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主管自我修煉:從業績英雄到卓越管理者成功轉型
- 陶源
- 1741字
- 2019-09-10 14:52:20
5 提升自我格局,塑造“大將之才”
長遠來看,每個人都希望在職業生涯中不斷突破自我,上升到更高的職位、擔任更重要的工作、向他人展現自己更大的價值。不過,要想獲得更重要的職責崗位,首先需要具備擔當重任的條件和能力,即將自己塑造成“大將之才”,擁有更大的格局和視野。而這顯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新任主管從基層開始有意識地培育積累這方面的思維和能力,從而通過長久沉淀為成為“大將之才”奠定堅實基礎。
總體來看,成為“大將之才”需要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要能客觀、無私地看待所有事物。“大將之才”要求具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遠的視野,這需要人們在判斷一個事物或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把個人偏好和利益摻雜其中,能夠客觀公正地進行判斷。因為一旦受個人私利左右,就會有所局限,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格局自然也不會“大”。
(2)要具有平衡思維,能夠通觀全局,在思考、判斷和決策時考慮到各個層面,而不是單點思考。當然,平衡思維不是“一碗水端平”的平均主義,不是沒有任何偏頗側重,而是從廣度、深度和長遠角度綜合考慮各方情況,提高決策質量。
例如,公司制定福利政策時,不是只考慮少數個人,而要縱觀全局考慮所有員工的利益訴求,將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以覆蓋更多員工,讓福利制度持續發揮出更大的激勵效果。
(3)要長遠均衡地考慮員工、企業和股東三方的利益訴求,不能偏重任何一方。例如,企業既不能為了提高競爭力而過分降低員工待遇,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甚至導致人員大量流失;也不能為了滿足員工需求而給予過高的薪酬,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甚至造成持續經營困境。股東對企業進行投資,自然是希望獲得豐厚的回報,但企業也要將一部分收益分享給員工,以便激發組織的內部活力,創造更多效益,從而為股東和員工帶來更大利益。同樣,企業也不能過于偏重員工利益而忽視股東訴求,否則可能會無法獲取充足的資金支持,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
不論是客觀、無私的態度還是均衡、長遠的思維方式,都需要主管在基層時就有意識地練習和培養。當這些內容逐漸內化為自身的思考和行為習慣后,你便擁有了更強的認知與洞察力,能夠更深刻全面地對事物進行分析判斷,格局和視野也將不斷放大,從而逐漸具有了“大將之才”。
不過,在實際工作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上述培育過程,因此新任主管還要不畏挑戰,勇于面對和解決困難。
例如,企業為了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而擴大投資規模,這時很可能會在短期內影響到員工福利,導致員工疑慮、不滿和抱怨,從而影響整體的工作氛圍和績效。如果主管人員面對這種情況時選擇退縮讓步,那么就不可能完成長遠戰略目標。因此,新任主管要正視困難并耐心、妥善地將問題處理好,堅定不移地執行既定規劃,完成長遠目標。
當某件事情牽扯到個人利益時,也常常難以做到完全客觀無私。這就需要主管站在組織整體和長遠發展的角度,不斤斤計較一時的利益得失,甚至主動放棄眼前的“小利”促進企業整體的發展,在以后獲得更大的回報。
要讓自己成為“大將之才”,主管還要勇于面對困難,不斷學習、培養妥善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某個問題常常不能一次解決,另一方面,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因此,主管要有長期面對困難和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能夠以良好的心態持之以恒地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毅力,形成直面困難、積極執行的良好心態,最終培養出自身的大能力、大格局、大視野。
除了正確的觀念和態度外,主管人員還要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并不斷提升思考事情的深度與廣度。不過,增加思考時間并不一定要專門規劃出某個時間段,因為思考是最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活動,如路上、車上、排隊就餐、睡前等碎片化的場景里都可以思考。關鍵是主管要深刻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養成勤于和善于思考的習慣。
另外,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主管人員還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并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持續吸收更多知識。如此,才能借“他山之石”讓自己的思考更有廣度和深度,也才能更有效地總結反思日常工作和行為,促使自身不斷成長進步。
客觀、無私的態度,均衡、長遠的思維方式,直面挑戰并積極處理問題的良好心態與能力,善于思考、勤于閱讀的習慣等,都是主管人員提升自身格局、成為“大將之才”的必備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