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1章 后記
- 第10章 附錄:情緒管理的費斯汀格法則
- 第9章 利用情緒,讓顧客按下支付鍵
- 第8章 見機行事,及時調節顧客的情緒
- 第7章 利用微表情“密碼”破譯顧客的情緒
- 第6章 購物環境是顧客情緒的催化劑
第1章 前言
人是矛盾的集合體,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不理性的一面。
顧客在商場里向銷售員認真地詢問價格,思考之后付款,此時他們表現出的是理性的一面。
然而人類也是情緒化的動物,在購物的過程中,顧客出于某種原因,會對某種商品產生強烈的偏好,此時他們表現出非理性的一面。甚至有人說:顧客80%的購買行為是基于“感性的情緒”,而不是“理性的邏輯”。
在心理學上,情緒被描述為針對事物產生的突發反應,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我們面對一件事物時,第一時間產生的感覺。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然而這種短暫的情緒會對人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影響,人們往往會在情緒的支配下做出沖動的決策,等到冷靜下來以后,又感到后悔不已。
從商幾十年以來,我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顧客在面對相同的情況時,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例如,面對同樣一件標價700元的紅色羽絨服,有的顧客非常喜歡,高高興興地埋單,整個過程相當干脆,毫不拖泥帶水;有的顧客卻猶猶豫豫,一直和銷售員討價還價,雖然最后得到了很低的折扣,但是依然感覺自己吃虧了。
銷售員最怕顧客生氣,因為當顧客出現憤怒情緒時,他們往往不會聽銷售員解釋,只想著發泄心中的不滿,他們在商店里大吵大鬧,這對于店鋪的形象來說,簡直是致命的傷害。實際上顧客的情緒是慢慢積累的,很少有人會對著一位從未見過面的銷售員大發脾氣。
美國營銷專家巴諾在他的著作《抱怨是福》中寫道:“當顧客對服務感到不滿時,他們有兩種選擇,一是他們可以說點兒什么,二是一走了之。如果他們一走了之,就等于根本不給企業消除他們不滿的機會。提起投訴的顧客仍在和我們溝通,在給我們機會讓我們的服務回到令人滿意的狀態,顧客也更有可能再次光顧企業。盡管我們不愿聽逆耳之言,但是顧客的抱怨的確是一種贈予?!?
因此,在面對顧客時,銷售員有必要了解顧客當時的情緒狀態,根據他們的性格,采取不同的銷售策略,以免惹火上身。
顧客有理性的一面,但是也有盲目的時候。如何利用瞬間出現的情緒,引導顧客完成交易,就是本書將要探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