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四書》概說

《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被稱為《四書》,是中國古代最普及的經(jīng)典,宋代朱熹所注《四書》,被朝廷列為官書。元代恢復(fù)科舉考試時,把出題范圍限制在朱熹《四書集注》之內(nèi),明清八股取士,更是如此。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四書》都是知識分子的必讀書,只要你認(rèn)識字,又想在那個時代立足,就得熟讀《四書》。當(dāng)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那個時代了,但是這些經(jīng)典依然歷久彌新,值得我們再去琢磨。

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四書》跟人的功名利祿密切結(jié)合,學(xué)得好,最容易讓人受益。不過,其最大也是最明顯的益處還是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為任何人都對它們不會感到陌生,因為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有沒有閱讀,這些經(jīng)典中的某些觀念也會通過各種渠道潛移默化到中國人的衣食住行中,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血液中,影響著人們的為人處世、判斷思考。

另外,從政治的角度來講,它又與政治勢力,與文化教育、典章制度等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結(jié)合也存在弊端,最明顯的是會讓這些學(xué)問變得比較功利。比如,這些經(jīng)典的某些理論一旦跟某個專制王朝的政治目的結(jié)合,就會變味。歷史上很多帝王都曾利用《四書》或者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來做其政權(quán)“保鏢”,最典型的就是漢武帝時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在這種時候,《論語》中某些成為人民喉舌的話語,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微言大義”的真相,就被扭曲變形了。

自古以來,狹義上的經(jīng)書是《五經(jīng)》,即《詩》、《書》、《禮》、《易》、《春秋》。至于那部《樂經(jīng)》,一直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公案,是曾經(jīng)有過,還是壓根兒就沒有?抑或后來失傳了?沒人知道,所以“六經(jīng)”之說只是個虛名;也有人說《樂經(jīng)》本來就不是文字,只是《詩經(jīng)》的配樂,雖然經(jīng)過了很多人的回溯考證,但至今仍是個懸而未解的謎。《四書》本來不能算作經(jīng),至南宋才有所謂的《十三經(jīng)》的說法,它們分別是:《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把《論》、《孟》、《學(xué)》、《庸》這四本書都收進(jìn)去了。

《四書》是《論》、《孟》、《學(xué)》、《庸》的合編,以整體的名稱出現(xiàn),跟宋代朱熹有關(guān),朱熹為了幫助人們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從儒家經(jīng)典中精心節(jié)選出四本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并刻印發(fā)行。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書》影響深遠(yuǎn),我在開頭就已經(jīng)說過。其中的《大學(xué)》、《中庸》本來不是經(jīng),它們和《禮經(jīng)》有關(guān),《禮經(jīng)》是《禮記》、《儀禮》、《周禮》的合稱,《禮記》實際上是《禮經(jīng)》的一部傳?!抖Y記》共有一百三十篇,傳世的所謂的《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大戴”指西漢今文學(xué)家戴德,“小戴”是戴德的侄子戴圣。大小戴《禮記》主要內(nèi)容還是在解釋禮,當(dāng)然,里面也有很多精彩的篇章,大家熟悉的“大同”思想就是《禮記·禮運篇》里的一節(jié)?!吨杏埂?、《大學(xué)》本來都是《禮記》中的一篇,因為這兩篇的哲學(xué)意蘊(yùn)深厚,而且體系完備——從形而上談到形而下,從修身、齊家、談到治國、平天下,既嚴(yán)密又實用,所以到南宋時,朱熹就憑借自己的學(xué)術(shù)地位,把《中庸》、《大學(xué)》從《禮記》中抽了出來,跟《論語》、《孟子》并列成了《四書》。朱熹認(rèn)為這四部書最能代表整個儒家思想,才把它們編在一起。

《四書》中的《論語》從先秦就開始流傳了,內(nèi)容就是孔子和弟子所發(fā)表的言論。《四書》的主體還是《論語》,還是孔子思想。因為孟子曾明確表態(tài),在那么多的圣賢里,他最心儀、最尊崇的就是孔子。一方面他們都是山東人,離得很近;另一方面兩人的志趣也很投合。但是《論語》和《孟子》,若以先秦的經(jīng)、史、子、集來論,只能算“子書”,和《老子》、《墨子》、《韓非子》一樣,本屬一家之言。但到南宋時把它們當(dāng)成“經(jīng)”來看待了,它們的意義就擴(kuò)張了,影響力自然就大了。換句話說,《論》、《孟》都是從儒家的祖師爺——孔子的思想中延伸出來的。這其中更主要的原因是,孔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特別像一道堤壩,他之前所有對經(jīng)的解釋都由他在晚年做了一次總整理,那是一項規(guī)模浩大、獨具匠心的編輯工程,叫刪、訂、贊、修,即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修《春秋》。所以,《四書》跟孔子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學(xué)《易經(jīng)》的人都知道,《易傳》中,尤其是《系辭傳》和《文言傳》里,有很多“子曰”。然后,孟子說其私淑孔子,整部《孟子》,當(dāng)然也是在發(fā)揚(yáng)光大孔子的思想?!洞髮W(xué)》、《中庸》就更是如此,里面也有很多“子曰”。

按照過去的講法,無論是孔子的徒子、徒孫編寫的,還是記述的,都是孔子思想的組成部分。像《中庸》是孔子的嫡孫子思編的??桌戏蜃拥膬鹤硬辉趺闯錾?,可他的孫子很優(yōu)秀。夾在祖孫之間的兒子伯魚就顯得有點尷尬了,一方面是子以父貴,另一方面是父以子貴,大家如果到山東曲阜的孔林去,就會看見他們祖孫三代的墓是在一起的,孔老夫子的墓在最后,表示其最受尊崇,前面是兒子伯魚的墓,還有孫子子思的墓,那叫攜子抱孫。子思確實很優(yōu)秀,《中庸》這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著作,就是他編撰的。

另外,《大學(xué)》是孔門七十二賢中的曾參編的。換句話說,《中庸》和《大學(xué)》的編撰者一個是孔子的徒弟,一個是孔子的孫子,都是以孔子的思想作淵源來闡發(fā)的,所以,《四書》說到底都是在闡揚(yáng)孔學(xué)。又因為孔子跟《五經(jīng)》的關(guān)系也很密切,他不只是費心整理,而且是帶有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地整理,所以《四書》、《五經(jīng)》合起來就有九部了,實際上不止九部,因為《春秋》又分三傳(左氏、公羊、谷梁),又有所謂的“三禮”(《禮記》、《儀禮》、《周禮》),再把《孝經(jīng)》(《孝經(jīng)》傳說是孔子自作,曾參整理,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后人附會。清代紀(jì)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于秦漢之際)、《爾雅》(《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tǒng)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是疏通包括五經(jīng)在內(nèi)的上古文獻(xiàn)中詞語古文的重要工具書)拉進(jìn)去,所以就有了《十三經(jīng)》之說。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經(jīng)典以儒家思想為主,中國最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就是儒家思想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潢川县| 吉木萨尔县| 治多县| 诏安县| 贵港市| 阿克| 华安县| 新邵县| 巴里| 惠来县| 江口县| 永宁县| 鹤庆县| 易门县| 定结县| 新竹县| 措美县| 周至县| 仪陇县| 丘北县| 惠来县| 威海市| 隆安县| 偃师市| 嘉义县| 重庆市| 额济纳旗| 林甸县| 青龙| 郧西县| 平泉县| 东乡| 金溪县| 冀州市| 金堂县| 方正县| 鹤庆县| 肥西县| 博白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