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味三湘
  • 范命輝
  • 1514字
  • 2020-04-17 10:16:20

沙坪水煮雜魚

這是一種精致的吃法。

小刁子魚、小鯽魚、小黃鴨叫、小嫩子魚,一律文火香煎兩面轉色,青椒切圈、姜拍扁切碎、蒜切段,煸香,放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細煮,煮出白色濃湯,再撒入紫蘇、鹽、醋,一頓雜煮就成了我們要的水煮雜魚。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在寒潮席卷星城的“雨水”節氣,我們在湘繡之鄉沙坪覓食。雨水時節天氣變化無常,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心神不安,應心靜平和、舒暢為上。少吃生冷食物,多食韭菜、香椿、百合、山藥、芋頭、藕、蘿卜、甘蔗等。看菜點菜,小炒山藥、百合炒韭菜、水煮雜魚……一一點來。

老鄉的水煮雜魚用火鍋上席,泥爐炭火驅走了寒潮,也滾燙著雜魚,有一種“一滾當三鮮”之妙。老鄉用的是河水煮河魚,雜煮的味道純真、鮮美,怡曠舒爽。

先喝一口雜魚湯,香腴濃鮮。再吃那魚,條條嬌小鮮嫩,各富豐滋。小鯽魚吃起來雖刺多,但肉軟嫩,而且富含蛋白質;黃鴨叫充滿野性,一條魚整排獨刺肉緊細嫩,火候到位的小魚放進口里從頭嗍到尾,肉刺自然滑落分開,滿口鮮滑;刁子魚形如柳葉,肉質嫩美,小心細品,也是鮮滋滋的。

千百年來,勤勞的沙坪人創造并傳承了湘繡,成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在他們看來,水煮雜魚和湘繡一樣普通尋常,雖然是一味樸實的鄉村生活食俗,也要用心烹調。或許,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成就了湘繡的精致與非凡。

這樣的吃法,在城市里,湘府曲園也有。一口美味下肚,回望窗外,九曲回廊,荷塘月色,鳥語花香,美景美食醉人醉心。

湘菜中的魚,特別講究一個“鮮”字:嫩鮮、干鮮、咸鮮、辣鮮、肥鮮。這正如清代名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的:“食魚者首重在鮮,次則及肥,肥而且鮮,魚之能事畢矣。”

為了“鮮”,代代湘廚可謂敬業盡責,不舍追求,精益求精,吃法繁多。從烹調技藝不同分,有燒、煮、炒、燜、煎、蒸、熘、炸、烤、汆、酥等吃法。

“煮”是湘人最經典的吃法:青椒煮,微辣而鮮;蘿卜絲煮,微甜清鮮;豆腐煮,嫩香出鮮;酸泡菜煮,酸中添鮮,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湘菜大師陳杰說,魚煮的時間越長,味道越濃。俗語“魚煮千滾,越煮越緊”,“千燉豆腐萬燉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煮魚”重在火候,講究嫩鮮,強調本味。蘇東坡“煮魚”煮出本味就有一招。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曾教過一招“清水煮魚”的方法:“取筍、蕈、菘心與鱖相對,清水煮熟,用姜、萊菔汁及酒三物等,入少鹽,漸漸點灑之,過熟可食,不敢獨此味,請依法作,與老嫂共之。呵呵。”不難看出,蘇東坡教給友人的“清水煮魚”強調的就是取筍、鱖、蕈、菘的本味鮮。

這些技藝烹制出的魚肴,或嫩、或香、或辣、或酸、或脆、或酥,一菜一味,百魚百味。

這樣的美味,其實是早年長沙鄉下干塘時老鄉們的飲食發明。

每到村上干塘捉魚那天,全村大小全出動,看的看熱鬧,車的車水,捉的捉魚。大魚是村上負責的大人們捉。捉大魚的時候管得很嚴,塘邊畫有警戒線,閑雜人員不得進入。一旦大魚捉完,水塘開放,圍觀的男女老少一齊跳入水塘中捉小魚。運氣好的,技術高的,很快就能捉上半桶子小魚:刁子魚、鯽魚、泥鰍、鱔魚、黃鴨叫、大河蝦、螃蟹等,品種繁多。有的甚至弄出個團魚來,那時的村民似乎對團魚不太感興趣,誰要就會給誰。但那桶子里的小雜魚誰都不會給。留著干什么?為的是回家一頓雜煮。這幾乎是鄉親們難得的一年一次的牙祭美食。

那一天,村子里的山坡上的野紫蘇最受青睞,煮雜魚的最佳搭檔,去腥提鮮,老鄉們都會摘上一把。還有,誰家園子里的青椒長得好,就到誰家的園子里摘辣椒。為什么這么喜歡雜魚?只因每家每戶捉到的每個單一品種的魚不足以單獨做一份菜。誰料把所有的小魚弄到一起,一頓雜煮,湯鮮味厚。

當年的充饑牙祭,現在的懷舊玩味。這是饑餓獵物的遺產、跨時空的記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苏州市| 凌源市| 齐齐哈尔市| 萝北县| 丹寨县| 呈贡县| 武功县| 永仁县| 萍乡市| 贵定县| 铜陵市| 乌拉特前旗| 临潭县| 五指山市| 闸北区| 社旗县| 松溪县| 灵璧县| 民权县| 龙井市| 四平市| 滦南县| 蒲城县| 绥德县| 邹城市| 策勒县| 来安县| 封丘县| 曲松县| 无极县| 湘潭市| 临西县| 五莲县| 寿光市| 肥西县| 成武县| 项城市| 夏邑县| 阿拉善盟|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