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科學的方法決定你能不能變成肌肉男,天賦決定你變成什么等級的肌肉男

增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天賦。通過合理的增肌訓練、飲食,每個健康男人都能變成大眾眼中的肌肉男,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最后能練到什么樣的程度,能練成一個百里挑一的肌肉男,還是一個萬里挑一的肌肉男神,天賦很重要。

換句話說,變成肌肉男很簡單,只要方法對頭,每個健康男人都能做到;但是變成健美冠軍、肌肉明星,很大程度上則要看天賦,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增肌訓練很少有人關注到不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每個人長得都不一樣,甚至差異很大,每個人的高矮胖瘦也不一樣,這些外在的差異都是人們容易發現的。

而我們的身體里面,每個人的生理生化特征也都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反映到體育運動能力上,通俗地講,其實就是有天賦和沒天賦的差別。

具體到增肌,很多人覺得,這個人練得好,那一定是訓練方法對頭,或者營養做得好;那個人練不好,肯定是不會練。其實并不完全是這樣。

同樣的訓練方法,同樣的營養,不同的個體,練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差異很大,尤其在中高階訓練者身上表現得更明顯。

這也就是在增肌訓練方面很多學術問題到現在仍然有爭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個體差異的問題,有時候實驗很難做。采集特別大量的樣本不現實,成本高、難度大;樣本少了,因為存在個體差異,實驗往往又做不出什么結果來。

比如找十幾個人做同樣的訓練,即便實驗控制得不錯,但最后訓練結果往往還是什么樣的都有。

尤其在高手當中,肌肉練得好壞,跟個人天賦關系非常大。我舉個例子,肌肉塊兒是由一根根肌纖維組成的,肌纖維數量越多,增肌的潛力越大,越容易練成大塊頭。

但每個人先天的肌纖維數量都不一樣。雖然關于成年人肌纖維數量能否增加目前還有一些爭議,但主流觀點仍然認為肌纖維的數量在成年后不能顯著增加。也就是說,訓練只能讓肌纖維變粗,不能讓肌纖維增加。于是先天的肌纖維數量,就成為決定一個人肌肉增大潛力的重要因素。

比如,有一項實驗研究了一群沒有力量訓練的普通人和一群訓練至少6年的健美運動員,肱二頭肌肌纖維的數量。實驗發現,首先從肱二頭肌肌纖維的平均數量上看,有6年訓練經驗的健美運動員跟普通人沒有顯著差異。這也就是說,肌纖維的數量恐怕很難通過訓練增加。

其次,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健美運動員,肱二頭肌的肌纖維數量個體差別很大,從17.2萬條到41.9萬條不等。

也就是說,肌纖維最多的人,肌纖維的數量是最少的人的2.5倍左右。理論上說,肌纖維最多的人肌肉增大的潛力,也是肌纖維最少的人的2.5倍。

實際上,從這個實驗也觀察到,肌纖維數量較多的被測試者,肌肉量也較大。這就說明肌纖維的數量確實是影響肌肉增大空間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且,這還只是肌纖維數量一方面的差異。肌纖維的類型特點(簡單說也就是快肌慢肌的比例)、激素的差異、激素受體的差異、營養代謝的差異,甚至結締組織的差異,等等,都會影響到增肌的效果。

人體非常復雜,并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簡單。所以,有些人練得好,不一定就是方法絕對正確,可能只是天賦好。反過來說,練得不那么好的人,并不代表所用的方法絕對錯誤,很可能也是天賦的問題。

在具體訓練當中,真的是有的人肌肉一練就有,有的人訓練幾年,效果也無法達到巔峰。排除訓練方法、營養等方面的不同,個體差異可能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所以,我們不要太迷信一些增肌訓練“練得好”的人,或者健美明星的經驗。適合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不能生搬硬套往自己身上用。

而且,個人經驗,很多時候本身也是有問題的。

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人在健身房大談特談訓練方法,你要是問他你有什么依據嗎?他的依據很可能就是“個人經驗”。科學研究是不承認個人經驗的,個人經驗在科研領域叫“見證敘述”,根本不能作為證據來使用。

比如,有的人用一種方法訓練效果很好,但是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可能他是新手,用不那么重的重量訓練,力量和肌肉量增長的效果也會比較明顯。這不能說明這個重量是絕對好的,只能說明他的訓練年限短,屬于剛好適合這個重量的人群。要是換成訓練過一年的人,這個重量可能就沒用了。

還有可能,是他這段時間采用了更合理的飲食,飲食的改善提高了訓練效果,而不是訓練方法的原因。

所以,個人經驗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但是不能拿來當證據。

而科學研究必須有足夠多的實驗樣本。越多人參與,越能說明問題。而且,還要盡可能地把各種因素都控制住,讓大家的實驗背景都差不多。

還有一種情況,網絡上有些人會用一兩個實驗研究來支持很極端、很夸張的觀點,這種情況往往也有問題。

講話要有證據,但也不是所有研究得出的結論都是真理。尤其對于新的、顛覆性的觀點,一兩個實驗根本說明不了問題,證據還要足夠多才可以。

另外,科學研究也分三六九等,有些實驗設計得足夠好,那實驗結果就更有說服力;有的實驗本身設計得就不好,操作水平也很低,自然不具備太多的參考價值。


[1] Jubrias SA,Esselman PC,Price LB,Cress ME,Conley KE.Large energetic adaptations of elderly muscle to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training [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90:1663-1670,2001.

[2] Wernbom M,Augustsson J,Thomee R.The influence of frequency,intensity,volume and mode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whole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 in humans [J].Sports Med 37(3):225-264.2007.

[3] Fleck SJ,and Kraemer WJ.Designing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s.4th ed.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1-62,179-296,20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湾县| 共和县| 沅江市| 平谷区| 壤塘县| 长岛县| 河北省| 青川县| 翼城县| 兴安县| 东港市| 丹巴县| 镇远县| 安国市| 新化县| 武川县| 阿城市| 和林格尔县| 疏勒县| 临邑县| 六枝特区| 沙湾县| 丰原市| 福建省| 恩施市| 勐海县| 若羌县| 叶城县| 江川县| 炉霍县| 宣威市| 双峰县| 福泉市| 龙岩市| 仙居县| 万安县| 承德县| 涿鹿县| 德江县| 定陶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