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孩子心里藏著小秘密,需要父母去解開

  • 兒童心理課
  • 含含媽咪
  • 5900字
  • 2019-02-02 10:39:14

對于許多父母而言,孩子的心里永遠藏著小秘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許多行為令父母感到困惑。孩子的行為多種多樣,而每個行為的背后都有著和成人不太一樣的行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

行為表現 孩子不聽勸,大哭

濤濤是一個剛滿3周歲的小男孩。但最近因為著涼感冒,上吐下瀉的,為了讓他的腸胃盡早恢復,濤濤媽媽就給他熬了很濃稠的小米粥喝,可是濤濤一點兒也不領情,不愿意喝,并且在肚子餓的時候大叫,“我想吃餅干!我想吃餅干!”

一開始,濤濤媽媽還耐心地告訴濤濤:“你現在不能吃餅干,等你的腸胃恢復了才能吃。”可是濤濤聽后仍不罷休,還是吵著要吃。媽媽想轉移濤濤的注意力,就故意在他說吃餅干的時候顧左右而言他。

沒想到這招還挺管用,濤濤要餅干的問題被媽媽一遍遍地答非所問,最后濤濤什么都不說了,撇著嘴開始大哭起來,不管媽媽如何哄還是如何抱,甚至最后都拿出了他想要的餅干,但他還是不聽,仍然一個勁兒地哭。這時,外婆來了,孩子仿佛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抱著外婆又是一陣哭泣,最后要睡覺了,還不讓媽媽碰他,居然對媽媽說:“不要媽媽,要外婆……”媽媽聽著濤濤的話感覺好傷心。

心理語言 孩子的行為是其內心的真實反映

在上面的案例中,濤濤一遍又一遍地表達他要吃餅干的愿望,可是媽媽故作聰明地答非所問,讓濤濤覺得自己表達不清,無法跟媽媽溝通,才選擇了用哭鬧來解決問題,甚至是最后不要媽媽了。雖說童言無忌,但卻是孩子內心真實的反映,作為家長,要想和孩子好好地溝通,讀懂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3歲左右的孩子,心理還不成熟,自我調節能力低,很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一定要采取積極的心理暗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輕松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許多行為常常會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時候,孩子會突然開心大笑;有時候,孩子又會忽然放聲大哭;有時候,孩子會和小朋友為爭奪一個玩具而大打出手;有時候,孩子又會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里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玩著什么……

對于很多父母來說,孩子的內心是一個無法探索的神秘迷宮。也許有的父母認為,小小孩童的心靈就是一張無須解讀就可以一覽無余的白紙,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要比我們想象的豐富得多。而且他們還愛憎分明,喜歡你就會沖你笑,不喜歡你就會對你置之不理。他們對人的評價不是“好”就是“壞”,對事物的理解不是“是”就是“非”。許多事情在成人的眼中是錯誤的、可笑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卻是正確的、正常的。

孩子的行為多種多樣,而每個行為的背后都有著和成人不太一樣的行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是,有些父母由于對此不了解,看到孩子大哭大鬧,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批評一頓,卻并不去想孩子為什么會哭,難怪如今很多孩子都會抱怨父母不能理解自己。還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些正常表現當成了不乖的行為并予以斥責,這樣就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會覺得痛苦,從而留下心理隱患。父母要懂得,教育孩子不應該只看表面的東西,還要去探究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正確引導。

專家指導 了解并遵循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并加以正確引導

如果此時問各位父母:“你們了解自己的孩子嗎?”相信大部分都會這樣回答:“當然了解,孩子穿多大的衣服、幾號的鞋,喜歡吃什么菜、什么零食,我都知道。”如果再問:“你知道孩子心里經常想些什么嗎?”答案可能是:“那不太清楚,這么小的孩子能想什么呀!”其實,孩子的內心是一本五彩的書,書中寫著他的喜怒哀樂等著爸爸媽媽去讀懂它。父母施與孩子真正的愛,會縮短彼此心靈間的距離。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應該充分地了解并遵循孩子的心理成長的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指導孩子的心理慢慢走向成熟。

1.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

很多父母都抱怨:“我家孩子怎么突然這么不聽話了?”當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后,這一切疑問便都迎刃而解了。因為當孩子五六歲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認為自己的行為和想法是正確的,于是常常固執己見。

2.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后,父母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比如,一般來說,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等的發展都還不太健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也缺乏毅力,對此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心理發展規律,不要強迫他們長時間地學習。

搞懂寶寶的肢體語言,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行為表現 抓住媽媽不放,不讓媽媽離開

妞妞8個月大,媽媽每次給她喂奶,她都特別調皮,有時候抓住媽媽的頭發不放,有時候吃完奶就賴在媽媽身上,爸爸要把她抱開,她就開始哭鬧。有一次,媽媽準備出門上班,想抱一下妞妞,結果妞妞抓住媽媽的脖子,不讓媽媽離開,等分開時,妞妞已經在媽媽的脖子上留下了幾道抓痕。

心理語言 肢體語言是寶寶與成人交流的“秘密語言”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由于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所以他們都會通過運用肢體動作來向成人傳遞內心的想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秘密語言”,這種語言不僅指話語,還表現在孩子身體的活動和面部表情中,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所表達出的一個人內心的意思,有時比說話更為真實。寶寶由于口語表達能力不夠成熟,所以最擅長運用肢體語言,例如高興時手舞足蹈,生氣時握拳踢腿,難過時號啕大哭等,都很明顯而容易被了解。因此,肢體語言成為寶寶在能夠用詞匯表達以前的一種與他人溝通的工具。

專家指導 通過孩子的肢體語言,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語”

每個父母都會經歷孩子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寶寶不會說話,但會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感受這個世界,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孩子的肢體語言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語”,是每個年輕父母的必修課。

(1)咧嘴笑。表示興奮愉快。父母應笑臉相迎,用手輕輕撫摸寶寶的面頰,或在其面、額部親吻一下,以示鼓勵。笑對寶寶身心發展極為有利。

(2)癟嘴。寶寶癟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像是要啼哭,而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比如,肚子餓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樂,厭煩了要大人抱起來換個環境或改變一下姿勢。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寶寶的要求,適時地滿足他。

(3)喜歡踢腿。這是寶寶開心激動時候的表達方式,大部分寶寶在快樂的時候會踢腿。

(4)握緊拳頭。當寶寶餓的時候,他會變得緊張并握緊拳頭。

(5)緊縮膝蓋。寶寶緊縮膝蓋是消化道不適的跡象。當寶寶受到腸蠕動不適、脹氣、便秘時,就會緊縮他的膝蓋,呈現出不舒服的樣子。

(6)拱起背部。寶寶拱起背部來反映他的疼痛或不安。大多數的情況下,寶寶拱起背部是因為胃灼熱。

(7)用手敲打頭部。嬰兒像大人一樣,也會出現頭痛。如果寶寶總是用手敲打頭部,則有可能是頭痛了。

(8)愛挖鼻子。寶寶愛挖鼻孔,可能是鼻子不舒服或與鼻炎有關。

(9)眼神無光。寶寶表情呆板,很可能是身體不適的征兆,也許他已經患上了疾病。這時最好帶寶寶去看醫生,千萬不要耽誤。

(10)愛理不理。有時寶寶玩著玩著,眼光就變得發散,對外界的反應也不再專注,還時不時地打哈欠,頭也轉到一邊,不太理睬媽媽,這就表示他困了。

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孩子需要表達自我感受的機會

行為表現 孩子突然變得叛逆,不聽媽媽的話

濤濤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平時很聽爸爸媽媽的話,只要是父母要求他去辦的事情,他都會老老實實地去完成,媽媽感到頗為欣慰,經常向別人夸贊濤濤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對于家長布置的任務,濤濤變得很抵觸,這種變化讓媽媽措手不及。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媽媽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得知,他們的孩子都報了許多培訓班,而自己的孩子濤濤卻只報了一個美術班,媽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在多方打聽后,自作主張地給濤濤報了一個英語補習班,上課的時間定在每周的周六、周日。

傍晚,媽媽等濤濤回到家中,就和他說了這件事情:“我給你報了英語補習班,下個月開始,你周末兩天就去上課吧。”

濤濤聽了,嘟噥道:“您怎么也不和我說一聲呢?我不去!”然后,他把書包丟在了沙發上,氣呼呼地回自己屋了,飯也不吃。

媽媽看到濤濤的反應大吃一驚,在她的印象中,濤濤是一個絕對聽話的好孩子,這次他是怎么了?無論媽媽怎么敲門,濤濤都不應答。之后的兩天,濤濤也不和媽媽說話,兩個人冷戰起來。

媽媽覺得長此以往終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主動示弱道:“濤濤,沒有事先和你商量是媽媽的錯。但是英語補習班對你的英語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要是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和媽媽聊聊,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

濤濤這時才緩緩地開口:“媽媽,我知道您想讓我多學點兒東西。但是您忘了嗎?我每周六都要上美術課。畫畫是我最喜歡的事情,再說,凡事不能半途而廢,不是嗎?”

媽媽這才記起來濤濤的課程時間,道歉說:“哦,抱歉,媽媽忘記了。那么,我們好好商量一下既能學畫,又不耽誤學英語的時間安排,好嗎?”

媽媽的理解讓濤濤充滿了感激,非常配合地與媽媽討論起培訓班的課程安排,母子的關系也變得更好了。

心理語言 孩子需要表達自我感受的機會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叛逆行為源于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如果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并善于傾聽孩子的傾訴,就能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孩子自然也樂于配合父母。

但是,在生活中,家長們常常會自作主張地幫孩子們決定一些事情,并且以為這些事情也是孩子喜歡的。殊不知,這種行為不僅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滋生他日后依賴他人的思想,更會讓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出現問題。因此,給予孩子話語權,做他們的傾聽者,才是積極健康的教養方式。

專家指導 家長要有傾聽的意識并學會傾聽

想要培養一位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必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也是每個做父母的都需要學習的。采用正確的方法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傾聽孩子心聲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

1.要全神貫注

傾聽時,父母應停下手中的工作,為孩子提供表達感受的時間和空間,做一個全神貫注的傾聽者。

2.要有耐心

孩子畢竟還小,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地聽孩子說話。不管孩子的表述是否有誤或者清楚,父母都應該耐心地聽孩子說完。

3.讓孩子把話說完

有時候,孩子說的話可能是漫無目的,甚至是天馬行空的,即使如此,父母也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把話說完。

4.不要中途打斷孩子

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說的沒有道理就打斷孩子的話語,這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5.注意眼神交流

在傾聽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和孩子面對面地交流,同時要盡可能多地和孩子進行眼神交流,這會不自覺地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6.不要急于下結論

孩子說了什么話之后,父母不要急于下結論,而要多給孩子一點兒思考的時間。

7.咨詢孩子的看法

如果父母身上發生了一些事情,可以讓孩子參與討論,讓孩子發表看法。

互動問答

我女兒璐璐的逆反心理表現得特別早。在3歲左右,正逢初入幼兒園上小班,她情緒非常暴躁,特別喜歡在家里和父母“對著干”。我喊她吃飯,她偏要玩玩具;我叫她去洗澡,她偏要看圖畫書;我讓她上床睡覺,她說陪爸爸,因為爸爸還沒睡。身為孩子的媽媽,我有一段時期也無所適從,到處打電話求教“秘方”,但并無所獲。

答:

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他們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認識事物能力的提高,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的教育觀點就會產生沖突。但對父母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

家長應該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訓斥、打罵,想辦法緩解兩輩人之間的沖突,孩子的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1)改變觀念,正確認識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應尊重孩子,多聽孩子的意見,盡量用商討的方式引導孩子,給孩子的發展創造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環境。當孩子出現逆反行為時,不能壓制他們,應允許孩子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存在這種逆反心理,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2)認真分析原因,因勢利導。當孩子出現逆反行為時,切忌打罵,而要簡單行事。要認真分析原因,針對孩子的種種表現,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并且引導孩子說出他那樣做和說的道理。如果有理由,而且正確,要鼓勵表揚;如果沒有理由,要進行疏導,明確指出或引導修正。

(3)運用游戲、娛樂轉化幼兒的逆反行為。對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逆反心理,通過不同的游戲方式予以轉化。

問:

某個幼兒園要舉行一場活動,請各位小朋友交100元錢,以下是一場令人深思的對話。

小朋友甲說:“100元算什么,1000元我也交得起。”小朋友乙說:“2000元我也交得起。”小朋友丙說:“我爸爸給我買了好幾千元錢的玩具呢,這點錢算什么?”小朋友丁說:“那點錢算什么!我家還有小轎車呢。我每天來幼兒園坐的是寶馬豪華車。”還有一些小朋友說,“我家有三層樓別墅”“我家有攝像機”“我家還有……”

答:

聽到這段對話,我們每個家長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小小年紀就愛攀比,令人深思。反思過后,會發現,其實家長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師,當他們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說貧比富時,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會學會,孩子們就會簡單地重復成人的話,模仿成人的語氣去評價自我和他人。因此,家長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攀比。

(1)當發現孩子有攀比心態時,家長千萬不可盲目訓斥或一味滿足,而應該靜下心來和孩子交流。愛“攀比”是學齡前兒童在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因為幼兒天真幼稚的天性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礎。

(2)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幫助他找出優點,培養自信心,讓孩子知道他也有讓別人羨慕的地方,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問:

先來看下面兩位媽媽的述說:

我的兒子怎么變得這么懶了,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平常都是我做家務活,今天我生病在床,要他幫忙拖一下地板都不肯。我說我生病了,你幫忙做一點,他說等你病好了再拖地吧。

唉,我女兒一有數學題不會做就問我,我說你自己動腦筋想想嘛,她就說她不會做。其實題并不難,她就是怕動腦筋。

答:

這兩個例子都在訴說著父母對孩子的不滿,或在表達心中的困惑。各個孩子的情況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懶惰。懶于做事,懶于思考。對此,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

父母的過分寵愛,反而使孩子自己原先能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難就喊爸媽,完全依賴他人。因此,父母、長輩必須改變包辦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賴他人的心理。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幫他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

2.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獨立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們而言,必須要從孩子的全部生活細節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堅持讓孩子自己做,孩子肯定能做到的。不過,父母不要下死命令,要鼓勵孩子去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五华县| 阿尔山市| 千阳县| 高陵县| 尉犁县| 山西省| 龙江县| 盐池县| 霍城县| 昭苏县| 遂川县| 莱芜市| 通榆县| 舟曲县| 常德市| 扎兰屯市| 迁安市| 蓬莱市| 广平县| 青川县| 西藏| 象州县| 司法| 汉中市| 安阳县| 邵东县| 连山| 青州市| 荆州市| 建水县| 固阳县| 禹城市| 宣恩县| 黎平县| 富平县| 保山市| 亚东县| 宜宾县| 罗源县|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