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話要懂心理學
- 郭春光 范洪武 王曉輝
- 1815字
- 2019-08-23 19:06:04
代詞雖小,用起來大有講究
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除了要給予他人恰到好處的稱呼之外,我們難免需要使用代詞。通常情況下,對人的稱呼往往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代表了我們對他人的尊重、肯定和認可,或者也能表達我們的很多負面情緒,諸如藐視、輕蔑的態度等。相比起稱呼,我們在使用代詞的時候則往往更加隨意,恰恰因為如此,代飼更加準確地反映了我們的內心,是我們內心深處不加掩飾的表達。為此,在交流的過程中,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洞察說話者的心理,那么你完全可以留意他對代詞的選擇和使用。
在看一部文學作品時,如果作者通篇都采用第三人稱的代詞,那么讀者會明顯感覺到作者冷靜理智和客觀的態度。他完全不想摻和進這部作品,所以就像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旁觀者一樣,一直作壁上觀。反之,如果作者采取第一人稱的敘事方法進行講述,那么讀者就像是在跟著作者回味他的過去一樣,始終感覺身側有人陪伴著鑒賞這部作品。很多情況下,這種采取第一人稱寫作的態度,往往更真誠,也更加讓人感到親切。熟悉人稱代詞的人知道,如果一個人說話的過程中頻繁地出現“我”,則往往意味著這個人的自我意識更強,而“我們”則代表說話者與出現在他話里的人之間關系親昵。辦案經驗豐富的警察同志在經過無數次審訊之后,發現大多數受害者都以“我”來指代自己,而以“他”或者“她”指代犯罪者,這種對立的關系,讓人感受到受害者和犯罪者之間水火不容和勢不兩立。而作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的夫妻,在說起任何一方的父母時,如果使用“咱爸咱媽”,就說明夫妻間關系親昵,與老人的相處也是非常和諧融洽的??偠灾@些人稱代詞雖然只有簡短的一兩個字,但是卻能表現出說話者深層次的心理狀態。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到它們,能幫助你深入了解說話者的內心,使你與他人的交流更加順利。
最近,市里發生了一件惡性的強奸殺人案,受害者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這個女性明顯是被勒住脖子窒息而死的,從她死前的狀態來看,并沒有經過痛苦的掙扎。最讓人發指的是,嫌疑人先是勒死了女孩,之后又對女孩實施了強奸行為,其罪行嚴重。為此,公安局馬上組成專案組,集中攻破此案。
經過一番走訪,辦案警察把視線都轉移到這個女孩的男朋友林強的身上。原來,女孩在被殺害之前,曾經與林強約會。在詢問林強的過程中,警察敏感地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疑問。原來,林強是這樣描述自己與女孩的最后一次約會的:“我們的約會是一個星期之前就定好的,因為我當時在出差,所以就定在一周之后的昨天。我們先是去簋街吃了她最愛的麻辣小龍蝦,然后我們又一起去看了場電影。電影很有趣,是愛情片,她看得很開心。后來,我們出了電影院遇到了我們共同的朋友,因而就又去旁邊的酒吧喝了幾杯,閑坐了一個多小時。之后,我與朋友告辭,把她送回了家。我只把她送到樓下,因為很困倦了,在樓下分手之后,我就回家了……”“我?”“我們?”警察發現,林強在講述的前半段,一直用“我們”稱呼自己和女友,但是等到了后段之后,他口中的“我們”就消失不見了,而是變成了“我”和“她”。直覺告訴警察他們之間一定在后來的時間里發生了不愉快,因而深入挖掘,最終查明了真相。原來,女孩準備和林強分手,卻一直不知道怎么說。在酒吧喝了幾杯酒之后,女孩才說了出來,這讓當著朋友的林強覺得非常惱火,也很沒面子。因而,他急急忙忙地和朋友告別,然后就說送女孩回家,卻因為在回家的路上發生激烈的爭吵,在酒精的刺激下沖動地殺了女孩,后又進行了強奸。
在這個事例中,警察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僅憑林強在敘述過程中人稱代詞的改變,他們就敏感地意識到林強與女孩的相處肯定有問題。從而集中火力,順藤摸瓜,最終順利地查明真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通過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分析人的內心是有科學依據的。畢竟人稱代詞的使用并非全都出于審慎的考慮,大多數情況下是直接地選擇,因而更能反映說話者內心的狀態和所思所想。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問一個人你的建議怎么樣,他回答“我覺得很好”,就說明他是發自內心地認可你。相反,假如他含糊其詞地說“好主意”“不錯”或者“你很棒”等,則說明他對于你的認可并非出自真心,很有可能是敷衍,或者為了顧全你的面子,才沒有直截了當地反對。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我們也不可能僅憑代詞就斷定他人的想法。很多事情都需要綜合衡量和考慮,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再根據說話者使用的代詞,以及觀察說話者的表情聲調等,理智客觀地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