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還年輕,還可以重新出發
- 吳小芳
- 1580字
- 2019-09-02 12:45:49
對于人生,要常想常規劃
對于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因而,每個人對于人生的詮釋,以及為了實現人生理想而采取的行動也都是不同的。中國詞典,將人生定義為人的生存以及所有的生活經歷。眾所周知,中國人相對比較傳統,也缺乏創造力,所以對于人生的解釋未免有些過于中規中矩。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隨性自由的美國人是如何定義人生的。在美國教科書上,人們把人生定義為一場表演,當然,這是特定的表演,是人們為了實現自身的夢想和興趣而特意展開的表演。由此可見,美國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生,一定是與夢想和興趣有關的。崇尚運動的人說人生在于運動,熱愛生活的人說人生就是各種瑣碎而又美好的小事情,還有人說人生是一場漫無目的的旅行……對于人們對人生的這些理解,我們既不能盡信,也不能完全不信,而是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才能最大限度地對人生進行深入挖掘,讓人生變得更加圓滿。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針對人生這一命題展開討論。其實,不管他們對于人生的定義和理解如何,人生都是人在生命歷程中的各種軌跡的組合。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想要擁有偉大充實人生的理想,就變得并非不可實現。正如人們常說的,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沒有規劃的人生叫拼圖。就像蚊子整日奔波忙碌,卻人人喊打,招人厭棄,但是蜜蜂整日忙碌,最終卻釀出了香甜美味的蜂蜜,供人享用。所以,人們才會贊美蜜蜂為“勤勞的小蜜蜂”。由此可見,人生不管是否忙碌,最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方向,讓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賞,從而讓人生的一切奮斗是事半功倍。
要想實現這一切,就離不開對人生的設想和規劃。也許有些朋友會說,一切的設想如果不能落實到實處,就會變成空想。沒錯,我們要做理想家和實干家,而不要成為空想家。我們的人生不是鏡中花水中月,而要腳踏實地地努力和奮斗。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督促自己不斷努力,最終實現夢想,讓人生也變得充實而且充滿意義。這就是我們人生開始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所在。
20世紀30年代,瑪格麗特出生在英國一個偏僻的小鎮里。她從小受到非常嚴格的家庭教育,她的父親并不因為她是個女孩就對她降低要求,反而經常告訴她:“人生在世,一定要力爭做到最好,千萬不要落后于人。就算坐公交車,我們也要坐在最前面。”在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下,瑪格麗特果然養成了人生坐前排的思想觀念,她面對任何事情都從不會說“我做不到”“這很難”之類的喪氣話。
在成長的過程中,瑪格麗特逐漸養成了超強的信心,而且對待人生的一切艱難困境都從不放棄,而是積極奮發,努力向上。她在一生之中始終牢記父親的教誨,堅持勇往直前,做好每一件事情。可以說,她始終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父親“永遠坐前排”的教誨。這種精神和信念,對于她的學習和人生都起到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讀大學期間,瑪格麗特只用了1年時間就學完了學校要求學生5年大學生涯中學習的拉丁文課程。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使她得到很多人的矚目和敬佩。即便在如此超強度的學習之中,她依然保持每門功課都出類拔萃的好成績,此外她還積極參加學校里的其他活動,為全校學生做出了榜樣和表率作用。所以,校長才說她是建校以來最優秀、最野心勃勃的學生。校長當時沒有預見的是,瑪格麗特此后成為英國的第一位女首相,而且雄踞英國政壇長達11年,更是被全世界譽為“鐵娘子”。
毋庸置疑,“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永遠坐前排”的精神和信念,對于她的人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她才能無所畏懼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把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發揮到極致。作為英國的第一位女首相,她對于英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非同尋常的偉大意義。遺憾的是,很多人雖然知道“必須坐前排”的道理,但是就是做不到,也不知道人生如何才能采取積極的行動,達成目標。正如人們常說的,只有真正去做,展開行動,才算是邁出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設想人生,規劃人生,就是我們走向人生成功彼岸的最佳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