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成為高效能人士:別總是習慣在最后一刻才開始

為什么我們很難喜歡自己手頭上的工作?為什么我們想要改掉一個壞習慣總是那么難?為什么我們總是學不會去拒絕別人?為什么我們總有很多想完成卻沒有完成的事情?解決這些困惑的第一步就是看看高效能人士在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然后跟著學習吧。

世間工作千萬份,為何你獨挑這一份?

一般我們去一個新的公司面試的時候,都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選擇我們公司,或者是你為什么會選擇這份工作。而應試者的回答也無非就是,這份工作適合我,或者我比較看重這份工作的發展前景,再或者就是這份工作的工資很誘人。不管你會選擇其中哪一個觀點,都是為了證明你在選擇一份工作的時候不是毫無理由任意為之的。就像你選擇自己的人生伴侶一樣,你被另一半吸引可能存在很多因素,比如相貌,性格,家庭背景,經濟實力等。

等你順利進入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以后,隨著你對自己工作越來越深入的了解,隨之產生的抱怨也越來越多。嚴重的時候,還會讓你產生辭職一走了之的想法。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呢?是不管不顧地跟老板攤牌說自己就是不想干了,還是硬著頭皮忍受種種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呢?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自暴自棄,換一種方式,就能跟自己的工作和平相處。

每當你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懷疑的時候,可以嘗試問自己一個問題:世間工作千萬份,為何你獨挑這一份?有句話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當初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如果是為了晉升前景,那就反觀一下自己的職位是否已經達到預期目的。如果是為了多掙點錢,那就看看自己銀行卡的余額是否快速地漲了不少。總之,找到這份工作吸引你的理由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張和小孫是公司同時招進來的兩個基層員工,她們平時關系走得比較近,所以經常在一起分享對公司的意見和牢騷。這一天,小張在工作上受了點委屈,心情很低落,她找到小孫說:“當初我怎么會選擇這樣的公司,真是費力不討好,我要馬上辭職,離開這里,我對這里只有滿滿的恨意。”

小孫聽到小張的這番抱怨,只好安慰一番,然后向她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你做這個決定我一點兒也不反對,甚至相當支持。像這樣的破公司就要給它點厲害瞧瞧,難伺候咱還不伺候了。只不過我覺得你現在離開公司的話,時機還不成熟,這個考慮有欠妥當。”小張滿臉疑惑地問道:“為什么這么講?我覺得我在這里多一秒也待不下去了。”

小孫接著說:“你想啊,你現在就辭職走人的話,對于公司來說能損失什么呢?你馬上走他們就馬上招一個人,并且立刻就能取代你。所以你現在應該做的不是賭氣走人,而是在公司給你提供的這個平臺上努力工作,多給自己拉一點客戶,成為銷售高手,為公司獨當一面。到了那個時候,你再帶著自己的客戶從公司離開,公司遭受客戶流失的巨大損失,肯定會措手不及,變得被動。那時候你報復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想來想去,小張都覺得小孫這番話說得十分在理,自己也冷靜下來不再提辭職的事情。而是如小孫所說,工作十分努力,尤其是在維護大客戶的關系上十分上心。這樣的狀態堅持了半年多,她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自己手上也掌握了很多忠實客戶。

有一天,小孫找到小張,和她聊起工作的事情:“怎么樣,現在客戶也多了,工資也漲了,對公司已經形成一定的威脅了,所以是時候跳槽了哦。”

小張聽到這里,自己不覺地笑出了聲音:“客戶多了,工資漲了,這不就是我剛進公司的時候自己想要追求的工作成果嗎?前幾天老總剛找我談過話,說是讓我準備準備,公司的總經理助理空缺了,要我接任呢。現在是客戶多了,工資漲了,職位升了,我最初的想法都實現了,所以我也不打算離開了,先好好干著吧。”

可能當初小張執意想要離開公司的時候,就是因為在這份工作中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當她經過一段時間的投入,努力去工作的時候,發現那些自己執意追求的薪水和職位也不知不覺地向自己走過來了。而所有這些,最后都成了讓她留下來努力安心工作的原因。

找到自己想要的,并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這就是工作的吸引力。

在一個以旅游為特色的鄉村小鎮上,有一位老人每天都會在一棵大樹下面編織草帽賣給附近的游客。他一邊吹著山風,一邊做著手上的事情,顯得十分悠閑愜意。編織完的草帽被他整整齊齊地擺在自己的面前,以供游客挑選和購買。

這位老人編織出來的草帽樣子十分精致,顏色搭配也十分用心,每一個草帽都編得一絲不茍,所以很受大家的歡迎。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個商人,他做了很多年的海外生意,十分地精明。他來到老人的攤位前,看著那些草帽不禁開始了自己的盤算:這些草帽真的是太美了,如果我能將它們賣到國外,肯定能賺不少的錢。利潤不說多的,至少也得有個十來倍吧。想到這里,他已經開始沾沾自喜,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動了。

他對老人說:“老人家,你這草帽怎么賣的呀?”

“十元錢一頂。”老人微笑著回答道。然后低下頭繼續編織手里的草帽,臉上一臉閑適和享受,讓人覺得這份工作十分地美好,甚至看著不像是在辛苦地工作,而是在快樂地享受這種愜意的時光。

“我的天哪,價格也太便宜了,如果我能銷售十萬頂草帽到國外的話,我就能大賺一筆了。”商人在心里暗自想道,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發大財的好機會。于是馬上對旁邊的老人說:“如果我找你預訂十萬頂這樣的草帽的話,在價格上能給我多少優惠?”本以為老人家會高興地接受這筆買賣,并給他壓低一點價格。

沒想到老人家皺著眉頭對他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每頂草帽就要多加十元錢了,也就是二十元每頂了。”

“什么?二十元每頂?這是哪里的道理?”商人氣急敗壞地朝老人叫了起來。

“當然了,我每天在這棵樹下編織這些草帽,這對于我來說真的是一種享受,而如果要趕出十萬頂帽子的話,我就得沒日沒夜地加班忙碌,不僅人會累垮,精神壓力還大,不知不覺,我原本享受的工作就變成了我的一個負擔,這難道不是一種損失嗎?難道不該讓你多付點錢給我嗎?”

商人聽完,頓時啞口無言。

如果我們找到自己熱愛工作的理由,工作就會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智慧屋】

你為什么工作?

這個問題是我們選擇一份工作的時候需要認真仔細思考的一個問題,搞清楚這個問題以后,你的工作就有了動力和方向。比如,很多人說自己是為了學習成長,挑戰自我而選擇的這份工作。所以,平時就要給自己多創造一些與人溝通的機會,比如商業談判,業務拓展,客戶交流等。當你帶著自己的初心真正地置身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份工作帶給你的快樂遠比你想象的要多。

工作是最不會欺騙人的

有人說,自己工作了這么久,好像什么也沒得到,工資沒漲,職位沒升,自己都不知道這樣堅持下去還有什么意義。但其實,我們的工作是最懂得回報的,可能你薪水沒漲,但你的能力一定有所提升,可能你沒有升職,但你的客戶關系可能維護得很好。所以,在工作中,不要先看回報,而是要先談付出。當你的能力大于你現在所處的位置的時候,自然會有人看到你的付出,并給你更多的機會來替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你有沒有想過,你已經當了很久的老板

平時我們聽到過很多關于工作的抱怨:對工作提不起興趣,領導不好伺候,想換工作卻不知道換到哪里,看別人會拍馬屁會巴結得到提拔心里很不平衡,每天加班不給加班費還累人。這些話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說過,尤其是想到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比如車貸房貸,小孩老人等,似乎總有抱怨不完的話題。

很顯然,擁有這種心態的人都是抱著自己給老板打工的一種心態,覺得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別人的手里,而忽略了真正的主人翁其實是我們自己。有一位職場老前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現在雖然只是拿三千元錢的工資,但是你需要明白一點,你現在所做的工作是為了增長你自己的經驗和能力,是為了你將來能拿三萬元錢工作積累資本。”

這句話說的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不要總覺得你在為老板工作,而要清楚你是在為你自己工作。或者可以理解為,你的老板不是別人,而正是你自己。

如果你總是抱著為了老板而工作的心態,那很可能你會將自己的工作變成一種應付,最后應付的卻只有自己。

某公司在暑假的時候招進來兩個實習生,亮仔和阿航,他們來自兩所不同的學校,但所學專業,學歷等級和公司分配的實習崗位都是相同的。

最初來公司的那幾天,兩個人做事情都很積極用心,看不出什么差別。公司每天的上班時間是早上八點半和晚上六點半,在上下班時間上,兩個人倒是都做得不錯。只是慢慢地,兩個人的差距開始顯現出來。每天經理都會給他們安排一些事務性工作,亮仔在工作完成以后都會寫一個經驗總結,并把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記下來,以便在下一次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而阿航則不同,每次經理安排的事情一做完,他就馬上掏出自己的手機,在工位上逛淘寶刷微博,有時候還樂得笑出聲音。如果快到下班時間,臨時又接到經理的工作安排,他會一臉的不高興,嘟囔著:“這都快下班了,還給安排活,就是存心刁難我們這些實習生。”說完之后,才蠻不情愿地應付手上的事情。

旁邊的亮仔呢,則是一副非常認真的模樣,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馬上就該下班了。還是一如既往,按部就班,接到任務后,先把事情做好,然后再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寫一個工作總結,對比自己工作中的進步在哪里,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需要注意等。閑暇的時候,他會找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請教自己不懂的地方,如果程序太過復雜,他也會先記下來,然后再抽時間來消化。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

阿航說:“你干嗎那么努力地為經理去做這些工作,公司給我們的工資就那么一點,你不覺得你做的工作已經遠遠超出他們給的報酬了嗎?反正我是不想加班,經理安排的事情做完就行。就算你拼命地去工作,最后能不能留在這家公司還是個問題呢!”

亮仔卻說:“我剛畢業,什么工作經驗都沒有,而公司為我提供了這個實習的機會,其實就相當于給了一個工作平臺給我。現階段,比每天拿到多少工資更重要的是怎么去提升自己。我覺得我不是在為經理工作,而是在為我自己。經理只是給了我工作機會,而我接手那些工作能遇到很多問題,如何把這些問題解決得漂亮,就是我能力的一種提升。所以我的工作是為了我自己,而不是別人。”

確實,這些觀點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他們工作態度的不同,一個消極怠慢,一個積極主動,而最終的結果當然也很不一樣。亮仔迅速成長,在處理工作問題方面,與最初來的時候相對比進步很大,加上他對周圍的同事比較敬重,有什么問題都會主動請教,所以大家對他也格外照顧,自己能教的都愿意教給他。而阿航呢,業務水平進步不明顯,與剛進公司的時候相比沒什么大的變化,反而成了一個整天只知道抱怨的辦公室毒瘤。身邊的同事對他都敬而遠之,不愿意和他有過多交流。

有一次,還是阿航和亮仔兩個人的對話。

阿航跟亮仔抱怨說:“公司的實習實在是沒什么意思,我在這家公司好像什么也沒有學到,沒有人過來教給我們任何東西,每天就是安排工作安排工作,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做這些工作。我覺得這家公司根本沒什么前途可言,如果我再待下去的話一輩子就毀在這里了。周圍的同事也不好相處,對我都很冷漠,而且還總是欺負我,讓我做這個做那個,唉,他們肯定還會為難我,讓我在最終實習考核的時候拿不到高分。真想現在就離開算了。”

對此,亮仔則不以為然,他沒有接著阿航的話繼續抱怨,而是很詫異地說:

“真的是這樣嗎?有這么多不好的事情為什么我都不知道啊?可能是我平時太忙了沒時間去關注吧。我覺得自己手上的工作怎么做都做不完啊,而且我很享受這種充實的狀態,因為每天做完一項工作以后,我都覺得自己成長了不少。我現在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工作方法太老舊,以至于工作效率不太高,所以我正在向旁邊的同事請教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呢,他們對我的請求也很熱心啊,給我支了不少著兒,我嘗試了都很受用呢。有時候我還會跑去找經理問問題,他給我解答的時候也很耐心,我真希望到最后的實習考核的時候,自己能拿個好成績,這樣就可以留在公司了。我覺得這是一家很不錯的公司,自己在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亮仔說完,順便安慰了阿航幾句,勸他好好工作,不要想太多。如果真的想要離開公司的話,那就等到實習期滿以后再說。但阿航似乎并不買單,反而對工作越來越不上心了。直到有一次,因為他的馬虎失誤給公司帶來了損失,在實習期還沒滿的時候就被提前開除掉了。而亮仔呢,工作干得出色,業務成績也很優秀,所以公司決定對他提前轉正。

同樣的公司環境,同樣的業務崗位,卻有如此不一樣的結局。有人說阿航輸就輸在心態上,他沒有擺正自己和工作的關系,總覺得自己就是為了拿到一點工資,而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完成手上的工作,至于其他學習提高什么的,與自己是沒有任何關系的。而亮仔,永遠都抱著為自己工作的心態,反正工資是自己拿,工作中學到的技能是自己拿,通過學習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自己拿,你說工作是為了誰?你說你的老板又是誰?

【智慧屋】

心態擺正,工作才順心

在工作中,一旦自己開始產生消極的情緒,就會有接二連三,沒完沒了的抱怨產生。這樣你就會發現,自己身邊都是問題,這是一個無止境的惡性循環。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要擺正自己在工作中的心態,為了自己而工作,這樣能讓你帶著愉悅的心情投入工作當中去。

需要培養的,除了感情還有好習慣

培根有一句名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這句話將習慣的重要性強調得很清楚,我們說好習慣能讓人受益終身,而壞習慣則會讓人深陷泥潭。一個好的習慣就像我們存在銀行里的存款一樣,你存上一輩子,它就會給你帶來一輩子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我們欠下的債務,你欠一輩子,就會讓你償還一輩子,而且償還的額度要遠遠超過最初欠下的額度。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強者,一種是弱者。如果我們想要變成強者,就要學會他們身上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習慣。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就是因為他們身上存在著一種讓人變得優秀的習慣。當你找到這個突破口以后,可以結合自身需求,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培養一些新的優秀的習慣。

這一行動將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有一個農夫辛苦了一輩子,最后卻查出來一種怪病,醫生告訴他,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躺在病床上的農夫很焦急,因為他還有三個孩子,自己走了以后,卻沒有錢財留下給他們,不知道以后他們要如何生存。想到這里,農夫越發覺得擔憂,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這三個孩子還不夠勤勞到可以養活自己。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夜,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他將孩子們都召集到自己的床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以后不能像現在這樣照顧你們了。但我給你們留了一大筆錢在家里的葡萄園里,它就被我埋在園子里的某一個地方。”說完這些話,農夫變得更加衰弱了,不久就去世了。

孩子們料理完后事,想起父親臨終前說的話,于是他們扛上家里的農用工具就往葡萄園出發。第一天的時候,他們幾乎把整個葡萄園翻了個遍,但是沒有找到父親所說的錢財。

他們并不死心,接下來的好幾天,都在葡萄園翻來翻去地找,把葡萄園的地挖得很深以后,還是沒有找到。就這樣,因為他們的翻耕,葡萄園里的葡萄長得特別好,那一年他們迎來了大豐收,葡萄賣了不少錢,每個人都分到了一大筆。當他們將錢拿到手的時候,突然明白了父親臨終前的話,也理解了父親話里的意思:錢確實藏在了葡萄園,只不過需要我們勤勞一點去維護啊。

這位農夫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雖然沒有過多的錢財留給后人,卻留給他們一個比錢財更加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習慣。當他告訴自己的兒子,葡萄園里藏著錢財的時候,兒子們立刻將地翻了個遍,而一次又一次地尋找,讓他們養成了勤勞翻地的好習慣,也正是因為這個好習慣,才讓葡萄長勢喜人,賣了個好的價錢。兒子們拿到賣葡萄的錢以后,立刻就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可見,對于每個人來說,好的習慣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我們已經形成的習慣會在不經意間冒出來影響我們的行為。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是誰。我們總是認為,很多人的成功看上去就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或行為,但其實不然,人有一種受潛意識支配的心理習慣,總是會重復自己的行為。所以,成功并不是一種偶然,更確切地講,成功就是一種習慣。

曾經有一個動物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在一個大量杯里放上了幾只跳蚤,然后用一塊透明的玻璃蓋在量杯上面。由于跳蚤天性就是一種很愛跳躍的動物,所以量杯里的跳蚤不斷地往上跳,卻不斷地撞上頭頂那塊玻璃。等它們跳了一陣以后,動物學家將量杯上蓋著的玻璃拿掉了,杯子里的跳蚤依然跳得很活躍。只是動物學家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這些跳蚤跳躍的高度還是保持在接近先前玻璃放置的高度,以免跳得高了再撞上自己的頭。而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些跳蚤沒有一只能從量杯里跳出來。

原本跳得很高的跳蚤,只是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制約就不再往上跳,這也是它們的一種習慣思維在作祟。如果把“跳得高”比作一種好習慣,那很明顯,它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撞頭”之后,做出了丟棄這個“跳得高”的好習慣的選擇。轉而給自己培養了一種適應環境的習慣,那就是“跳得低”。我們也可以把“跳得低”看作一種壞習慣,而這個壞習慣一旦養成,那么束縛我們成長的就不再是外界的環境,而是我們自身的局限。

想要贏得更高的發展,就要不斷地突破已有的環境,找到一種新的習慣方式,來讓自己適應更新的環境。

【智慧屋】

積極的思維習慣

我們要相信,習慣方式不僅僅存在于我們的行為里面,也存在我們的思維當中。積極和樂觀其實也是一種人的思維習慣,所以我們是可以通過刻意的訓練來讓自己向這種思維方式靠近的。比如,心理暗示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當你面對某個困難的時候,如果你在心理覺得沒什么大不了,自己一定可以戰勝它,那你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也會信心倍增,帶來一個良好的結果。而如果你給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消極的,覺得這個困難太過嚇人,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戰勝它,那你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就會懈怠,不敢拿出自己真實的水平,結果也是可想而知,不盡如人意。這些思維都會在你腦海中形成一種習慣,當你下次再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第一個跳出來的想法就是你長久以來習慣的那個想法。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應該多給自己一點積極的心理暗示。

多留意自己的行為細節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總是會選擇性地忽略掉自己認為不重要的東西。但有時候就是因為這些我們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往往會給我們帶來預料不到的后果。所以,我們不要忽視自己一些細小的毛病,等這些細小的毛病積攢大了以后,那帶來的后果可是一點兒也不細小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人生何其短,不必和誰都交往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人們都把交朋友看作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等,這些流傳下來的話都在提示廣交朋友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所以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不忘向別人要個電話號碼或者微信名片等聯系方式。甚至有的人還會把成功要到電話和微信當作一種驕傲,覺得自己從此以后又多了個朋友,所以十分有必要炫耀一下。

有人在某次聚會上認識了一位傳說中的大人物,與其交流甚歡,十分投緣,最后分開的時候還相互留了個電話。這個人十分高興,以為這位大神級的人物就可以被自己收入人脈的資源之中。后來自己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難題,想起了這位那位大神,于是小心翼翼發了一條長長的短信過去,可是等了很久都沒有回音。忍不住再打個電話過去,卻只等到“沒時間”幾個字。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很常見,或許也有人親自經歷過。很顯然,這就是一種無用社交,看似有了彼此的聯系方式,但實際對自己一點幫助也沒有,還會讓自己感覺到挫敗。

我們之所以會陷入這種社交的泥潭,就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建立在關系平等的基礎之上的,你朋友圈的質量如何,最后還是得取決于你自身實際能力的高低。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有些人會慢慢淡出我們的社交圈子,這似乎成了一種生活的必然。有人說,聰明的人都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效的社交之上,而是把時間花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之上。

小雅平時特別迷戀微信,非常熱衷于刷朋友圈,只要有人發了新狀態,她都會第一時間送上自己的點贊和留言。有時候和她一起出去吃飯,在飯桌上她仍然會勤勤懇懇地點贊,留言,一個都不落下。

我很不理解,為什么她就是不肯錯過朋友圈任何一個人的自拍和動態呢?她振振有詞地跟我解釋,說那是現代科技社會的一種社交手段,大家的友情都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交朋友的過程比以前容易多了,一下子就可以交到好多朋友。

我又向她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你的朋友圈大概有好幾百人,難道你和每一個人都熟悉嗎?她依然很堅定地跟我說:“朋友多了,下雨不愁。我現在花點時間去點贊,去評論,那是在維護我的人際關系網絡。人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等我哪天需要幫助了,平時維護的效力就顯現出來了。”

看著她得意洋洋的樣子,我不好再說什么。

有一天,她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家里出了點事,急需用錢。聽她說明情況以后,我馬上給她轉了一點過去,她在電話那頭連聲說著謝謝,聲音哽咽,都快哭出來了。

后來她跟我提起自己那天的經歷,說老家的舅舅生病了,需要一大筆錢做手術。所以她們在網上發起了一個籌款,希望身邊的人可以多多幫忙轉發。小雅第一時間發出了這個朋友圈,并附上了一條言辭懇切的情況說明和緊急無奈的請求。她在等著朋友圈那好幾百個人幫她轉發,但最終卻只有寥寥數人回應了她的請求。這幾個人也是平時生活中關系比較近的朋友,這讓她感到十分失落和傷心。

這件事情以后,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以前的那套理論。對朋友圈的熱衷也消減了不少。那些第一時間點下的贊,那些費盡心思想出來的評論對她的社交圈而言似乎沒有多大的意義。后來的日子里,她再刷朋友圈的時候,都是對那些值得點贊的信息才會點上一個贊,想要留言的信息才會說上幾句話。這樣保持了一段時間以后,她發現自己比以前過得輕松了許多,不用再費多的心思去苦思冥想一條完美的留言只為博得一頓好感。現在的時間也突然變得多了起來,可以做很多以前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以前公司有位同事,他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朋友身上。他和他們一起吃飯,娛樂過周末。為了維持自己的朋友圈,他只能犧牲陪家人的時間。因為和孩子在一起的互動時光比較少,所以很多問題孩子都不愿意和他溝通。

剛開始的時候,這位同事的身邊確實有很多所謂的朋友圍在身邊。這也讓他很有成就感,覺得有了這幫朋友,以后無論遇到多大的難題都不會怕了。后來他的事業越來越順利,在公司發展得很好,但身邊有很多關系還可以的人卻漸漸離他而去。他知道,現在工作越來越忙了,和朋友出去消遣娛樂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了。但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他自己覺得再去維系這些關系對他來說沒有必要了。

現在所有的成績都是自己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當初只顧著把時間花在維護朋友關系上,自己卻沒有什么突出的優勢,所以在工作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而那些自己精心呵護的朋友并沒有能在工作中幫自己一把,這些事情是他想了很久才想通的。

但就在他決定放棄這些沒有用的社交的時候,卻在醫院診斷出了癌癥。一直沒聽他說生過什么病,不舒服的時候去醫院一檢查卻是這么大的問題。醫生告訴他,這與他平時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過去如果大量喝酒熬夜,生活沒有規律,飲食沒有節制等都會將身體拖垮。

在他住院期間,昔日那些關系要好的朋友也都不見了蹤影,陪在他身邊的只有他曾經忽略的家人。

當我們弄清楚什么是一種無用社交以后,就很容易對自己的朋友圈做一個凈化處理。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且寶貴的。與其把它們花在無用之事上,不如自己去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花時間去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花時間去學習一項新的技能,花時間去培養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花時間去陪陪家人和孩子。只有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才會換來同等優秀的朋友圈。

實際上,通過觀察或總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想要在一次社交活動中獲得自己的利益,這種機會實現的可能性簡直微乎其微。社交有一個核心價值觀就是:對我有幫助。基于這個邏輯,大家才會想要去認識更多新的人,去將自己的朋友圈擴展得更大。但這樣做往往都是徒勞無功的,只是將我們自己的大好時光白白浪費掉罷了。所以聰明的人往往沒有太廣泛的社交,他們只是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維護好有限的朋友身上,這樣才會有更加精簡和高質量的朋友圈。

【智慧屋】

不必委屈自己去強行融進別人的圈子

當我們強行去融入一個不適合我們的圈子的時候,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委屈。

我們不得不去迎合別人,奉承別人,丟失自己的喜好而研究別人的喜好。在自己看來這是進入上層圈子的機會,可是在別人看來,這只是一次毫無新意的表演,別人并不會多加青睞,所以,我們實在也沒有必要去強行融進別人的圈子。

有時候,你需要與自己和解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有一句話非常流行,之所以說它流行,是因為很多人看見以后都覺得寫出了自己的心聲,所以紛紛轉發點贊。這句話是這樣說的:“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關于這句話,可能每個人看到以后都會有自己的感受。因為現代社會給人的壓力太大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處理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的時候,情緒就是一種崩潰的狀態:對未來懷揣著一種恐慌,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下去,只覺得自己承受的東西太沉重了,而想要放下卻怎么也放不下。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很需要學習一種技能,就是與壓力化敵為友的技能,與自己和解的技能。

如果我們承受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已經影響到我們的情緒,那就說明此刻的你急需調整了。不管是釋放壓力,還是讓壓力變成一種動力,其實說的就是要適當地放下壓力。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

有一位大學教授想給同學們講一堂關于壓力管理的課程,他決定用一個實驗來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一下自己將要展示的內容。走到講臺上,教授倒了一杯水,然后將這杯水舉起來問在座的同學們:“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杯水有多少克?”

臺下發出了各種不同的答案,有說三百的,有說四百的,有說五百的。教授接著說:“其實,我今天要講的重點并不是這杯水的重量,而是想讓大家弄清楚,就這樣一杯水,讓你們一直這樣舉著,你們覺得自己能夠舉多久呢?”

臺下的學生瞬間對這個問題議論紛紛。

有的說:“這么小的一杯水,如果讓我一直舉著都不是問題。”

有的說:“對呀,不就是小小的一杯水嗎?還能把人累壞啦。”

還有的說:“不對,可別小看這樣一杯水,舉得時間長了,照樣會讓你受不了。”

就在大家爭執不休的時候,教授在講臺上示意,有沒有人愿意上來試試。很多同學紛紛跑到講臺,表示自己愿意嘗試。教授挑選了三個人,并分給他們每人一杯一樣的水。三個同學在講臺一側靜靜地舉著那杯水,教授則繼續講著自己的課。

結果才不到二十分鐘,就已經有人喊著胳膊太酸了,說自己實在是舉不動了,并放下水杯跑下了講臺。另外兩個同學,一個堅持了三十分鐘,一個堅持了三十五分鐘,放下水杯,便落荒而逃。

教授又回到剛才這個小實驗,重新拿起那杯水對同學們說:“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杯水的重量并沒有那么重,連一個小孩子都能輕易地將它舉起來。但我說過,這并不是今天的重點,重點就在于這樣一杯水給到我們,我們能把它舉多久?剛才我們也看到了,可能舉一分鐘兩分鐘,大家都沒有問題,可是如果時間再長一點,比如三十分鐘,四十分鐘呢?大家可能就會覺得手已經酸到沒有知覺了。

“那如果時間再長一點,幾小時,甚至幾天呢?最后的結果可能需要叫救護車了。其實,這杯水的重量并沒有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加,但問題就在于你要是舉得越久,就會覺得水的重量越重,到最后它甚至可以重到你根本舉不動。其實,這杯水就好比是我們身上承擔的壓力,如果我們一直把各種壓力積攢在自己心里,或者存放在自己身上,我們只會覺得越來越無法承受。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先放下手里的水杯,讓自己休息一會兒,然后再拿起水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這杯水舉得更久一點。所以,同學們,我們應該適時地放下自己承擔的壓力,歇一歇,然后再重新挑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受得更久一點。”

教授的這個實驗讓同學們感觸頗深,他用小小的一杯水就讓我們明白,正確對待壓力的方式不是默默承受,也不是不放手,而是適時休整,放下歇一會兒再拿起來。其實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我們要不斷地說服自己去接受這種選擇,然后再告訴自己歇好了還得往前趕路。

一邊是學著放下,一邊還要學著轉化。所謂轉化,就是將自己承受的壓力變成一種動力,讓這股原本壓得你喘不過氣的力變成一種推著你前進的力。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戶農人家里的驢子不小心掉進了一口廢棄的枯井。它在井里哀號求救,希望有人能快點將它從這個糟糕的井里弄出去。

面對這種情況,主人一時也想不到什么好的辦法,只好喊來鄰居和朋友過來幫他一起想辦法。大家在一起商量了很久,還是想不到一個合適的辦法能把這頭驢從井底救出來。最后,主人決定放棄搭救這頭驢子,心想,反正它也已經老得走不動了,干活也不利索了,既然沒辦法救上來那就算了。而那口廢棄的枯井總有一天也是要被填上的,所以干脆現在就直接填了算了。

于是,驢主人帶著這幫鄰居和朋友,一人拿著一個鏟子就朝那口枯井出發。他們開始鏟土了,當第一鏟土掉下去的時候,井底的驢子叫得十分凄慘,它知道了主人的意圖,也明白了自己的下場,所以不住地哀號。但是,當第二鏟土掉落枯井的時候,驢子突然安靜了,人們覺得很意外,所以想看看發生了什么。

令他們感到更加驚奇的是,井底的驢子停止了哀叫和求助,而是將落在自己身上的土抖落在地上,然后將這些掉落的土踩在自己的腳下。原來它想用這些土來將自己墊高一點,明白了驢子的這個想法以后,人們開始不斷地將土鏟進這口枯井里。而井底的驢子,也在不斷地將泥土抖落,然后踩在腳底。就這樣,經過他們的不停努力,驢子慢慢地從井底升到了井口。眾人用一種很驚奇的目光看著這頭驢子,而它,則大搖大擺地走了出來。

原本是要被主人用泥土活埋的,但這頭驢子卻將這些活埋它的泥土踩在了腳下,墊高了自己,從而獲得了逃生的機會。我們又何嘗不是背負著這些泥土在負重前行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妨學一學這頭驢子,將背上的負擔甩落在地,讓它變成我們前進的一種動力吧。

【智慧屋】

情緒轉移

當我們覺得自己心里的壓力已經大到沒法承受的時候就是應該學會放下的時候。情緒轉移就是其中一種放下的方法。比如,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瓶頸,長時間無法突破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試著先轉移一下注意力。離開一下長時間待的工作環境,去外面走一走,找朋友談一談心里的疑惑。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契機,我們又會找到工作的靈感。

面對壓力不要憂心忡忡

與自己和解就是要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寧靜,內心保持坦然,心態保持淡然,而怎么樣去釋放自己的壓力就是如何去找到一個與自己和解的方式,如果我們對壓力只剩下擔憂,成天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那我們就只能永遠沉浸在那種情緒里走不出來。放輕松一點,才是面對壓力的正確態度。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壓力轉換成動力,才能與壓力化敵為友,才能完成與自己真正的和解。

人生的清單,總是越畫越少

對于我們來說,人生通常有幾件大事:考一個理想的大學,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和一個最愛的人結婚,培養出自己優秀的孩子。這幾件事情總是完成一件少一件,而這也是我們的人生大清單。除了這份大清單,我們的人生還有很多小清單。比如工作計劃,學習計劃,旅游計劃等。而這些清單也如我們的大清單一樣,是越畫越少的。這里所說的越畫越少,說的就是一種規劃手段,是教我們把工作或者生活變得有條理有秩序的一種方法。

你有給事情列清單的習慣嗎?有的人去超市購物也會將自己需要買的東西提前列一個清單,買到之后再一個一個畫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漏買一些物品,同時也可以規范自己的購物行為,避免看到什么買什么,買到什么是什么的混亂出現。連購物也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來指引我們,更何況是生活或者工作呢。

有兩位病人同時走進了一家醫院的五官科,他們兩個都是因為鼻子不舒服所以前來檢查。在化驗結果出來之前,他們坐在一起聊起了天。A說,如果這次的檢查結果不太理想,查出來是很嚴重的病或者是癌什么的,自己就要立即去旅行,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拉薩。B在旁邊也發出了同樣的意見,自己還有好多心愿沒有完成。

最終,化驗結果出來了,A得的是鼻癌,B得的只是鼻息肉。

所以,A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給自己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清單之后,就從醫院離開了。在他的計劃表里寫著這樣的話:先去我最想要去的拉薩和敦煌,回來以后,再從攀枝花乘坐輪船到長江渡口。然后我還要去海南,在三亞拍很多有椰子樹為背景的照片。我要去寒冷的哈爾濱過一個寒冷的冬天,要去美麗的大連坐一次船,一直坐到廣西的北海。我要登上天安門城樓,看一下夜晚的長安街。我還要讀完莎士比亞的作品集,聽一次正宗原版的二泉映月。再寫一本書,記錄自己生活的種種。在他的計劃清單里,像這樣的愿望總共有二十七條。

在清單的結尾處,他還留下了這樣一段話:一輩子的時間,我曾有過很多夢想,有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而還有很大一部分因為各種原因沒能被完成。現在,我生命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不想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我要用自己最后的日子去完成這份清單上的二十七個夢想。

下定決心以后,A就去公司辦了離職手續,辭職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了拉薩和敦煌。一年以后,他又用自己驚人的耐力和毅力通過了一項成人考試。而在這期間,他也完成了自己很多的夢想:登上天安門城樓,看一看晚上的長安街。他還去了夢想中的內蒙古大草原,在當地一家牧民的蒙古包里住了一個星期。而現在,他又忙著張羅自己出書的愿望。

有一天,當年和他一起去醫院看病的B在報紙上看到一篇A寫的散文,于是打電話去詢問他的病情。他說,自己也沒想到,如果不是因為這場病的話,自己的生命還得多糟糕。正是這場病提醒了他,讓他想要立刻抓緊時間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現在的日子才讓他體會到了一種生命的真諦,這種人生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人生。

說完之后,他反問B道:“你現在生活得也挺好的吧?”可是,B對這個問題并沒有給出自己的回答。當初,因為自己只是得了鼻息肉,所以在醫院做完手術以后就回家了。而日子還是以前的日子,至于夢想,還有想要去的地方,也早已經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們總覺得自己時間還有很多,所以,就算有想法也可以再等一等。但真的等到最后一刻來臨的時候,才會突然明白過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沒有完成的夢想也有很多,而剩下的時間似乎一點也不夠用。為什么我們總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肯開始列出我們的人生清單呢?

如果你有想法,如果你有夢想,就應該趁現在給自己列出來,然后一個一個地去實現。

有一個電影叫《待辦清單》,主人公的名字叫麥克蓋爾。那一天正好是他三十六歲的生日,他有一個三歲的女兒,而第二個孩子馬上也要出生。正是在這個時候,麥克蓋爾回望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發現長久以來,自己都是生活在一片混亂之中,沒有一點自己夢想中生活的樣子。而關于自己以前,現在和將來想要做的事情卻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事情讓他不禁想到一個問題:“我現在還是一個成年人嗎?我有這個能力承擔這些問題嗎?”

想到這里,他立即跑到了書桌前,找到筆和紙,寫下了“待辦清單”幾個字,而正是這幾個字,也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花了好幾小時,將自己還想要做的事情列在這份清單上。其實,在寫到第455項的時候,時間已經是深夜了,麥克蓋爾身心疲憊,但又十分興奮。他覺得自己重新回到了那個充滿活力的時候,感覺自己的人生又重新有了方向,也重新有了計劃。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在這一個多星期里,麥克蓋爾不停地補充自己的這份待辦清單。最終,他寫下了1389個項目。而最后一個項目就是:坐一次世界上最快的過山車。

為了讓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也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像一個成年人,他給自己的待辦清單列出了更為詳細周密的計劃表。他把自己清單上想要做的那些事情分好門類,然后又進行了綜合和精簡,最終形成了一份有著1277個項目的待辦清單。

他給自己的時間期限就是,在自己下個生日到來之前,一定要完成這些項目。

他給自己的每一個朋友寫了一封郵件,告訴他們自己的待辦清單,并強調自己要在下個生日到來之前全部完成。后來,在麥克蓋爾完成這些清單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和阻力,曾經也一度停滯,甚至想過要放棄,可是,在最后他總能重新燃起熱情,接著去做這些清單里的任務。最后的結果是,在麥克蓋爾列出的1277個項目里,他總共完成了1269個項目,完成率是百分之九十九點多,可以說,麥克蓋爾做到了,他是成功的。

【智慧屋】

把目標寫下來,會更容易實現

以前在公司的一次培訓會上,經理跟我講過這樣的話:把你的目標寫下來,每天拿出來看一看,這樣你實現的概率就會大很多。他說,也許你的目標用一個數字或者一句話就能概括,但當你把它寫下來以后,每天去看它的時候,就是一個視覺沖擊,它會時刻提醒你,去做有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事情。所以,這能讓你的精力更加集中在這件事情之上,最終能實現的概率自然就變大了。

實現的夢想就從清單上畫掉

當你列好自己的夢想清單,等到一個一個實現起來的時候肯定會遇到諸多困難。而你也必須明白一個道理,正是因為這些困難,才讓你的夢想看起來有價值。所以,等你實現其中一個夢想,再從清單上畫去的時候,就會感受到一股從未有過的成就感。你完成的夢想越多,這種成就感就越大。你畫掉得越快,證明你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這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激勵。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開始,現在就是你最好的時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洛浦县| 永修县| 阿尔山市| 嘉荫县| 东港市| 基隆市| 汉阴县| 桐城市| 定安县| 马鞍山市| 甘谷县| 呼伦贝尔市| 富民县| 丹阳市| 台江县| 聊城市| 黄山市| 汤阴县| 贺兰县| 滨海县| 新蔡县| 漳平市| 揭东县| 蚌埠市| 浦县| 美姑县| 伊宁市| 友谊县| 怀宁县| 金华市| 凉城县| 德昌县| 邻水| 定结县| 武宣县| 句容市| 兴隆县| 若尔盖县| 太康县|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