲罰。

不過,威廉森也有快樂的時候,那是他在祖母身邊度過的一段美好時光。在祖母看來,威廉森的雙性人特征是神靈賜予的福佑而不是詛咒。祖母還告訴威廉森,他是雙性人意味著神靈賜予了他一個獨特的使命,他將來一定會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而且威廉森還能獲得一種非凡的力量,這種力量既有女性的優(yōu)點,又有男性的優(yōu)點。這些話讓威廉森十分快樂,他也相信自己生而不凡,是被神靈眷顧的幸運兒。

當威廉森回到自己家時,他總會覺得恐懼和痛苦,他最喜歡待在祖母家里。而祖母也曾向母親要求,希望威廉森能在她身邊長大。雖然威廉森的父母并未同意祖母的要求,但卻允許威廉森經(jīng)常到祖母家中居住。每當威廉森覺得痛苦不堪的時候,就會到祖母家里,那樣他的痛苦和恐懼就會有所緩解。

威廉森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存在的事實時,我們就只能選擇接受積極的暗示,讓自己生活在快樂之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快樂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這項實驗的目的就是通過一些簡單的操作,讓患有抑郁癥的人產(chǎn)生快樂的體驗。在參加實驗的患者中,有抑郁癥十分嚴重的患者,嚴重到根本無法下床,但塞利格曼所設(shè)計的操作十分簡單,即使是在床上也可以進行。

所有患者每天只需要坐著上網(wǎng)瀏覽各種新聞和信息,然后在紙上寫下他們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三件好事。不需要多,只三件就可以。

在實驗進行了15天之后,塞利格曼開始為所有的患者進行測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的抑郁癥狀都減輕了許多,而嚴重的抑郁癥患者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中度抑郁或輕度抑郁。這說明,在實驗期間所有的患者都體驗到了快樂。因為他們所寫下的三件好事對他們產(chǎn)生了積極的暗示,在暗示他們生活是如此美好。

如果你覺得生無可戀,身邊一點好事都沒有發(fā)生過,你不妨使用塞利格曼的方式,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自己所看到的好事,最好加上自己的感激之情。這樣,你就會漸漸快樂起來。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讓一個人快樂起來的方式十分簡單,例如經(jīng)常參加家庭或朋友聚會,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或者是穿一件新衣服,這些都會讓自己快樂起來。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不愉快的事情,例如壓力或創(chuàng)傷性事件等。這個時候,我們就更需要快樂,但前提是我們得學會自我原諒,這是一種自我放松,有利于重新體驗快樂。此外,我們還會經(jīng)常遇到“不如人”的時候。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這種與人進行比較的心理雖然很正常,但卻會讓我們郁悶,因此要盡量避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建始县| 蓝田县| 卢湾区| 五原县| 金溪县| 万山特区| 类乌齐县| 工布江达县| 宁城县| 老河口市| 石门县| 寿阳县| 本溪市| 法库县| 新巴尔虎左旗| 自贡市| 兴业县| 年辖:市辖区| 嘉鱼县| 岳池县| 兴化市| 静海县| 西宁市| 桐乡市| 富民县| 合肥市| 昭苏县| 株洲市| 隆林| 阳新县| 垣曲县| 溧阳市| 甘洛县| 自贡市| 富川| 浦东新区| 吴川市| 工布江达县| 海林市|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