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紅白玫瑰家族起源
進入14世紀60年代,因和約的簽署英法戰事暫告一段落,征戰半生的愛德華三世開始修筑宮殿享受奢華生活,贊助文化藝術,專注于家庭事務,對諸子大行封賞,構建帝國政治新秩序。愛德華三世的王后菲莉帕,是神圣羅馬帝國埃諾伯爵的女兒,他們夫婦共育有12位子女,1362年11月國王過完50歲生日后仍在世的有5位王子和3位公主。
愛德華三世的政治安排對后世影響深遠,英格蘭原來只有伯爵沒有公爵,他為諸子首創康沃爾、蘭開斯特、克拉倫斯三大公爵領,出現了以前未曾有過的超級大貴族。繼任國王競相效仿,陸續創立格洛斯特、薩福克、約克、諾福克、薩默塞特等公爵領,給大王公撼動王權留下隱患。從長遠看,這又對英格蘭議會崛起,形成“有限君主制”起到推動作用。國王的兩位加封為公爵的兒子成為紅白玫瑰兩大家族始祖,為玫瑰戰爭埋下伏筆。
愛德華三世諸子列表(夭亡者未計入)

嘉德騎士團第一代成員黑太子,從小深受父親疼愛,除了與生俱來的威爾士親王、切斯特伯爵頭銜,1337年7歲時,父親為他創建英格蘭第一個公爵領地——康沃爾公爵領,總歲入達到8000英鎊。黑太子是英格蘭史上功業最顯赫的王儲,少年時代即隨父出征,后來獨自統兵作戰,屢屢創造軍事神話,法軍吃過幾次大虧后再不敢與之正面交鋒。鑒于黑太子早已是成熟的軍政領袖,完全可獨當一面,國王1362年又將阿基坦公國封賞給他,令他鎮守英格蘭在法領地。
興許金雀花王室有喜歡熟女的基因,黑太子不但創造了軍事奇跡,在婚姻方面同樣譜寫了驚世駭俗的傳奇。作為威名遠揚的軍事統帥,1361年黑太子已經31歲仍未結婚,他一直暗戀著比自己大兩歲的肯特的瓊——一位傾城傾國的美女,瓊的父親肯特伯爵埃德蒙是愛德華二世的同父異母兄弟,因此她是愛德華三世的堂妹,也就是說,她是黑太子的堂姑。
肯特的瓊有一段辛酸家史,其父曾與法蘭西的伊莎貝拉共謀推翻兄長愛德華二世,但在伊莎貝拉主政期間又表現出忠于自己兄長的傾向,1330年慘遭“法蘭西母狼”和情夫斬首,家產與爵位皆被剝奪。愛德華三世的父親和叔叔先后遇害,令剛長大成人的他毫無安全感,促使他發動政變推翻母后專政,愛德華三世親政后恢復了埃德蒙家族的爵銜與財產,瓊的兩位兄長襲爵不久都先后病逝,她3歲繼承家業當上女伯爵。愛德華三世把瓊接到宮廷撫養,國王與王后給予小堂妹無微不至的關愛,瓊在宮里打小就結識了堂侄,但黑太子何時戀上堂姑則無從查考。
肯特的瓊還有段傳奇婚史,1340年她12歲時春心萌動,喜歡上托馬斯·霍蘭德爵士,爵士也被她的美麗迷得神魂顛倒,兩人瞞著世人秘密結婚。隨后霍蘭德渡海出國,參加對法戰爭建功立業去了,瓊的家庭逼迫她與第二代索爾茲伯里伯爵威廉·蒙塔古結婚。根據瓊的身份,他們的婚姻應該得到國王批準方才合法,私訂終身將遭到懲處,瓊不敢把秘密結婚的事公之于眾,她擔心在外遠征的霍蘭德遭受處罰。
幾年后霍蘭德滿載財富與榮譽歸國,他參加過多次英法戰役,追隨十字軍東征,此時已經是嘉德騎士團第13位成員,國王面前的紅人。霍蘭德不甘心美如天仙的妻子落入他人之手,首先向國王懺悔秘密結婚之罪,同時懇請教宗裁決官司。索爾茲伯里伯爵又豈能讓人輕易搶走嬌妻,聞聽此事后把瓊軟禁起來。1349年,教宗克萊芒三世宣布威廉·蒙塔古與瓊的婚姻無效,應該把妻子歸還給霍蘭德,一對鴛鴦分離九年終于聚首。
1360年12月霍蘭德去世,肯特的瓊32歲守寡,盡管她跟霍蘭德已育有五個孩子,仍然是風姿綽約的少婦。但她終究是堂姑,又是結過兩次婚的寡婦,帶著一堆孩子;然而,黑太子絲毫不嫌棄,抓住機會展開攻勢。黑太子不僅是戰神還是愛神,他的擇偶觀除了用“愛情至上”來形容,已經不知該如何詮釋了。流行政治婚姻的時代,貴族們通常不會為了愛情犧牲利益,興許黑太子的地位已無比尊崇,作為國王繼承人的偉大前程具有可期性,無須用政治婚姻添磚加瓦。
黑太子與堂姑不但近親通婚還有點“亂倫”意味,違反基督教世界的習俗,首先要得到國王和王后許可,并需獲得教宗頒發的寬赦書,婚姻方才合法。雖然王后菲莉帕反對,但國王愛德華三世實在拗不過最疼愛的長子,安排他們先秘密結婚,然后派人前去羅馬斡旋,最終拿到了寬赦書,1363年初黑太子婚后就帶著肯特的瓊遷居阿基坦生活。
從黑太子開始,歷代王儲都會兼有威爾士親王與康沃爾公爵頭銜,這個慣例一直延續至今。雖然愛德華二世曾被加封為首個威爾士親王,可他在登上王位后才與法蘭西的伊莎貝拉結婚,肯特的瓊才算首位威爾士王妃,此后的威爾士親王雖有很多,但威爾士王妃并不多,因為很多威爾士親王當王儲時并未結婚。當今的查爾斯王子結婚后,外國人都稱他妻子為“戴安娜王妃”,卻鮮有人了解正式的全稱,戴安娜是第10位擁有威爾士王妃頭銜的女性,同時兼有康沃爾公爵夫人頭銜;查爾斯王子繼娶卡米拉為妻,卡米拉鑒于戴安娜的王妃名聲太顯赫,已形成固定印象,選擇用康沃爾公爵夫人頭銜。
愛德華三世的次子萊昂內爾出生在今天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人稱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早年曾隨父親遠征法蘭西,愛德華三世為他創立了爵銜克拉倫斯公爵,主責為鎮守愛爾蘭,兼任愛爾蘭總督。萊昂內爾1368年先于父親和長兄黑太子逝世,他僅有一個獨女,沒有男性后裔,家族力量比較薄弱。
三子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出生在今天比利時的根特(英語發音為岡特),稱為岡特的約翰,他是“紅玫瑰”蘭開斯特家族始祖。蘭開斯特伯爵之爵位原屬于亨利三世的次子、愛德華一世的弟弟埃德蒙的家族,第四代蘭開斯特伯爵名叫格羅斯蒙特的亨利,是愛德華三世的族兄。1351年愛德華三世晉封族兄為蘭開斯特公爵,建立英格蘭第二個公爵領,這是亨利的至高榮譽,足見國王對他的寵信。
格羅斯蒙特的亨利僅有兩個女兒,次女布蘭奇嫁給岡特的約翰,1361年亨利逝世,約翰以妻之名降格繼承岳父家的爵位,為蘭開斯特伯爵。1362年亨利長女毛德也過世,布蘭奇成為家族唯一繼承人,約翰獲得妻家全部產業,國王重新把蘭開斯特公爵頭銜賜予他,所以約翰是第二次授封的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同為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實則比岳父更為強大,他是王子,肩負統帥北境之重任,在英法兩岸擁有30多處城堡,國內的莊園遍及各郡,年收入8000~10000英鎊,躍居英格蘭貴族的富豪榜首。
四子埃德蒙出生于赫里福德郡的蘭利宮,人稱蘭利的埃德蒙,獲封劍橋伯爵,國王安排他從事對佛蘭德斯等地的外交事務,他是愛德華三世諸子中不太出名的一位。埃德蒙多年后被下任君主晉封為第一代約克公爵,他成為白玫瑰約克家族的始祖。后來埃德蒙的男性后裔與兄長萊昂內爾獨女的后裔聯姻,使得約克家族從父母兩系血統皆可追溯至愛德華三世。
五子托馬斯1355年出生在牛津郡的伍德斯托克宮,人稱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1377年加封為白金漢伯爵,多年后被下任君主升格為格洛斯特公爵。
對國事和諸子前程安排妥當后,愛德華三世介入卡斯蒂利亞(西班牙的重要前身)王位爭奪戰,英格蘭此前積累的財富消耗殆盡。能力出眾的法王查理五世勵精圖治,決心收復失地,驅逐英格蘭人,1369年重啟戰端,英法百年戰爭進入第二階段。金雀花王朝疲態盡顯,應對乏力,愛德華三世父子的身體和事業皆由盛轉衰陷入窘境。
1345年,愛德華三世把心愛的次女瓊許配給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一世之子佩德羅,當時的卡斯蒂利亞由勃艮第王朝統治,王族來自法蘭西12世紀的勃艮第伯爵伊夫雷亞家族。1348年,英格蘭船隊載著公主瓊以旅行方式前去成婚,諸多朝廷重臣、高級教士參與送親。這次出嫁可謂風光無限,光嫁妝就裝滿一艘船,100多名參加過克西雷會戰的弓箭勇士充當護衛,公主身邊帶著游吟詩人和便攜式教堂提供文娛、宗教服務。不幸的是,途中遭遇黑死病襲擊,公主與夫君還未謀面就染病亡于半道。
1350年阿方索十一世去世,其子佩德羅一世與英格蘭結成同盟。1368年正值岡特的約翰喪偶,佩德羅把女兒康斯坦絲嫁給約翰,之后他把另一個女兒伊莎貝拉嫁給蘭利的埃德蒙,愛德華三世與佩德羅的關系從原本的翁婿變成親家。
佩德羅一世1356年起與阿拉貢(西班牙的另一重要前身)國王爆發十年戰爭,因為阿拉貢國王也叫佩德羅,所以人們稱這場較量為“兩個佩德羅王的戰爭”。
阿拉貢與法蘭西結盟,支持卡斯蒂利亞佩德羅一世的異母兄弟恩里克(阿方索十一世的私生子)奪取王位,引起對方內亂,佩德羅一世自然倒向法蘭西的敵人英格蘭。1366年佩德羅一世在內戰中拋棄軍隊狼狽逃亡,丟掉了王位。他能力平庸,名聲不好,因卷入多次謀殺獲得“殘忍者”綽號,在位期間既不能對內服眾,也不能有效維護英格蘭盟友的利益。佩德羅一世逃到法蘭西找黑太子協助他奪回王位,夸下海口承諾勝利后支付27萬英鎊的報酬,這是根本不可能兌現的巨款,黑太子可能被建功立業所誘惑,或考慮到親法的卡斯蒂利亞不利于英格蘭,答應遠征。
1367年4月,黑太子在今天西班牙的納赫拉鎮大敗法蘭西與恩里克聯軍,敵人尸橫遍野,法王查理五世手下的著名將領杜·蓋蘭克被俘。評價英雄不該看他是否被俘虜過,英法戰爭進入第二階段,蓋蘭克始終擔任法軍元帥,他運用靈活的游擊戰術將法蘭西境內的英軍拖得精疲力竭,連續收復大片失土,致使愛德華三世父子奮斗一生的事業功敗垂成,蓋蘭克是法王唯一愿意不惜金錢換回的將才。
佩德羅一世復辟后無力兌現承諾,英軍未抓獲太多貴族俘虜,蓋蘭克的贖金遠不足彌補軍費支出,導致黑太子財政破產,他征集的部隊多來自阿基坦、加斯科涅等領地,領主和平民們對于戰爭未獲利還付出貢賦怨聲載道,面對查理五世逐步推進的反攻戰爭,阿基坦貴族們開始謀劃倒戈。最麻煩的是黑太子在納赫拉戰役后染上瘧疾,從此臥床不起,他的身體狀況令反對聯盟歡欣鼓舞,領地內四處起火,時至1369年初,法王已經攻進了大部分阿基坦地區。卡斯蒂利亞的情況亦很慘淡,恩里克東山再起,殺死了佩德羅一世,重新奪取王位,黑太子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救援。
黑太子試圖強撐挽回頹局,兩位弟弟約翰和埃德蒙前來援助兄長卻無濟于事。1370年9月,利摩日向法蘭西貝里公爵投降,黑太子躺在擔架上率軍前往圍城報復,攻克之后實施屠城。法軍聽說“喪門星”到來,不敢跟他對決,早就把主力撤走,倒霉的只是利摩日市民。第二年,黑太子健康繼續惡化,只得拖著病體歸國,這些年在領地內的征斂和利摩日屠殺使他既擁有威名也背負惡名。
英格蘭這邊的情況同樣糟糕,模范王后菲莉帕1369年病逝,國王在家庭、內政和外交一堆煩心事的折磨下日漸老態龍鐘。1372年愛德華三世也試圖挽回頹勢,最后一次御駕親征,率領船隊準備從海上進攻阿基坦,但因天氣惡劣只得返航,英王在阿基坦的領地已被壓縮至沿海地帶;而且英格蘭海軍已不能控制海峽,南部港口經常遭到襲擊,商人們叫苦不迭。戰神父子身體狀況衰頹至此,無力應付困局,朝廷大政和歐陸戰事都交給蘭開斯特公爵約翰處置,約翰的軍政才能弱于父兄,父兄都束手無策他又能奈何,除了拖還是拖。
愛德華三世父子早年創造一個接一個的軍事奇跡,從戰利品、贖金中獲取巨額利益,緩解了國王的財政壓力,為安撫曾為戰爭貢獻金錢和人力的國民,首次與法締結和約,之后長達十年沒有征稅。這種輝煌其實無法持久,他們鑄就的軍事奇跡使人們都認為英格蘭是一流軍事強國,“輸不起”的根子已埋藏在國人心中,把繼任君主架在高處下不來。
1369年英法戰爭再次爆發,軍事壓力立馬帶來龐大的開支需求。朝廷的財富在這些年的揮霍與戰爭中消耗殆盡,只要召開議會請求征稅,朝廷就不得不傾聽大家的抨擊和抱怨,甚至接受他們的“非分要求”;十年沒有繳稅的國民實在不習慣掏錢,不料掏了腰包不說,軍事上不斷失敗,稅還收個沒完,大家更是怨氣沖天。
蘭開斯特公爵請求教宗格列高里十一世從中斡旋,1375年與法王簽署《布魯日條約》換取和平和約期限僅一年,但代價是同意教廷在英格蘭對教士征稅,朝廷的“軟弱無能”引起普遍反感。同時,蘭開斯特公爵要求議會同意征稅,為一年后的開戰做準備。對外乞和與征稅讓議會炸開了鍋,他們把怒氣撒向國王寵信的教士和大臣,指控愛德華三世那位生活高調奢華的情婦艾莉斯,要求把他們治罪。面對議會“挑釁”,國王居然表態:“完全尊重大家的看法”,誰也想不到名震西歐的一代雄主,晚年在困局面前卻如此怯懦,向議會低下高貴的頭顱。
1376年6月,下議院發言人、馬奇伯爵的管家皮特·德拉梅爾宣布國王的內廷總管拉蒂默勛爵、國王寵信的倫敦富商萊昂斯的罪行,將他們逮捕入獄,國王的情婦艾莉斯被判驅逐出境。下院改革國王委員會,吸納了9名新的男爵,企圖通過行政官員的任命左右朝廷,國王勉強出臺了一個法規同意這些措施。雖然第二年國王與蘭開斯特公爵又設法廢除了這些改革規定,奪回了控制權,約翰還赦免了艾莉斯,將她重新召回國王身邊,但這次議會開創了彈劾國王重臣的先河。
議會正如火如荼召開之際,黑太子6月8日病逝,舉國沉浸在喪失英雄的悲痛中,人們總把挽回頹勢的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他在病床上的最后日子里,議會各派競相前往探視,試圖獲得他的支持。愛德華三世只比黑太子多停留了一年,第二年的6月21日,也與世長辭。
軍功卓越的愛德華三世父子倒是解脫了,但英格蘭的困境沒有終結,還會因為他們的離去而加劇。亂象與衰敗早已出現征兆,但國王父子擁有崇高威望和顯赫戰功,只要他們在世還不至于演變成危機,如今一切包袱都甩給了年幼的孫輩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