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黑虎梁
那一騎紅塵,那黑虎濤聲,在荔枝道上傳頌千古,凄美絕倫。
然而,這是冬天,一個不同尋常而又高貴壯美的冬天,遲遲不肯降臨的冬雪就這么悄悄來臨。我在林間穿越,臨風聽濤,感悟歲月,就像回到遙遠的農耕時代,快樂、單純、天真,而又私密。這是古老的黑虎梁,他讓山地牧歌、遠古氣息、老屋情懷,讓大自然再次回到時空原點,在寒雪噴天的雨夾雪中,讓人享受著黑虎梁古樸而蒼茫的韻味。當寒風陣陣襲來,整個山林一派山呼海嘯,野性澎湃,也讓人自然想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闊境界。

在密林中穿行,一條小路縱貫黑虎脖頸,小路兩旁各有一坑靜水,池中殘枝錯落,腐葉沉積。但池水清澈,四季不枯。池水四周,苔蘚深綠,野草密布。一棵梧桐,緣池而生,盤根虬枝,老邁蒼古,樹齡最少百年。池邊荊棘繁疊,亂墳堆壘,落葉厚葬。于是,這水池的來歷就有了注解,許是早年,亂墳主人厝墳取土而成。除此,旁皆大松,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臥者如虬。如今,每每夏秋,或夕陽西下,或晚風習習,或紅葉爛漫,對對情侶,談情說愛,私密終身,溫馨了密林風情,見證了黑虎高古。于是,有了這水,有了這愛,這密林更顯靈氣,這黑虎更顯靜謐。這松濤也有了底蘊,有了滋潤,有了漣漪。
在密林中穿越,那些青松,那些古柏,那些高大的野生梧桐,無數株青岡、楓林、橡樹、紅杜鵑、野櫻桃、黑塔子、野板栗,他們籠罩著黑虎山梁,各自堅守崗位,履行義務,裝扮角色,彈奏樂譜,尤其紅籽,那被寒雪寵慣的巴山紅籽,仿佛大自然獨樹山野的民族火炬,它讓密林和密林濤聲更加洪荒,更加馨韻而光芒,讓人陶醉,讓人神往。
難忘的冬天,在密林中穿越,我才真正體會了“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構想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切中時弊。雖然,伴著雨夾雪,聽著濤聲,我想靜靜地尋找那顆平凡的心態,但這寒風、這冷雨、這雪松偏偏要肆無忌憚愛恨情仇地交織、演繹,排山倒海、鋪天蓋地。如此寒風冽冽,如此冷雨瀟瀟,這樹能夠平靜?這心能夠寬舒?好在,這是公仆情懷,又是黃金搭檔,在密林濤聲的震撼中,他們共同譜寫了黑虎梁承前啟后的壯麗詩篇,共同皴染了黑虎梁五彩繽紛的美麗畫卷。
密林濤聲,一陣滾過一陣,仿佛山的波浪水的漣漪,拂過山岡,流瀉遠方。置身黑虎密林,我被這時空隧道的鬼斧神工和鐵馬冰河的雄渾幽遠,久久地驚詫,久久地眷戀……
穿越密林,置身于險峰,透過青松和冷冬的灌木,看那羊兒坪山上含情脈脈的美女,那睡了千年萬年的放羊姑娘,面對黑虎,她安詳靜美,長醉夢鄉,任其榻前白云朵朵的羊兒們悠閑放牧,自然生長。而這長睡不醒的放羊姑娘是不是安埡姑娘,我不知道。但“羊兒不吃平地草,要吃崖上朵朵青”的高貴食譜,卻讓人想起這沉睡千年的放羊姑娘之所以高枕無憂、長睡不醒的原因。不然,那瀑布般的秀發如此神韻而飄逸,那高高隆起的乳峰如此堅挺而自信,那美麗而安詳的睡姿在晨曦和夕陽的沐浴下如此凄美而迷人。于是,我想起黑虎山下的羅家河,想起羅家河上的“楓谷橋”,想起羅河對岸那潔白如云的羊美女和那只高翔睿智的老山羊。再想起密林深處靜臥斯年的黑虎,它守了千年,饞了千年,因了這條河,這條發源于米倉山中穿峽過澗的河流阻止了這只躍躍欲試的黑虎,那些白云朵朵的羊群,才被放羊姑娘千年萬載吉祥如意地放牧于黑虎對岸的羊兒坪山上。如今,“楓谷橋”崛起,“羅黑橋”飛架。這只守望了千年的黑虎,也許可以如愿以償地收獲那些悠閑自在的羊族。但是,這只山岳般神威的黑虎,它高聳樓閣,身披霞光,濃妝淡抹,如雨后春筍般的長歌一曲,在楓橋立波、翠谷含煙的苗伊古韻之中,讓密林松濤發出吼聲,撼動山魂,最終未能涉足羅河,也無緣羊肝美酒,留下的,唯有這松濤,這霓虹,這古樓,這苗伊,大刀闊斧地澎湃在這個實在難以忘懷的冬天。問題是,蒼山如此逼近,立意如此高遠,我每每膜拜這只黑虎,總為鴻門那直指蒼穹的大手筆,為那支敲山震虎、英氣逼人、弓在弦上的利箭,為黑虎,為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遙遠的時空向我們走來,走來的“山水鎮巴,民歌之鄉”的巨幅點染,也為黑虎山頭巴山明珠的萬丈光芒和黑虎梁如詩如畫的夜景而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