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兵智部總序
【原文】
馮子曰:忠武論兵曰:“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愚以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嚴也。為將者,患不知耳。誠知,差之暴骨,不如踐之問孤;楚之坑降,不如晉之釋原;偃之遷延,不如菪之斬嬖;季之負載,不如孟之焚舟。雖欲不仁、不信、不嚴、不勇,而不可得也。又況夫泓水之襄敗于仁,鄢陵之共敗于信,閬中之飛敗于嚴,邲河之縠敗于勇。越公委千人以嘗敵,馬服須后令以濟功,李廣罷刁斗之警,淮陰忍胯下之羞。以仁、信、勇、嚴而若彼,以不仁、不信、不嚴、不勇而若此。其故何哉?智與不智之異耳!愚遇智,智勝;智遇尤智,尤智勝。故或不戰而勝,或百戰百勝,或正勝,或譎勝,或出新意而勝,或仿古兵法而勝。天異時,地異利,敵異情,我亦異勢。用勢者,因之以取勝焉。往志之論兵者備矣,其成敗列在簡編,的的可據。吾于其成而無敗者,擇著于篇,首“不戰”,次“制勝”,次“詭道”,次“武案”。岳忠武曰:“運用之妙,在乎一心”。武案則運用之跡也。儒者不言兵,然儒者政不可與言兵。儒者之言兵惡詐;智者之言兵政恐不能詐。夫唯能詐者能戰;能戰者,斯能為不戰者乎!
【譯文】
岳忠武的兵法說:“仁智信勇嚴,為將用兵者缺一不可。”我個人以為,最重要的還是“智”——智慧。
智慧是一種明澈無比的理解,由此可生發出對仁、信、勇、嚴的深刻理解。帶兵作戰能以智慧為本,則想要不仁不信不勇不嚴也不可能。
歷史上的戰爭,有不戰即勝的,有百戰百勝的;有正大光明的獲勝,也有以詐取勝的;有以沒有前例的戰法獲勝,更有仿效古人兵法而獲勝的。天時不同,地利不同,敵情不同,因此對敵作戰的方式也不同。這種種應敵獲勝的方法如何選擇,便靠智慧。
歷史上的兵書不乏,其成敗得失也都有明確的記載,我這里只實錄歷史上一些用兵不敗的故事,分為“不戰”、“制勝”、“詭道”、“武案”四卷。岳忠武說:“運用之妙,在乎一心”。這些故事便是巧妙運用的真實例子,或可供做印證啟發之用。
儒者不屑談軍事,這正是儒者沒能力談論兵法的緣故。儒者總說用兵不可詐勝,但真正有用兵智慧的人,正唯恐不能想出各種詭詐的作戰方法來。只有能行詐的人才能作戰,而亦唯有能戰的人,才能消弭天下的兵災戰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