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投資原則篇
- (美)杰里米·米勒
- 634字
- 2019-01-24 09:57:19
第一章
本書用意
公司對股權(股票)的報價是一項可供利用的資產,如果你想利用的話。無論這一報價向上還是向下偏離其實際價值,你都可以利用這一差價賺取收益。
——1966年7月12日
想象一下你身處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畫面:時間是1956年早秋的一個夜晚,貓王剛剛在埃德·沙利文秀上首次亮相,入主白宮的是艾森豪威爾。這天晚上,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分校,20多位成年人將要匯聚一堂,出席“投資原則”系列課程的首場講座。講師是20多歲的沃倫·巴菲特。實際上,坐在你旁邊的正是巴菲特首批合伙人中的7位原始投資者之一——他的姑媽艾麗斯。
從本書自身角度來說,我更愿意將其看作是當年“投資原則”課程的再現,書中借鑒了“致股東的信”(剛好寫作于“投資原則”課程教授期間)帶給讀者的啟示。本書作為啟蒙讀物,通過節選上述信件中關鍵的約40篇內容,詮釋了智慧投資的基本內容。1956—1970年,經營伯克希爾公司之前的巴菲特,資本并不太多,但機遇卻是無限的。那時尚處合伙公司發展早期,巴菲特不會嫌哪個公司規模過小,他和大家一樣,幾乎會投資于各種公司。
20世紀50年代晚期到60年代,巴菲特白天做投資,晚上在夜校講課,他的姑姑艾麗斯和其他幾位最終合伙人會一道聽他講課。在學完戴爾·卡內基的課后,巴菲特克服了在公眾面前講話時的焦慮不安,而在外授課則是為了強化自己的演講能力。不僅如此,巴菲特還以他的導師本杰明·格雷厄姆為榜樣。格雷厄姆除了給他的投資者寫信,還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證券分析課程,同時運作自己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