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江淹歷仕宋、齊、梁三朝,是我國南朝著名的文學家。本書以其文學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把他的創作與同時代作家進行必要的比較,并作歷時性的梳理,追本溯源,沿波討流,對其文學創作給予了準確的歷史定位。

全書共分為五章,緒論部分主要對江淹的研究現狀作了詳細的總結分析,厘清了其各個時期研究的重點,進而闡釋了本書研究的意義與方法。貶謫文學是近些年來學術界提出的一個新的論題,是從題材、內容方面對古代文學所作的劃分。江淹被貶期間的創作在古代貶謫文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對其進行研究,會使古代貶謫文學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連貫。本書對其被貶的緣由、貶謫的地點、起始時間一一作以考證;并對其流傳下來的被貶期間的著述,根據文集本身提供的作于貶所的內證,逐一進行了考證;在此基礎上,從戀國思鄉的情結,他鄉異域的陌生孤獨感,比興手法的運用等方面,探討了其貶謫作品對屈原模式的繼承與發展。

感傷是人類的一種低沉的生命情緒,江淹是中古時期的一位典型的感傷型文人。感傷類作品在他現存作品中所占比例很大,研究中國古代感傷文學不可忽視其存在。本書首先詳細分析探討了六朝文士普遍存在的感傷情緒,在此基礎上從江淹的生活與仕途經歷,性格特點,以及時代特征等幾個方面對江淹作品感傷情調的成因進行了探討;從戀生恨死、傷離惜別兩個方面探討了《恨賦》、《別賦》所確立的其感傷作品的兩大主脈;將江淹悼亡作品與其他前代作家同類作品作比較,梳理出從建安到齊梁悼妻、悼子、悼友文學作品的發展脈絡;最后對中國古代悼亡文學的抒情模式進行了重點剖析和探索。

江淹所處的南朝是儒、道、釋初步融匯的階段,三種思想的交匯成為時代的潮流。江淹作為那個歷史階段的文人,他的作品體現了儒釋道三者的融合,并且在這方面具有比較自覺的意識。本書結合其各類創作,分別分析了其作品中所體現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傾向。從中可以看出江淹對儒、道、釋三家思想是兼容并蓄的,這直接導致其文學作品風格的多樣化。

江淹的文學創作所運用的文體種類繁多,有賦、詩、騷、頌、贊、書、傳、論等。當時流行的主要文學樣式,他幾乎都嘗試過。他的文體分類觀念是清晰的,這集中體現在他對賦與騷的嚴格區分上。在以賦命題的作品中,基本上不出現騷體句式。同樣,以騷體、楚辭作為篇名的作品,通常都采用騷體,而不用散體。同時,江淹的文體分類觀念又是模糊的,比如同是稱為贊,《云山贊》四首都是五言詩,而《銅劍贊》則是散文;《草木頌》十五首采用的不是漢代興起的近于賦體的頌,而是四言詩;江淹的詩作主要以五言詩為主,五言詩是南朝主要的文體樣式,江淹的創作在文體上符合時代潮流,可以說是與時俱進,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江淹的藝術思維體現了時代的新變,他改變了漢代以來以巨麗為美的思維模式,使得藝術思維關注對象轉向纖細微??;他把時空推移和以類相綴兩種謀篇布局的手法有機地結合,巧妙地運用,有時發揮到了極致;他在遣詞造句方面的求奇尚異也使其作品體現出了獨特的藝術思維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清徐县| 永安市| 隆林| 东辽县| 周至县| 剑川县| 卓资县| 宜城市| 增城市| 黄陵县| 准格尔旗| 郎溪县| 建平县| 建平县| 霍州市| 公主岭市| 宜兰市| 台湾省| 乌海市| 古浪县| 噶尔县| 招远市| 五河县| 灌南县| 葵青区| 郯城县| 闽清县| 棋牌| 辛集市| 龙州县| 兰西县| 金平| 辉县市| 宜兴市| 都江堰市| 呼和浩特市| 墨玉县| 普兰店市| 太仓市|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