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現實呼喚變革

第1章 源于實踐的智慧 重復打掃的清潔工與公正審判的女法官

向清潔工要智慧

重復打掃的清潔工

盧克是一家大醫院的清潔工,他曾接受過一些社會科學家的采訪。這些科學家希望了解人們構建工作的方式。采訪中,盧克提到他曾為一位長期昏迷的年輕患者連著打掃了兩遍房間。原因是第一次打掃時,患者的父親沒看到,所以他又打掃了一遍,而且一直和顏悅色。對此,他這樣解釋:

我多少了解一些他兒子的情況。他兒子入院很久了……據說是因為打架受傷而癱瘓的。他一直昏迷著……我聽說了他的遭遇,他跟一個黑人打了起來,那個黑人下手很重,這不難看出來……我負責打掃他的房間,他父親每天那個時候都在房間里陪他,但有時出去抽煙。那天我打掃房間時他出去抽煙了。我打掃完在大廳遇到他往回走,他情緒失控了,說我沒有打掃房間,說我什么也沒做。起初我想反駁,打算跟他爭論一番。但不知怎么的,我改變了主意,說:“對不起,我這就打掃。”

采訪者:你重新打掃了房間?

盧克:是的,這樣他可以看著我打掃……我理解他的心情,他兒子在這兒6個月了,他心里不好受,所以我又打掃了一遍。我不生他的氣,我能理解他。


乍一看,身為清潔工的盧克不需要什么智慧。確實如此,我們來看看他的工作描述:


〇 操作地毯及室內飾品清潔設備

〇 操作器械清潔及擦洗設備

〇 清潔地板并打蠟

〇 以清掃、撒鹽和刮擦等方式維護入口區域的清潔

〇 撿拾地上的紙片或垃圾

〇 疏通堵塞的馬桶、小便器和排水管,但不用拆卸設施

〇 用濕拖布拖地面和樓梯

〇 操作吸塵器

〇 清潔家具、箱子和室內擺設,并為其打蠟

〇 清潔鏡子、外部玻璃內側及內部玻璃兩側

〇 清潔洗手間及其設施

〇 補充洗手間物品

〇 清潔百葉窗,僅限站在地上或凳子上能夠到的高度

〇 清潔病床兩側設施

〇 整理床鋪,更換床單

〇 收集廢棄物并運送至中心位置

〇 用濕拖布拖地面和樓梯的小區域,清潔液體或食物污漬

〇 更換白熾燈泡

〇 擺放家具及其他設施

〇 收集臟床單并運送至中心位置


盧克的工作描述并沒有列出對病人的責任或關心。他的職責頗多,但沒有一項提及人。單從工作描述判斷,盧克可能在一家鞋廠或停尸房工作,而不是一家醫院。根據盧克的工作描述,他完全有理由向那位父親解釋自己已經打掃過房間了,如果那位父親還有怒氣,他可以找主管來調解。此外,盧克也可以選擇無視那個人,繼續自己的工作。當然,他也可以選擇發火來抗議不合理的要求。

但盧克卻沒有這樣做。盧克的事例表明,他的“規定”職責只是其真正工作的一部分,他要做的還包括使患者及其家人感到舒適,撫慰他們的情緒,聆聽他們的心聲。盧克的目標超出了純粹的清潔工作。

盧克的目標一定會引起亞里士多德的注意。亞里士多德極其強調醫療等領域中的實踐目標的重要性,即終極目標。醫療實踐的目標——增進健康、治療疾病、緩解病痛,需要在實踐發生的機構中具體化。醫院的主旨應是增進健康,那也是其靈魂所在。實踐者——醫護人員要清楚這一目標并用來鼓勵自己,使其成為他們的目標。為了能在工作時做出明智的選擇,實踐者的目標應確定為關心病患,并以此激勵自己,就像盧克一樣。目標正確不等于知道如何去做,徒有意愿是不夠的,還需要實踐技巧。但有了目標,就可以為抉擇提供考量的框架和指導,進而做出智慧的選擇。

目標正確不等于知道如何去做,徒有意愿是不夠的,還需要實踐技巧。但有了目標,就可以為抉擇提供考量的框架和指導,進而做出智慧的選擇。

研究人員研究盧克及其諸多同事后吃驚地發現,他們都理解且內化了這些與他們的工作描述看起來毫無關系的目標。他們實際從事的工作完全以醫療宗旨為指歸。

停止打掃的清潔工

另一名清潔工邁克告訴研究人員,他看見瓊斯先生正在大廳來來回回地踱步,于是就停止清潔大廳。因為他知道,瓊斯先生正處于大手術后的恢復階段,需要做一些必要鍛煉。夏萊恩講述的則是她沒有遵從上司的勸告用吸塵器打掃家屬休息室,因為那里有些每天都來、一來就是一整天的家屬在打盹。在這些清潔工的心中,工作就是要圍繞醫院宗旨而展開。他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醫院清潔工,而是心懷慈悲的白衣天使。


在一家以患者福祉為宗旨的機構里,他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當盧克遇到那位怒氣沖沖的父親時,他必須做出決定。而此時工作描述卻派不上用場,因為工作描述所規定的職責完全不適用這種情況,引導他的正是他賦予工作的目標。

法外開恩的智慧

公正審判的女法官

“邁克爾的案子看起來很常見,”洛伊絲·福勒法官解釋說,“被帶入費城民事訴訟刑事庭時,他是一個典型的罪犯:年輕,黑人,男性,高中輟學,無業。而審判本身對于繁忙的法官而言也同樣平淡無奇。”一年前,邁克爾揮舞著手槍,攔截了一個出租車司機,搶走了50美元。邁克爾被捕并接受審判。“毫無疑問,邁克爾是有罪的。”福勒說。她需要對其進行懲戒。她翻閱州量刑指南,里面說最少判刑24個月,法律規定得很清楚。但當福勒了解到具體情況后就改變了主意。福勒解釋道,邁克爾揮舞的手槍是玩具手槍,而且他是初犯。

雖然他為了娶懷孕的女友而高中輟學,但后來還是獲得了高中學歷。他曾工作穩定,足以送女兒去教區學校讀書,這對他們夫妻來說是很大的犧牲。就在搶劫案發生之前,邁克爾丟了工作。他因無力養家而意志消沉。星期六晚上,他沮喪地走出家門,喝了幾杯酒,然后搶劫了出租車。

福勒法官認為24個月的量刑不太合適。量刑指南中規定,如果法官能提供書面理由,則可以偏離規定的量刑。“我決定偏離量刑指南。”最后,她判邁克爾在縣監獄服刑11個半月,并允許他白天出獄工作養家。

“此外,如果他能償還那50美元,就可以緩刑兩年。我在長篇陳述中概述了減少量刑的理論依據,即本案屬初犯,沒有人受到傷害,邁克爾是在失業和缺錢的壓力下才鋌而走險的,而且他已徹底悔悟。他從未有過暴力行為,對公眾不構成危險。近一年的服刑足以使邁克爾意識到自己罪行的嚴重性。”


一邊是面對怒氣沖沖的父親,一邊是對邁克爾的適當量刑,盧克和福勒的選擇看起來有著天淵之別。福勒是法官,她的工作要求她在具體情況下闡釋一般性的法律。她要清楚法外開恩的時機和方式,還要知道如何做出適當的懲罰。對她來說,要想把工作做好,智慧必須成為核心,那也是我們對法官的要求和期待。法庭上的智慧是極其實用的,沒有智慧,福勒就做不好工作。盧克亦如此。

實踐思考

福勒以替邁克爾找到公正的懲罰為己任,她面臨著諸多選擇。所有選擇都是合法的,她必須加以遴選、權衡。沒錯,邁克爾罪當該罰,這樣社區才能免于危險。但別忘了,邁克爾也需要改造的機會,這樣他出獄后才不會再去犯罪。最重要的是,要使邁克爾的判決對其妻子和女兒造成的傷害最小,也要讓他更容易融入社會。對洛伊絲·福勒而言,審判即平衡之道。她必須在懲罰、威懾和重返社會之間加以權衡,在規定和同情之間進行取舍。


面對那名發火的父親時,盧克也不得不在相互沖突的目標中篩選。其他的選擇也是合情合理的:是實話實說,告訴那位父親他已經打掃了房間;還是勇敢些,直面他的憤怒,拒絕他的不公平要求。在此情況下,盧克必須決定如何在其中平衡。

亞里士多德清楚,要想像盧克和福勒法官一樣在機構中行事,只靠“事實”知識是不夠的。其要求不是對法律法規和工作描述的了解,而是要從一整套關于真理、正義、自由或善良的抽象原則中推演出正確的選項。對福勒和盧克而言,沒有什么一般原則可供他們在彼此沖突的目標中進行取舍、權衡。因此,他們需要智慧、實用的道德技巧。

亞里士多德強調對實踐技巧來說至關重要的兩種能力——選擇的能力和感知具體情境的能力。優秀的思考力和洞察力是實踐智慧的核心。在邁克爾的案子中,法律要求福勒解釋為何偏離量刑指南的規定。福勒詳細闡述了自己如何思考邁克爾的案子。一名出色的法官需要不斷做這些工作,以公開捍衛自己的決定。

盧克的思考背景卻截然不同——我們原本沒有指望能在他身上發現智慧或謹小慎微的責任感,但反思一下他的思考及言論,就會發現那也同等重要。

實踐思考

盧克明白不能以誠實和正直來限定那位父親,也不能針鋒相對地捍衛自己的權利。雖然盧克試圖對他遭受的不公正要求有所反應,但他馬上意識到了利害攸關之事——幫助安慰、治療病患和處于痛苦中的人。于是,盧克將這個問題理解為:那對父子處于生命中特定的艱難時刻,他要考慮的是如何關心他們、維系他們的關系,正義和公平可以改日再談。

更進一步考慮,盧克還必須清楚應該采取哪些對策。是向那位父親平靜地說自己理解他的痛苦?還是坐下與他一起討論一下他兒子的病情?盧克選擇淡然處之,而不是火上澆油。他認為處理這種情況最好且最實用的方法,就是把房間再打掃一遍,讓那位父親覺得自己為兒子做了什么。盧克巧妙地做出了反應,寬容而得體。

他們為什么那樣做

談到審慎的技巧,最先映入腦海的就是一個流程:先列出所有的選項,然后權衡利弊,最后選出最好的辦法。所有人都考慮過這種方法。工商學院的課程常把這種方法看作最佳決策模型。在我們遇到新問題或棘手的事情且有時間考慮時,這種決策之法是極其管用的。但盧克的行為令我們想到了其他的審慎技巧。

實踐思考

盧克沒有列出相互沖突的目標,也沒有權衡利弊。對盧克來說,重要的是如何界定具體情境。不合理的要求和那位父親的怒火可能使盧克認為,此事關乎誠實、權利或正義,而非他的工作內容。但事實上他卻將其看作工作的一部分,認為那符合他成為一名醫院清潔工的目標。盧克這一能力得益于他善于講故事的本事。


盧克向自己和采訪者講述那個患者的故事,講他“卷入打斗”,還有幾個月來一直照顧他的不安的父親。這個故事及其框架使盧克能夠明辨要去做什么。盧克沒有列出所有選項,也沒有單純地從一般的行為原則(如“對患者家屬要友善”)來推導如何去做。盧克講述的故事解釋了為什么那位父親的憤怒合情理且可以原諒,也幫助盧克明白了自己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框定情境和講故事的能力對培養道德技巧很重要,而運用類比和比喻以調用過去經驗的能力也必不可少。

盧克知道如何去做,不是因為他之前經歷過同樣的事情,而是因為他能提取之前的類似經歷。他清楚過去采取的措施有何結果。他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通過過去所做和未做之事來進行新的創造。

關于盧克的當機立斷我們已經談了不少,其實福勒法官用的也是相同的技巧。為了在邁克爾一案中闡釋法律,她需要的不僅是事實、法律指南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她還需要講述一個準確的故事,為邁克爾的行為和意圖賦予意義,并考慮其性格和生活背景——他穩定的家庭和工作經歷,面臨的工作危機和沮喪,罪行的本質和他對武器的選擇,以及罪行所造成的傷害,然后綜合所有這些來判斷其罪行的嚴重性和懲罰的程度。她通過提取自己過去的經驗,解讀邁克爾與其他罪犯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來了解他。

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在考慮什么是有益的行動和疑問時,當事人必須考慮該情境的不同具體場合。”能否在特定情況下找到合適的方法,取決于是否具備道德感知力。“一個具有實踐智慧的人,”亞里士多德說,“必須能感知事實。”具體的事實是我們認識行動目標的起點,若要做出正確的考慮和選擇,“一個人必須具備感知具體事實的能力”。

每天在法庭上,福勒法官面對關于被告生活及其罪行本質的大量信息,必須在洪流般的信息中進行篩選。剖析動機、厘清罪責、判斷罪行與其他案子的異同,確定對社會潛在的危險,這些任務不但需要在背景中挑選出重要信息,還需要識別特定情況的細微差異,要注意到灰色地帶,而不是簡單的黑與白——合法或不合法。

盧克每天面對的是充滿不安、張皇失措的病人,他們正體驗著相互矛盾的多重情感,他要選擇如何關心他們。就像法官、醫生、律師或教師一樣,盧克同樣需要在混雜的信息中進行遴選,發現那一刻什么是最重要的。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盧克一定要感知那位父親的所想、所感。如果盧克做不到這一點,他就找不出癥結所在,自然無從下手,對于自己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也沒有把握。盧克必須能想象出,如果與那位父親爭辯,將會如何影響他的憤怒之情和沮喪心理,而且他日復一日、滿懷希望地守夜的那份力量也會產生動搖。因此,道德想象力,即能看到不同選擇產生不同后果的能力以及對其進行評估的能力,對于感知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哲學家杜威所解釋的,這種能力表示“能夠具體地感知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并清楚可能會發生什么結果”。

框定情景和講故事的能力對培養道德技巧很重要,而運用類比和比喻以調用過去經驗的能力也必不可少。

那么,共情——能夠想象出他人所想、所感的能力——自然也是實踐智慧所需要的一種感知能力。這里的共情包括認知技巧和情感技巧,前者是設身處地感知他人所感的能力,后者是理解他人所感的能力。

盧克必須與那位父親進行換位思考,即使知道他本沒道理。如果沒有這種能力,盧克就無法講述那個故事。福勒法官也一樣。為了做出適當的審判,她需要共情,以便從邁克爾的角度來思考,并預想到讓邁克爾白天到監獄外工作會有何后果。她自問:這是毫無理性的罪行嗎?是心懷惡意的殘忍行為嗎?他是充滿敵意的人嗎?他能控制自己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情感對于道德感知必不可少,因為它就是信號裝置。那位父親的情感(“他大發雷霆”)向盧克發出了信號:有什么事不對勁了。怒氣沖沖的表情使這個信號顯而易見,但通常信號都是很隱蔽的。如果能讀懂他人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語氣語調,我們就會得到警報:出問題了,我們需要做出選擇來回應。我們自己的憤怒、內疚、同情或恥辱的情感會給我們發信號,讓我們關注所發生的事情。這聽起來可能再明顯不過,但常常是控制我們生活的規則和激勵措施在到處排擠情感,不讓它參與決策——我們不信任自己發出的信號。盧克感覺到了自己及那位父親的沮喪和涌起的怒火,并得到警告:他遭遇的情況是針對盧克自己的還是關于那位父親的。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懷疑情感是推理和判斷的大敵,事實亦如此。情感能左右我們,我們卻無法控制情感。“是魔鬼在驅使我”,情感使我們因自己的好惡而產生偏見。情感飄忽不定,因此不能作為行動的指南。情感有時太過具體:我們可能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被冤枉的病人或營養不良的孩童過于情緒化,以至于常常蒙蔽了自己對“正義”和“公平”的判斷。

實踐思考

情感差一點就戰勝了盧克,有那么一瞬間,他因為那位父親的不公平要求而心生怒火。但情感也幫助了盧克,使他查覺到了自己對那位父親的同情:“他兒子在這兒6個月了,他有點兒沮喪,所以我又打掃了一遍。我不生他的氣。”所以說,情感引導盧克做出了正確之事,這一點至關重要。盧克的情感不是隨意的,他對那位父親滿懷同情,雖然心中也有怒氣,但他控制住了自己——情感管理技巧幫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亞里士多德認為,經過適當訓練和調節的情感是實踐智慧的本質:我們可以體驗到恐懼、信任、欲望、憤怒、憐憫,不過常常是每種快樂和痛苦要么太多,要么太少,而太多和太少都不相宜。但在適當的時機,對待適當的對象,針對適當的人,出于適當的理由,以適當的方式體驗到這一切,這就是中庸之道,即美德的標志。

審時度勢,清楚具體情況下和具體條件下的相關之事,想象出他人的所想、所感,找到各種選項并想象出結果,所有這些技巧都是感知的一部分。正因為有了這種感知,我們才能識別出某一具體情境的唯一性。這一感知是“規則與具體反應、普遍觀念與個案之間的親切交談,交談中普遍清楚地表達了特殊,而普遍也因此得到了升華”。

實踐智慧要求的不單單是感知他人的技巧,還要求自我感知能力——自我評價動機,承認失敗,清楚哪些已做、哪些未做以及個中原因。從盧克身上我們可以一窺這種自我省視的重要性。“我想反駁,打算跟他爭論一番。但不知怎么的,有些東西觸動了我。我說:‘對不起,我這就打掃。’”但當我們也這樣被冤枉時,要做到這種自我省視卻并不容易,尤其當我們本身有錯時就更難了。自我批評往往是一種痛苦的斗爭,我們需要勇氣才能客觀、公正地審視自己以及自己的職責。盧克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醫院清潔工,福勒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官,他們都要具備發現自己缺點的能力,這樣下一次才能做得更好。

盧克和福勒法官幫助我們了解了實踐智慧的某些關鍵特征,總結如下:

1.明智之人清楚行動的正確目標。為了實現目標,要做出正確之舉——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

2.明智之人清楚如何隨機應變,根據具體情況權衡處于沖突中的目標,闡釋規則和原則。

3.明智之人具有感知力,懂得如何解讀社會背景,并清楚如何超越規則非黑即白的約束,看到灰色地帶。

4.明智之人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種換位思考使明智之人可以感受對他人的共情,并做出符合客戶需要的決策。

5.明智之人懂得如何使情感成為理智的盟軍,依靠情感發現相應的信號,并據此形成判斷。他能以感覺或直覺判斷什么是正確的,并當機立斷采取行動。他的情感和直覺都受過良好的訓練。

6.明智之人是經驗豐富的人。實踐智慧是一項技術,精于此道者都受過以往經歷的訓練。亞里士多德說,人們只有通過做勇敢之事才能學會勇敢,誠實、正義、忠誠、關心、傾聽和規勸亦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正蓝旗| 建阳市| 洪泽县| 普兰县| 河南省| 北辰区| 渝中区| 平阳县| 杂多县| 栖霞市| 堆龙德庆县| 珠海市| 武乡县| 开封市| 合江县| 安国市| 镇赉县| 淮滨县| 清涧县| 荥阳市| 许昌县| 堆龙德庆县| 白河县| 板桥市| 屏东县| 平泉县| 抚宁县| 额济纳旗| 铁岭县| 大同市| 历史| 油尖旺区| 白河县| 象州县| 堆龙德庆县| 临湘市| 额尔古纳市| 临城县| 南木林县|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