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幼兒園的創業思考與管理實踐
- 北京博苑教育管理團隊編著
- 3341字
- 2019-11-07 18:35:27
把音樂和運動兩大主題融入幼兒園日常教學
崔文生 2008/9/1

這是我們對幼兒園教學的一次重要定位。這一定位,讓博苑幼兒園在硬件不領先的情況下,面對回龍觀地區眾多新興幼兒園的競爭,擁有了自己的特定的客戶群,受到家長的歡迎。所以一個幼兒園的辦學特色,應當因地制宜,尋找自己的核心優勢資源,準確地定位不同的家長群。
博苑實驗幼兒園有四個多元智能班級和四個蒙臺梭利班級,還附設一個親子園。蒙臺梭利和多元智能兩大教學體系作為班級建設的指導思想,讓不同的班級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蒙臺梭利班級強調通過系統深入的操作、參與來發展我們的能力,關注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多元智能班級在日常教學中強調發現、發展孩子的優勢,把這種優勢轉化成為孩子的信心和能力并遷移到更多領域中去。兩大教學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提升了幼兒園的辦學品質。
2007年,博苑實驗幼兒園將把音樂和運動兩大主題貫穿于兩個教學體系的日常教學中,無論是多元智能班的孩子,還是蒙臺梭利班的孩子,都將在日常教學中密切接觸音樂和運動。
音樂
經過多年音樂教學的實踐,幼兒園選擇了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作為貫穿孩子在園幾年時間的主要音樂課程,鋼琴、小提琴等作為4歲以上孩子的課程。
奧爾夫教學法是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1895—1982)創立的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音樂理論強調人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特別適合于兒童。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教育體系。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他們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別、想象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如小鳥的呢喃、和風的呼吸、汽車的抱怨,然后試著用自己的嗓音模擬,用自己的肢體去表現,用生活中一切可以發聲的物品去表達,并用戲劇的形式來綜合,最后還可能用畫筆來將這發生在他生活周圍的,經由他自己的想象而產生的這些故事視覺化……
在奧爾夫音樂活動中還培養了一種“團隊”的意識,它需要孩子們互相配合協作,學會領導與被領導。譬如上面所說的那個指揮奏樂的游戲,它不僅讓孩子體驗音樂,同時也訓練了他們合作、服從的意識。

即興性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在奧爾夫的課堂里,每個人都不是靜坐著的,孩子們的思維和肢體都在積極地運轉著。老師會經常地問:想一想,還有沒有跟別人不一樣的辦法。你可以拍手來表現節奏,也可以跺腳,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興創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讓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現自己,表現音樂,與用語言一樣地早!想象一下,有著這樣的創造體驗的孩子對他(她)的一生有著多么深刻的意義。
奧爾夫不同于傳統音樂教育的很明顯的一點是參與性。在它的課堂里,沒有旁觀者,人人都在老師的帶動下通過說、唱、動、奏來體驗音樂,而不是老師的說教、傳授和示范。奧爾夫說過:嘗試和做在這里意味著一切,因為所有語言文字的解釋,只有經過自己的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奧爾夫音樂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復訓練,需要的只是你一顆全身心投入音樂的心。
孩子很小的時候,對音樂感受能力的發展遠遠先于其表現能力,他們不會唱,也不懂得演奏,只能用稚拙的肢體擺動和含糊不清的兒語來表現他們聽到音樂時的欣喜與興奮。這就好像他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明白成人的語義要遠遠先于他們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所以,在寶寶的小嘴還不會唱,小手還不能演奏,身體還不會跳舞的時候,他已經能感受音樂了!
博苑實驗幼兒園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幼兒園有音樂特長的老師進行系統的奧爾夫音樂培訓,并建立專門的教研小組,給予專門經費支持,鼓勵老師從原理上掌握、根據自身優勢發揮、把音樂融入生活、把孩子帶進音樂樂園。通過大面積的培訓和互動發揮年輕教師求知欲望強、渴望自我發展的優勢,提升音樂教學水平,讓奧爾夫音樂進入每個教學班,讓奧爾夫音樂教師全天候在每個教學班。
幼兒園開展的鋼琴和小提琴的課內免費教學也受到了家長和孩子的喜歡,一對一單獨教學、專門的鋼琴房和老師們辛勤的課后陪練讓孩子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運動

充分的戶外活動,讓孩子感受季節變化的美妙,一直是家長們的期望,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怎樣把孩子們的運動科學化、系統化,有理論指導的讓班級執行好孩子的運動課程,是幼兒園這兩年來的重點工作。
幼兒園建成了回龍觀唯一的兒童四季游泳館,在園的孩子都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免費選修游泳課程。游泳對孩子提升心肺功能、促進骨骼和肌肉成長、增進食欲甚至自我求生能力都有巨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冬季和夏季,在不適合長時間室外活動的氣候條件下,游泳課成功地解決了孩子運動量不夠的問題。
感覺統合理論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愛爾絲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用以矯治兒童學習障礙行為的一種理論。感覺統合就是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一),并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我們本身的反應,又是一個新的回饋刺激,提供大腦有關我們行為的信息,幫助我們發展出更有效的行為反應。借著這種持續不斷的感覺統合過程,大腦的分工愈來愈精細,功能愈來愈好,個人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也就愈來愈強。
綜合起來說,感覺統合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組織功能:我們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內外世界的眾多感覺刺激傳遞到腦中,這眾多的感覺刺激各有各的傳入和傳出通道,在此情況下,人要根據這些信息順利進行活動,腦就必須把這些感覺信息組織好。腦部一方面對各種感覺刺激做出反應,下達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對各種感覺信息做綜合處理。如果各種感覺信息傳入和傳出的通道暢通,整體協調得當,人的神經系統就會利用這些紛繁的感覺刺激來形成認知、動作等各種適應性活動。這便是感覺統合的組織功能。
檢索功能:輸入人腦的感覺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腦在意識水平上不可能對此都做出反應。而感覺統合把各種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從中檢索出來,以供腦使用。腦對統合過的信息進行反應,就更為準確、及時。
綜合功能:感覺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體的形式呈現給人的,感覺統合的功能便把各種感覺綜合,形成整體。人是如何形成對一個蘋果的認識的?對蘋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膚、手指以及關節等各種感覺器官共同來完成的,但是為什么我們會形成一個蘋果的整體認識,而不是許多呢?這是因為人對蘋果的各種感覺刺激進行了統合,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蘋果。
保健功能:如果感覺統合很好,就能很好地適應內外環境,人就會產生勝任、滿足等有利于身心的感覺。
現在居住在城市中的孩子,相當普遍的存在著感統失調的情況,主要的原因在于適當活動和游戲的缺乏,感覺統合訓練將有效地幫助孩子們促進感覺統合。
用感覺統合理論武裝老師和家長的思想,可以發現我們非常焦慮的問題經常是可以通過孩子的充分游戲就可解決的,感覺統合訓練與日常教學的結合將讓孩子們受益無窮,圍繞感覺統合理論,幼兒園努力挖掘家長們小時候的好玩游戲,把這些游戲放到平時的戶外運動中去。輪滑課、武術課、舞蹈課等都逐步開展起來,扎扎實實地做好運動這個主題,讓孩子在童年就喜歡上運動和交往。
除了努力用音樂和運動主題來融入幼兒園每個班級的日常教學之外,博苑親子園也將在2007年3月開業,奧爾夫音樂、蒙臺梭利、多元智能、感覺統合等課程將與社區的小朋友共享,系統的培訓和優秀的教師團隊將為家長和孩子們提供優質的課程。

上左:輪滑課。上右:籃球小子。下左:六一運動會。下右:擲沙包。
[點擊閱讀]
簡單地講,感覺統合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我國最新調查研究中國大中城市孩子感統失調率達到80%其中30%為重度感統失調。感覺統合失常的罪魁禍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覺統合不足造成行為失常: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嚴重害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