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叢書:名人用藥與中醫
- 胡獻國
- 763字
- 2019-01-10 18:39:33
十一、夏白眼與橄欖
歷史溯源
夏白眼,生卒年不詳,明宣德年間人,因擅長橄欖核雕之技,被譽為“一時圣手”。據明·高濂《遵生八箋》載:夏白眼“能于烏欖核上刻十六娃娃,每一娃娃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鷺,其蟠曲飛走之態,成於方寸小核。求之二百余年僅一人耳”。當時的皇帝朱瞻基酷愛核雕,因此對他極為賞識,稱夏白眼的核雕作品為“一代奇絕”。
在《圣經》中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地被洪水淹沒,留在方舟里保全了性命的諾亞,一天放出鴿子,探測洪水是否已經退去。當鴿子回來時,嘴里銜著一枝新摘下的橄欖枝。諾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就回到陸地上。后來,人們就把鴿子和橄欖枝當作和平的象征。
橄欖,別名稱“青果”。這是因為一般水果初生時是青色的,熟時變了顏色;而橄欖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顏色。橄欖又稱為“忠果”、“諫果”,這是因它先苦后甜的特別韻味有同于古代忠臣苦諫的性格而稱名的。核果呈橢圓形或紡錘形,果皮綠色,成熟后淡黃色,果核堅硬。
中醫觀點
橄欖,又名青果、青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實。中醫認為,本品性味甘、酸、平,歸脾、胃經,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之功,適用于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河豚魚、鱉中毒所致的中毒及酒精中毒;本品有治骨鯁之功,適用于魚骨鯁喉。《日華子本草》言其“開胃,下氣,止瀉”。《本草綱目》言其“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營養分析表明,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鈣、磷、鐵等,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尤適用于婦女、兒童食用。橄欖油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因而可減少患心血管病的機會;橄欖油中多酚類是高效防氧化劑,有益于脂肪代謝。秋冬季節,每日嚼食2~3枚橄欖,有利于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兒童經常食用,對骨骼發育大有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