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二時辰養生與子午流注

何謂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醫圣賢發現的一種規律,是指人體中的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于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現代時間生物學證明,人體生命現象、生理活動都具有相對穩定的時間節律性,包括季節、晝夜等節律。有人稱此為“生物鐘”,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條經脈在十二個時辰中的盛衰規律,有序地聯系起來,又通過人體的五臟六腑與十二經脈相配的關系,預測出某臟腑經絡的氣血在某個時辰的盛或衰,環環相扣,按照氣血的盛或衰來進行治病養生,使治病和養生都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流注遵循陰陽變化的規律

《針灸大成·論子午流注》說:“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說,子代表陽生,為陽氣之首,流代表陽生的過程;午代表陰生,午為陰氣之初,注代表陰藏的過程。它含有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運動規律。《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說:“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意思是白天陽氣盛,機體的生理功能以興奮為主。黑夜陰氣盛,機體的生理功能以抑制為主。機體通過陰陽消長的不斷平衡,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人體的活動符合此規律時,身體處于自然的狀態,有消耗也有補充。如果破壞此規律,則只有消耗,生命就會處于能量加速損失狀態。

子午流注將人體氣血運行比擬為水流。從子時到午時,隨著時間先后不同,人體陰陽盛衰,營衛運行,經脈流注,時穴開闔,都與自然界同樣具有節律變化。陰陽各經氣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時間。氣血盈時而至為盛,過時而去為衰,逢時為開;過時為闔,定時開穴,方可有效地調和陰陽、糾正機體偏盛偏衰。子午是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也是陰陽轉化的起點和界線。

一日十二個時辰,人體氣血一個時辰流經一條經脈,其流經次序是:寅時肺經—卯時大腸經—辰時胃經—巳時脾經—午時心經—未時小腸經—申時膀胱經—酉時腎經—戌時心包經—亥時三焦經—子時膽經—丑時肝經(表3),最后再流入肺經。首尾相接,如環無端。

表3 十二時辰及其氣血流經的順序

地支與五臟六腑相配:子膽、丑肝、寅肺、卯大腸、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腸、申膀胱、酉腎、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與五臟六腑相配: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

子午流注用于養生防病

在每天的十二個時辰中,從亥時(21∶00)開始到寅時(5∶00)結束,是人處于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一面時間,此時陰盛,陰主靜,所以人體要在安靜的狀態中休息入眠。此時正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要有充足的睡眠,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又如,有的人工作、應酬繁忙,經常半夜兩三點才睡,時間久了就會有頭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適、食欲差等癥狀。這是因為,晚上11∶00至凌晨3∶00行的是膽經及肝經。此段時間不能靜臥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約肝之陽氣升騰,肝陽上亢,肝火上升,以致頭痛目赤、頭暈不適。同時由于肝木旺盛,克傷脾土,影響脾胃功能,因而會有脾胃不適、食欲差等癥狀。所以,根據子午流注法,利用人體經脈隨著時間的不同而盛衰開闔的變化,把握好養生的規律,對提高、改善人的身體素質、延年益壽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子午流注用于指導用藥

根據子午流注的理論,通過對人體內部活動節律性的認識,中醫總結出擇時用藥的重要性,認為給藥時間與療效高低及毒副反應的輕重有密切的關系,臨床可根據各個藥物的藥性特點、臟腑經絡的盛衰以及氣血運行的生理時鐘擇時用藥,當藥物的藥性特點與人體生理活動的晝夜節律相同步,也就是選擇了病人的最佳用藥時間,就會使藥物充分發揮藥效,病情就會更快好轉,就能獲得“藥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陽藥用于陽長之時,陰藥用于陰長之時,升藥用于升時,降藥用于降時。凡是需要借助人體陽氣來扶正祛邪的,如扶陽益氣,溫中散寒,行氣和血,消腫散結等方藥,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過緩者或心率過速者可在上午11∶00服藥。需要借陰氣祛邪的,如滋陰補血,收斂固澀,鎮靜安神,定驚熄風,清熱解毒等方藥,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臨床上證明,寅時(肺經旺),有肺病的人此時癥狀加重,所以,劇咳或哮喘或發燒者,寅時(3∶00—5∶00)給藥比白天常規服藥效果好。皮膚病人的外用藥晚上用藥比白天用藥效果顯著。用滋陰藥治失眠不寐,入夜一次服用效果佳,而分為早晚兩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藥時如病情不是急癥,可于中午以前陽分時間給藥,順應陽氣浮升有助于藥力驅邪祛病。而瀉下藥則遵“日晡人氣收降”之論,入夜前服用。

子午流注用于針灸取穴

臨床醫學中應用最廣的要數子午流注指導針灸取穴。狹義地說,子午流注就是中醫的時間針灸醫學,也叫最佳時間針灸法,是中醫針灸醫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臨床可根據氣血盛衰的病理表現、穴位開闔的時間施以補瀉手法,以協調陰陽氣血的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它是將很多因素綜合運用在針灸取穴上,以達到最佳療效的一種獨特的古典針法,具有施針安全、療程短、效果顯著等優點。

據近年實驗研究數據顯示,子午流注針法的治愈率遠遠高于常用的普通針灸法,尤其對一些慢性疑難頑癥,往往效如桴鼓。例如,咳嗽、胸滿、氣喘等癥為手太陰肺經病癥,肺屬金,它的母穴是屬土的太淵穴,子穴是屬水的尺澤穴。如果肺經邪氣實,就在肺氣方盛的寅時,取尺澤穴行瀉法;如果正氣虛,則應在肺氣方衰的卯時取太淵穴行補法。

目前臨床常用的子午流注針法有納干法、納支法兩大類。此外尚有運用古代九宮八卦學說,結合人體奇經八脈氣血會合按時取穴的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但這些方法的應用,要有堅實的針灸理論基礎,在熟記人體穴位的基礎上,還要熟練運用相關歌訣和推算方法,極具專業性,不在此贅述。

十二經補母瀉子穴位見表4。

表4 十二經補母瀉子穴位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說明飲食應該定時定量、不偏食,早睡早起,加上適當的體力勞動、運動,節欲,適應四季生、長、收、藏的運動變化規律,以保持機體內外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安享天年,長命百歲。

疾病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又不愿意改變,得病就成必然的了。養生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靠每天的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黔南| 长泰县| 左权县| 揭东县| 通州市| 出国| 武威市| 固始县| 长乐市| 马山县| 怀宁县| 子洲县| 无锡市| 大埔区| 龙岩市| 仪征市| 德昌县| 汉沽区| 郓城县| 武乡县| 故城县| 云南省| 武邑县| 土默特右旗| 新龙县| 宁陕县| 西峡县| 青田县| 杭锦后旗| 喀喇沁旗| 北辰区| 临沧市| 灵台县| 浮山县| 舟曲县| 宁城县| 宁强县| 栾川县| 南部县|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