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內功太極拳的訓練程序
“十年太極不出門”。足以說明練習內功太極拳是長期的、持久的,絕不是一年半載、三年五年就能獲得成功的,不論是養生還是為了練功都是如此。所以,習練者必須樹立堅定的信心,專心致志,持之以恒,不怠學,不貪多,不越級,到最后必將有所成就。
一、學習內功太極拳,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循序漸進
首先,內功太極拳與其他武術拳種一樣,也是武術。入門必須從練式子開始(俗稱盤架子),并結合練習馬步站樁、川步樁、無極樁功等。作為基本功,必須長時間地堅持練習,而且要勤學苦練。如果單為養生,也要練站無極樁。無極樁是練習內功太極拳的基礎,如果不站無極樁,意念就無從練起。川字樁,是進行練架子的基本步法,如果川字樁練的不熟,在盤拳走架時,就會分不清虛實,也就無法進行虛實轉換,進而影響氣的運行和應用。其次,樁功,是內功太極拳進行修煉的基本步法。如果樁功站得不規范,練得不熟練,在盤拳時必然會出現關節僵等毛病。那樣,在運氣之時就不能做到松凈、發透。所以,不論是養生或是練功夫,必須對樁功引起足夠的重視。
楊式太極拳分為大、中、小架之分。大架求姿勢開展,適于養生,為楊澄浦所授。中架子求各式動作不偏不倚,使內勁不至于過頭,并且綿綿不斷,始終如一。而且中架最適合人體的自然、順隨,有利于內勁的發放,為楊健侯所授。小架子求各式緊湊,動作靈敏而迅速,每一招式講究發寸勁,進退步子很小,手與腰腿尤須合而一致,為楊少侯所授。
學習內功太極拳,費時甚久,決非一年半載所能成就。初學之時,每日只能學習三、兩個動作,不可過多,多則姿勢既不能準確,也易入于油滑之途,有失內功太極拳的真義,日后再改時費時、費力,又不容易糾正。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除忌求速成外,也忌用力。所謂求“速成而傷氣”,無力“用力而傷血”。若氣血兩傷則危矣!練非得法,就是每天練數遍,也無效可言,在此情況下,下的功夫越大,而離道愈遠矣!反之,如練之得法,雖練一招一式,也能得其益處。
二、練習內功太極拳須注意的事項
練功之時要求:舌抵上腭,唇齒微合,用鼻呼吸,身體中正,沉肩墜肘,頭正懸尾,尾閭收住,上下相隨一致。落步分虛實,處處求圓滿,眼神視手的前方,呼吸全憑自然,上下左右相系,陰陽剛柔分清,內外相合,靜心斂神,無思無慮,去除各種雜念。每招每式求其外形順隨、舒適,毫不僵硬。如此自能胸膈開展,血氣調和,對于身心大有益處。否則,氣隔胸隔,浮而不定,(俗稱憋氣)不僅得不到益處,反而會由此引出疾病。
練習拳架子,猶如練習寫字,次數多了則字寫得就工整。又如臨帖,臨摹次數愈多,則字體愈佳。每次練拳最好連續打二遍,因為第一遍練習,僅是舒展筋骨而已,第二遍才能增進功力。練拳時間,最好每天能練二次以上。即于清晨起床后,洗漱完畢,喝一杯溫水。晚上飯后一小時以后,各練一次,每次練習均在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為宜。每次練習,一定要均勻,不可先慢后快,或先快后慢。因為只有慢,才能掛上腰,才能感悟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更不可有缺陷、凸凹、斷續之處。只有勻,才能式式貫穿,只有式式貫穿,連綿不斷,才稱之為“長拳”。不可理解為胳膊腿伸長之意。如果將腰的練法掌握了,松的概念弄清楚了,練到純熟,呼吸自然,內外能合一,精氣神就能顯露出來了。在此基礎上,可將全套拳用左式(即:反式)來盤。如果能將全套左式架子練至如同右式那樣,綿綿不斷,則功力更進一層。因左右均能應用,就無偏重之弊,這一點欲求真功者,不可不知。至于定步推手、散手、器械等,最好待內功真正練出來時,再練為好,免得滑入肢體動作,而影響功力的進展。總之,練習內功太極拳需徐徐漸進,才能成就,否則,真功難成。
練習內功太極拳之初,身體會有不適反應,比如全身無力,或手足發酸等,這些都是生理上的反應,不妨礙練功。這是身體中新陳相替的關系,不足為慮。只需每天多休息一會,過幾天后這種現象就會消失,而且精力會比以前更充沛。此外,還有其他現象;如胃口大開等,這是因為練功使體內消耗增多,并且需要補過去所虧。但等到身體內部氣份養足,虧者業已補全,則氣血調和,就沒有上述現象了。其食量也恢復和以前一樣,即所謂“氣足不思食。”
嗜睡也是練功的反應之一。初學者多貪睡眠,每天要睡八、九個小時,這是內部血行較快,身體疲乏的緣故。必須有較長時間休息,才能恢復全身精神。練功日久之后,這一現象也會自行消失,恢復常態。練至功深時,就不需要長時間的睡眠,每日只需五六個小時睡眠就足夠了,即所謂“神足不思眠。”
對于初練內功太極拳的人來說,呼吸要特別注意,務必自然,不要注意氣的運用,以免造成氣滯。行功心解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這里的氣,指練的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也包括人的呼吸之氣,要求的是“自然”。又說:“氣以直養而無害。”這里的直養,乃作自然解,都是強調自然。“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指的是呼吸之氣。所以,初練者,不可故意將氣下沉至丹田。在練到一定程度之后,口中舌下自有津液涌出,謂之“華池之水,養生之甘露。”要下咽入腹,身體內感覺很舒服,不要吐出。這是內功的借陰補陽之道,習者不可不知。
另外,習練內功太極拳,會給身體重量及體形帶來一些變化,也要了解。一般凡瘦弱者,一年后能稍增加體重,體格變的健壯,這是由氣虛變為充實。而肥胖者則瘦削,體重減輕,經過若干時期后,又變得健壯。這是由虛胖變為結實。內功太極拳的養生,實能使人體內外進行改良。
練拳時要注意:飯后不可馬上練習,練后也不可馬上進食,須間隔半小時以上。精力疲倦時,也不可練。練功后,不可馬上用腦。否則,都易傷到神,致使頭痛。收功后,忌暴飲,更忌馬上吃瓜果生冷等食物。練后,不宜解衣迎風,或用冷水沖涼,衣若汗濕,就需更換。在脈搏還未恢復常態前,不要立即坐臥,必須散步數圈,否則,會有血氣上升,發生頭昏目眩等。要注意適當休息,使消耗的體力得以恢復,練功要留有余興,對身體的養生,是大有好處的。所以,練功者,最忌晚睡晚起。
三、內功太極拳樁腿功的練習
拳術,不論何門何派,都必須要求腰腿靈活一致,虛實分明,站步穩當,而無浮飄之弊,內功太極拳更是如此。腰功在后面章節中有詳細論述,這里主要講述樁腿功。每一位習練者如想真正練成太極內功,就必須要進行腿上功夫的基本練習。如:壓腿、遛腿、扳腿、各種樁的專門練習,使腰腿柔順靈活,穩實有力。有的人認為,練內功太極拳無須練習腿功等入門的基礎,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如果單純為了養生,則無須進行腿功的基本練習。
考查前輩練內功太極拳者,在練拳之初,必先習練馬步站樁、川步站樁等,這樣使腰腿穩實有勁,再由掤捋擠按等單式,一一練到腿腳一致,前進,后退,閃避,升降隨心所欲,然后在學練拳架子。而現今練習者,多走捷徑,不愿下苦功夫去練這些基本功,致使收獲平平,也就不足為怪了。
思考:
1.為什么練習內功太極拳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2.在練功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3.腿功的練習對內功太極拳有什么作用?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