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心理壓力調節師
- 王鳳華 石統昆
- 1346字
- 2020-03-23 14:47:38
二、如何認識自己
問一個問題:生活中你是如何認識自己的?
得到的答案通常有兩個:自己和他人。
再問一個問題:你更相信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還是更相信他人給你的評價?
這里得到的答案通常不一致。有的人相信自己,有的人相信他人。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那個對自己的認識就是真的你嗎?
記得在學習精神分析的課上,老師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說人和猴子誰更聰明?”我們同時回答:“當然是人更聰明。”后來又覺得不對,問這個問題應該有點什么道理。
老師舉了個例子:“如果這里放一個鏡子,你們走過去鏡子里看到了誰呢?”
“自己”。
“那如果一只猴子走過來,它在鏡子里看到了誰呢?”
“猴子呀”。
“對,是猴子,但是另一只猴子”。
借用這個小故事是想和大家分享,有時候別人認為的自己和自己認為的自己,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自己。
經常聽到有人說,認識我的人都說我是很適合這個工作,可是我覺得我干不了;也有人說,他們都說我不行,我偏要做出來給他們看看,這句話也激勵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人說,我覺得我可以的,怎么會弄成這樣;也有人說,我覺得我不行,但是做下來后,覺得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聽起來,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有什么樣的能力,是什么樣的人,沒有一個定論。在認識自己的旅程上,我們需要保持兩種態度。第一,真誠地面對自己,不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是你的一部分。第二,永遠保持開放的態度,你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未知的部分。
和大家分享一個非常簡單的了解自己的方法,具體方法就是填寫完成句子,每一句的開頭都是“我是……”至少寫出20個。
1.我是……
2.我是……
3.我是……
4.我是……
5.我是…………
很多時候我們不了解自己是由于沒有梳理,像一團亂麻一樣,沒有頭緒。而我通常會把這個句子寫到自己寫不出來為止,寫完以后大聲讀出來,這就是對自己很好的梳理,通常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態,寫出來的內容也不一樣。
有一次有個咨詢的同學說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于是我讓他做了“填寫完成句子”,他一用寫出了33個句子。我在邊上看著他寫,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現象,他開頭寫了“我是一個陽光的大男孩”,隔了七八個句子,他又寫了一句“我是悲觀、膽小的人”。他在前面寫了“我是話癆”,在接下來隔了幾個句子寫下了“我是一個喜歡沉默的人”。33個句子中,我可以找出9對這樣的句子。于是等他寫完,我說你來聽聽,我給你讀出來。于是我大聲地在他對面讀出來他所寫的句子,他一下子就笑了:“老師,其實我不用寫33個,只寫一個就可以了,我是矛盾的人。”在上一章我們提到過,每個人的個性有多個維度,甚至有一些是完全相反的。顯然這個同學的這些差異性大的維度讓他沒有辦法理解自己的矛盾。
還有一個大三的小女孩,在一次咨詢中,她寫下了下面的句子:
我是×××(她的名字)。
我是班長。
我是媽媽的好女兒。
我是老師的小幫手。
我是三年級2班的班長。
我是檢查紀律的。
看到這6個句子,你會如何理解這個小女孩?
我當時腦子里出現了讓她畫的畫。她畫了一個樓房,是夢想中自己要蓋的一個樓房。每一層她都安排好了要住的人,第一層是爸爸媽媽,第二層是爺爺奶奶,第三層是外公外婆,第四層是姑姑一家,第五層是舅舅一家,最后一層是留給自己的。她寫的句子都是一些角色,帶著相應的責任。再看面前這個讀大三的小女孩,好像小小的身體背了一個重重的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