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健康飲食原則

在健康飲食原則中,主要包括養生飲食原則、清淡飲食原則、低碳飲食原則和節日飲食原則等。

①養生飲食原則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陳明教授總結了如下的中醫養生的飲食原則。

(1)食要早:這就是到了飯點得吃飯。從中醫學的角度講,上午7~9點是胃經當令的時候,所以早飯最好安排在這個時間。中醫還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晚飯也盡量早吃,最好在晚上7點以前吃晚飯,這樣才不會給胃腸增加負擔。

(2)食要少:古人常說:“飯吃八分飽,少病無煩惱”,就是說每餐飯要留一兩口,給肚子兩分的空間。《黃帝內經》也提倡“飲食有節”。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饑餓,其壽命將會增長20%~30%。

(3)食要暖:中醫說,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惡寒,所以要避免寒涼食物的刺激,要吃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燙食,如果經常吃過燙的食物則會損傷食管,這是食管癌的誘因之一。

(4)食要緩:食要緩,一是要細嚼慢咽,這樣可以充分吸收營養、保護胃腸、促進消化等。二是強調要把吃飯當成一件愜意的事情,別吃得太累。

(5)食要淡:這就是要少油少鹽少加工。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個淡字,是因為中國人現在食鹽和食油量都超標,由此引發的高血脂、高血壓等病正在增多。

(6)食要軟: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軟不吃硬”,所謂“硬食”,除了指堅硬的果實類食品(如堅果)外,還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膩一類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②清淡飲食原則

要遵循清淡飲食原則,主要是做到以下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1)一個水果:每人每天吃含維生素豐富的新鮮水果至少1個,長年堅持會收到明顯的美膚效果。

(2)兩盤蔬菜:每天應吃兩盤品種多樣的蔬菜,其中一盤蔬菜是時令新鮮的、深綠色的。最好生食一些大蔥、番茄、涼拌芹菜、蘿卜等,避免加熱時破壞維生素,蔬菜的實際攝入量保持在400克左右。

(3)三勺素油:每天烹調用油限量為3勺(約25克),而且最好食用植物油,可光潔皮膚,保護心血管健康。

(4)四碗粗飯:每天吃4碗雜糧粗飯,能夠壯體、美身段。

(5)五份蛋白質食物:每天吃肉類50克(最好是瘦肉);魚類50克;豆腐或豆制品200克;蛋1個;牛奶或奶粉沖劑1杯。這種以低脂肪的植物蛋白質配非高脂肪的動物蛋白質的方法,既經濟實惠,又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相對較少,是公認的健康飲食。

(6)六種調味品:盡量用醋、蔥、蒜、辣椒、芥末等調味品調味,可提高食欲,解毒殺菌,舒筋活血。

(7)七杯白開水:每天喝水不少于7杯(每杯200毫升),以補充體液,促進代謝。

③低碳飲食原則

低碳飲食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健康研究成果,他們發布了低糖碳、低血糖生成指數(GI)、高營養的食療方法,倡導適當提高蛋白質和好脂肪的攝入量,減少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多吃低血糖生成指數、高營養成分的食物。低碳健康飲食應遵循下列原則。

(1)戒掉含糖飲料:含糖飲料有很多不良作用,它們大多數含有極低的營養成分,對解渴和飽腹也沒什么幫助。

(2)開始加大蔬菜份額:很多人在進行低碳飲食時吃大量的蔬菜,但營養學家認為,最好不要食用那些含有淀粉的蔬菜,如土豆、玉米等。其實大部分蔬菜都含有豐富的、對身體有益的碳水化合物。

(3)增加好脂肪的攝入:脂肪會令人產生飽腹感,人們不會在不知不覺中吃得過多。人體需要脂肪來進行良好的運轉,但要摒棄那些飽和脂肪,而選擇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堅果油、鱷梨、魚油和亞麻籽油等。

(4)確保攝入足夠蛋白質:要攝入足夠蛋白質,不要擔心攝入過多。事實上,蛋白質會令人有所節制,因為你實在無法吃得太多,那么你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自然就會減少。

(5)應重視質量而不是數量:健康的飲食,不是嚴格限定了每類食物的比例,而在于對食物的質量要有清楚的考慮。如一小塊優質的巧克力比一大塊劣質的巧克力更能給人帶來滿足感,對身體也會更加有益。

(6)選擇糙米而不是精米:應選擇全麥面包而不是白面包。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選擇那些帶麩皮的谷物。有的人就是選擇“無精制飲食”作為削減碳水化合物的簡單方式——無馬鈴薯、無精米、無面粉。

(7)慢慢轉變:從高碳水化合物向低碳水化合物慢慢轉變,如嘗試一下高纖維低碳水化合物的早餐,吃零食時,應將爆米花換成一小袋堅果等。

(8)消除低碳飲食誤區: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同時,還要注意消除低碳飲食誤區。人們只要善于調節,對飲食進行合理的搭配和選擇適當的替代品,就有可能長期地堅持低碳健康飲食。

④節日飲食原則

現代人的日常飲食條件,似乎天天在過節。然而,中國人的春節卻要大魚大肉,進行各種聚餐,這必然使很多人攝取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等過量,從而導致因飲食引起的各種健康問題,因此,在節日人們應堅守下列的節日飲食原則。

(1)食至八成飽:節日飲食一定要堅守“八成飽原則”,尤其是晚餐更要少吃。切不可貪吃,應保持飲食平衡,才有益健康。專家指出,吃七八成飽完全能夠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和其他營養物質需要。吃得太多,反而會增加胃的負擔。中醫學認為,胃是“后天之本”,沒有胃的正常工作,就不能容納營養物質,輸送營養精華。如果經常使胃處于過飽狀態,就會造成胃的許多慢性病變。

人們在節日期間,如果過多地應酬、家宴等,就容易進食過多的脂肪、糖、蛋白質等,而導致代謝紊亂綜合征——血脂增高、血糖異常、尿酸升高。

吃得過飽、過分肥甘厚膩,還會誘發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等。如果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慢性膽囊炎等,在節日期間更要注意飲食清淡,不可吃油膩飲食,要吃得少一點,容易消化一點,更不要吃刺激性食物等。

必須確保主食的用量,不可菜肴代主食,也不能用零食代替,主食還應配用粗糧。

海鮮應吃熟的,不要吃生的,若生的吃得多,很可能會感染寄生蟲病,而危害健康。

(2)飲以茶代酒:有脂肪肝的人不要喝酒,否則易造成肝硬化。年齡大的人喝酒更會加重動脈硬化等。年齡不大的人可飲點黃酒或葡萄酒,但應避免飲酒精含量高的白酒。可以茶代酒,但茶不能太濃,以免導致胃的不適。

(3)果擇而選之:水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糖、有機酸等,對人體的代謝很有幫助,故人們須每天吃水果。人們對于水果的食用,不能完全憑個人愛好選擇。因為水果有溫、涼性之分。如橘子性溫,多吃會上火;生梨性寒涼,多吃會傷脾胃;蘋果含鞣酸多,多吃會便秘;草莓、杏子等含草酸、金雞鈉酸等,代謝后產生過多的酸性物質,甚至引起酸中毒;柿子多吃會使腸液減少,而引起大便干結等。瓜子、花生、栗子等,少量食用對防止高血脂、動脈硬化有一定好處,但其熱量高,不能吃太多。瓜子多吃會上火,引起口腔潰瘍。栗子多吃,則會引起腹脹等。體質虧虛大便燥結的老年人可吃些核桃、芝麻、香瓜子等補益肝腎,潤腸通便。血虛氣少,頭暈怕冷的婦女可用赤豆、桂圓、大棗煮湯。糖尿病人可適當吃點木瓜、獼猴桃、山藥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和龙市| 竹山县| 徐汇区| 彭州市| 合阳县| 资中县| 江川县| 沁阳市| 桐乡市| 肃宁县| 娱乐| 芮城县| 高阳县| 靖远县| 三原县| 石渠县| 中超| 米脂县| 阳高县| 天柱县| 赣榆县| 庆阳市| 将乐县| 宜宾县| 普兰店市| 通州区| 建瓯市| 英德市| 株洲县| 历史| 伊春市| 万宁市| 紫云| 潼关县| 关岭| 南宫市| 成武县| 黑水县| 曲靖市|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