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選用體現積極思考的話語
- 正面思維,創造幸福
- Fiberead 阿尼·賴特
- 1278字
- 2019-07-16 17:31:27
每當我們用“倘若……”來開始一句話時,貌似我們都在用否定或者內心忐忑的表達來結束整句話。比如“倘若我搞砸了怎么辦?”,“倘若他們不喜歡我怎么辦?”,“倘若我失敗了怎么辦?”。實際上,這些提問毫無意義。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提問成了我們不去做事的原因。類似的提問還包括“是的,但是……”,“我不能……”,“我真的不知道……”等等。
如果精神錯亂的正確定義是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事情,并且期望得到同樣的結果,那么這些提問和表達可比精神錯亂來得更糟糕。因為我們經常重復這些消極表達,可是卻期待著能有積極的結果。
究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何況,我們并從沒想過要去回答這些提問。倘若你真的失敗了怎么辦?花些時間列出失敗的后果以及從失敗中恢復的做法。你猜怎么著?當你真的拿出適當的解決方案回答了“倘若……”這個問題,你就可以完全消除這種消極情緒了。好極了!
更重要的是,不要把有限的、有價值的精力集中在這些想法上。相反地,專注于那些能引導你達成所愿的想法。有了充分的準備、計劃和行動后,就沒有什么可以難倒你。
如果你害怕開始一項新的行動,考慮一下你的目標以及完成它所需的步驟。檢查你的詳細計劃、準備工作以及執行所需的資源情況。同時,評估一路上可能出錯的現實的、具體的風險。制定應對方案來降低這些風險至關重要。
如果你提問的“倘若……?”比“我可能會失敗”來得更為具體,那你可以換一種說話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憂慮。這樣做是有好處的。它可以幫助你通過說出具備可行性的信息和步驟來表達反對的理由,而不是將反對的理由表達為問題難以解決。
假設你想啟動一個新的研討會計劃。內容和發表材料已經開發出來了。你甚至有了潛在的客戶,他們告訴你他們對此感興趣,而且愿意付費參加你的研討會。然而,你卻被“倘若我的研討會失敗了怎么辦?”之類的提問困住了。
接下來,需要一系列不同的、更精確的提問,例如“你如何衡量第一次研討會是否成功?”。如果你期望五十人參加,但是只來了十個人,算是失敗嗎?
如果十個人里頭有四個人對你表達除了大加贊揚的積極評價,算是失敗嗎?每一個有具體關注點的問題都給我們提供有關第一次研討會是否成功的信息。我們能從中學到怎么把下一場、下兩場研討會辦得更好。
首先,花點時間弄清楚這十個人是誰,以及他們為什么來。確保你未來的營銷努力瞄準更多像他們這樣的人。將那四個大加贊揚的正面評價作為可供參考的引述包括在你的營銷信息中。分析其他評論,從中學習。這樣做,你可以對研討會進行關鍵的調整和改進,提高下一次成功的幾率。
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研討會可能失敗的唯一原因是沒有人感興趣,或者所有的參與者都不希望它成功。掌握了這方面的信息,是時候從頭再來了,但是你已經對最初的問題做出了回答。
很可能的是,如果你的計劃和準備工作是徹底的,如果你對自己最初的表現提出了正確的問題,結果就不會是失敗的。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次反復提問都會提供給你有價值的見解,從而推動你前進。
每當你發現在問自己“倘若……?”的時候,停下來,想想積極的表達,換一種能讓你采取行動的方式來問。斟酌你的話語來擺脫掉那些會讓你陷入困境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