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性情”——詩人個體情感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從發展歷程來看,詩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從誕生開始就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藝,最初它作為與樂、舞一體的復合體,除了本身的藝術功能之外還承擔了宗教功能,這使詩歌具有娛樂神靈的宗教意義并成為一種神圣的精神文化活動。此后周公—孔子的儒家文化路線將詩歌納入到意識形態建設中來,詩的文化規范意義得到強調,于是詩的美刺、教化作用一直成為兩漢詩論的主流,在此種社會意識形態規范下,“詩言志”也就成為一種不可動搖的詩學觀念,詩歌順理成章地成為詩人政治懷抱的抒發工具。

隨著魏晉六朝詩歌創作的繁榮以及個體意識的覺醒,詩歌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神文化活動在士人個體生活中日益占據中心地位,在這一文化轉向過程中,個體的生命情懷成為關注的對象。詩由對社會成員進行教化的工具一躍而成為展現個體精神風貌,體現自我風采的行為方式,甚至是個體本真生存的展示。對于魏晉六朝詩學理論來說,詩歌與創作主體的個體性情之關系也隨即成為理論關注的重心,“詩緣情”即是在這樣一種文化語境中得以孕育、誕生。

作為詩歌理論專著,《詩品》同當時的眾多理論著作一樣將“性情”提到了創作的顯性層面加以研究,并把它作為詩歌創作的本源。但是“性情”乃是從哲學思辨領域延伸到文學領域的概念,其本身有著復雜的文化背景。因而,本章重點分析這一概念的文化脈絡,關注它在整個《詩品》中的理論內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八宿县| 团风县| 枣阳市| 观塘区| 兴化市| 鄢陵县| 阿拉善盟| 勐海县| 长治市| 灵璧县| 益阳市| 海原县| 台安县| 蒙阴县| 西平县| 蒲江县| 手机| 巴里| 和田县| 额尔古纳市| 麻城市| 双鸭山市| 宁德市| 山阴县| 剑阁县| 盐边县| 涿州市| 卓尼县| 两当县| 彭州市| 长阳| 惠州市| 伊金霍洛旗| 萨嘎县| 阜宁县| 黄龙县| 吕梁市| 武汉市| 青铜峡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