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養生的道與術:胡安源解密太極養生的奧秘
- 胡安源編著
- 1010字
- 2019-06-14 18:11:03
序二
胡安源君,山東淄博人氏。其師陳晉元與我同門,皆為北京陳式心意混元太極馮志強先師門下。
當今盛世,國力強大,傳統文化復興,而太極乃國學精粹之一。安源習拳有年,頗有心得,且博覽群書,不辭辛苦,編著此《太極養生的道與術》,角度切合時人所需,乃為推廣太極文化做了一件有益之事。其立意高遠,結構龐大,內容廣博,實為國內稀有的全面系統總結闡釋太極養生之著述。
本人習練太極拳四十余年,從事太極拳教學三十余年,在此略談一二心得。
太極拳是中國最古老的健身養生術之一,它融匯國學之精華,特別是《易經》、道教和《黃帝內經》之理,形成了獨具漢民族特點的競技和養生文化形態。
首先,太極拳來源于《周易》。《周易》的核心是陰陽理論和太極學說,它利用統一的、進化的、互補協調的觀點對待萬事萬物。太極拳的創編者和后來繼承者,正是在這種“太極陰陽”學說的指導下,來構思太極拳動作中的剛柔相濟、開合相寓、虛實為根、快慢相間、內外兼修等一系列運動理論,以到達人體一系列對稱的臟腑之間的平衡關系,以及通過穩定重心來增強人體勁力的隨遇平衡的功能。
其次,太極拳內丹內轉功法濃縮了道教養生術的精華。它以丹田運化為修煉核心,以氣血、經絡、津液暢通為宗旨,以運動鍛煉內分泌、性腺為重點,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過程,達到精、氣、神三寶相凝聚及身心性命相平衡的目的。
再次,太極拳的螺旋纏絲運動和中醫的經絡學說完全契合。它要求拳式動作不論大小、快慢、開合都要走螺旋式的運動形式,使人體從腰和丹田到四梢,不論臟腑、肌肉、韌帶、關節,從身體中樞,以致無微不至的毛細血管都在非順即逆的反復旋轉中運動,從而達到疏通經絡的目的。
為養生而練太極者,多已過中年,身體或多或少已出現衰老甚至病痛之癥狀。太極養生乃長久而成,非一朝一夕可得。很多初學者習練一年了還沒找到身體感覺,安源此書有助于讀者在了解后樹立信心,堅持下去。前人講三年筑基,拳練人,重塑骨架結構,然后才到人練拳的階段。從養生來說,拳架為導引,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功法對養生尤為重要。
希望喜愛太極的朋友們都能收獲健康,延年益壽!
馬廣祿
2018年1月于深圳
作者為中國當代太極大師,陳式太極拳第十九代正宗傳人,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第二世正宗傳人,天津陳式太極拳專業委員會會長,香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社名譽會長,香港警察總署特邀講學武術指導,香港國術館總會、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學顧問,李嘉誠企業王朝(香港長江實業集團)高級私人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