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P.D.切斯特菲爾德
- 我生活之目的:英美名家論人生
- 劉榮躍 編譯
- 2861字
- 2019-01-07 15:33:16
P.D.切斯特菲爾德(1694-1773),英國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曾任駐荷蘭大使、國務大臣等職,以所著《致兒家書》聞名遐邇。本書是一部教人如何在社會上處世,怎樣獲得成就的杰作。有評論者把這種父子關系比作師生關系,朋友關系,認為從來沒有一個學生得到這樣一位如此真誠、持久、慷慨和卓越的導師、哲學家和朋友。雖然這種看法未免有點極端,但我們也從中看出本書所產生的很好效果。這是一本與我國的《傅雷家書》類似的杰作,給人以極大的啟迪。本文選譯自該書第一封信。
Letters To His Son
致兒家書
信1,巴思【注:巴思,英國英格蘭西南部城市,以其溫泉著稱。】,1746年10月9日,舊輯【注:舊輯,原文O. S.,為Old Series的縮寫,指書刊等的舊輯。】
親愛的兒子:
你在從海德爾堡【注:海德爾堡,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南部城市。】到沙夫豪森【注:沙夫豪森,瑞士最北部的一州。它也是該州的首府。】的旅途中遇到種種困難,你睡在草桿上,吃黑面包,坐破舊馬車,這些都是適當的調料,因為你在旅行中必定還會經歷更大的勞累與艱辛。假如誰有心對此訓以道德,他便會將其稱之為各種意外和困難的樣本——而這類意外和困難每個人在他的人生途中都會遇到。在這一旅行中,知性【注:知性,德國古典哲學中用語,與“理性”相對。】是將你運載所必須的“車輛”;這一車輛或更結實或更脆弱,得到或多或少的修理,你的旅行也會因此或好或壞,雖然充其量你只會時而遇上一些糟糕的道路和惡劣的旅店。所以務必把那種必要的“車輛”修補完好,每天對它進行檢查、改善和加固:人人都有能力這樣做,也應該照料好它;誰若忽視不管,就應該會感到——也必定會感到——此種疏忽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我必須向你談談關于粗心疏忽的問題。你知道我常告訴你,我對你的感情并非像女人的那般柔弱,這種感情不僅遠遠不會蒙住我的眼睛,而且只會使我對于你的缺點看得更加敏銳。把那些缺點告訴你既是我的權利,又是我的責任,而改正它們就是你的責任了,受益的也是你。我對你作了仔細觀察,至今沒發現(感謝上帝)任何邪惡之心,或任何心智上的不足。可是我發現了懶惰疏忽和漠不關心,這些缺點只在老人身上才可得到原諒,他們到了人生的暮年,身心衰退,有權得到那種平靜安寧。但是一個青年應該有超凡出眾的雄心,并在這種行為當中顯得機警活躍、不屈不撓,猶如凱撒【注:凱撒(公元前100-44),古羅馬將軍,政治家,歷史家。】一般。你似乎缺少那種“vivida vis animi”【注:拉丁文,大意是“生氣勃勃的活力”。】,而正是它激勵著許多青年去超凡出眾,討人喜歡。毫無疑問,倘若沒有必須予以重視的渴望與努力,你絕不可能達到如此目的;正如沒有討人喜歡所必要的渴望與專心,你絕不可能討人喜歡一樣。我深信任何具有普通知性的人,通過適當的培養、關照和努力,都可以心想事成——除了成為一名優秀詩人外。你的最終目的是要了解繁忙的大千世界,而眼前的目標是了解歐洲一些國家的事務、趣味、歷史、政體、風俗和習慣。在這方面,任何具有普通常識的人,通過一般的勤奮與努力,都必然會表現出色。古代與現代的歷史知識,只要專心一點即可輕易獲得。地理學與年代學同樣如此,掌握它們絕不需要任何非凡的天才或創造力。仔細閱讀最優秀作家的作品,密切關注最優良的生活方式,你的講話與寫作就會清楚明白,正確無誤。這些便是你在自己的知識范圍內所特別必要的條件,只要你愿意即可擁有。我不妨明白地對你說,如果你不擁有它們我便會非常生氣,因既然你有辦法擁有卻不去努力,就只能是你自己的錯了。
假如獲得那些必要的條件一定得專心致志,勤奮努力,沒有它們你絕不會變得多么出眾,或在世上嶄露頭角,那么若欲獲得一些次要的本領它們的必要性便會減少一些——這些本領又是使你在社會上受人喜歡所必不可少的。的確,凡值得做的事,就值得把它做好;但若不專心致志,任何事要做好都不可能:我因此把這種必要的專心延及到了最小的事上,甚至包括跳舞穿著。由于習俗的原因有時年輕人得跳跳舞,所以你在學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學好,不要顯得滑稽可笑,雖然這種行為本身是可笑的。穿著也一樣,你必須穿著打扮,所以要對之留意,這倒不是為了與一個過分講究打扮的花花公子一比高底,力圖超過他,而是為了避免顯得奇異,因而讓人覺得可笑。衣服總要倍加注意穿得像當地通情達理的同齡人那樣,以免要么過于隨意,要么又過于講究,以致受到別人這樣那樣的指責。
人們常說的漫不經心的人,通常頗有弱點,或者太容易受人左右;但無論是哪一種,我深信他在同伴當中都很不受歡迎。他缺少所有一般的禮貌,好象不了解今天那些人——而他昨天還似乎與他們親密交往。他從不參加大家的交談,相反卻時時非常令人吃驚地打斷別人,仿佛他剛從夢中醒來。這就必然表明(如上所述),此人要么能力頗為有限,難以一時承受一個以上的思考對象;要么他太容易受人影響,也許會被某些重大的思考對象所徹底吸引和左右。艾薩克·牛頓【注:艾薩克·牛頓(1642-1727),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先生,洛克【注:洛克(1632-1704),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先生,以及自從創世以來的其他5、6位人物,或許享有漫不經心的權利,因為他們所從事的調查研究太需要專心致志了。但假如一個年輕人,一個飽經世故的人——他并沒有那樣的職業作為理由——也聲稱并實踐那種在同伴中漫不經心的權利,那么他的這種虛假的權利在我看來,就會因他不斷受到大家排斥而無意中喪失。無論同伴們多么輕浮,當你置身于他們當中時,不要于疏忽中顯露你的此種想法,而寧可帶著他們的口氣說話,并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弱點保持一致,切忽顯得鄙視他們的樣子。人們最不能忍受的或最不能原諒的,就是受到鄙視;傷害比侮辱容易忘記得多。所以假如你想討人喜歡而非使人不快,想受到稱贊而非遭致指責,想為人所愛而非被人憎恨,就要記住務必時刻專心致志,這可使每個人一時的虛榮得到滿足;而假如你漫不經心,使他的自尊受到傷害,那么他必然會產生怨恨,或至少對你反感。例如,很多人(我可以說所有人)都有其弱點,他們對這樣那樣的事物有自己的喜好和厭惡;因此,如果你由于某人討厭貓或干酪(這樣的反感太普遍了),或者對此顯得漠不關心,讓他發現——而你本來是能夠避免的——那么他首先就會認為自己受到了侮辱,其次會感到你藐視他,因而把這兩種情況都銘記在心。反之,你應注意滿足他的喜好,消除他所討厭的事物,讓他看到至少你對他是關心的;另外滿足他的虛榮,讓他盡可能成為你朋友,使你可以獲得較大的幫助。至于女人,給予她們相對次要的關注也是必須的,不過要按照社會習俗,采取適當辦法,以良好教養的準則行事。【注:正如對待所有的書籍一樣,對本書的某些觀點也要一分為二地看,比如并非對所有人都應去討得喜歡,要看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作者這里主要強調我們做事要專心致志而不要漫不經心。】
我對寄給你的又多又長的信件,極為懷疑它們是否能送到你手上。我因此想到你最近和我先前寄出的某些信,它們仿佛沿著風箏線被吹向高空,我們將其稱為使者。不過它們有的被風吹掉,有的被線撕破,只有少數才能沿線到達風箏。但如果我最近的一些信件確實能送到你身邊,我也會像過去一樣感到滿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