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將立事,正彼天植①,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②。三經既飭,君乃有國。
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驟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眾之所忿,置不能圖。舉所美,必觀其所終,廢所惡,必計其所窮。慶勉敦敬以顯之,祿富有功以勸之,爵貴有名以休之,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③,旦暮利之,眾乃勝任。
取人以己④,成事以質。審用財,慎施報,察稱量。故用財不可以嗇,用力不可以苦。用財嗇則費⑤,用力苦則勞。民不足,令乃辱⑥;民苦殃,令不行。施報不得,禍乃始昌;禍昌不寤,民乃自圖。
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民畏而懼。武威既明,令不再行。頓卒怠倦以辱之,罰罪有過以懲之,殺僇犯禁以振之⑦。植固不動,倚⑧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
法天合德,象地無親,參于日月,伍于四時。悅在施有,有眾在廢私,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修長在乎任賢,安高在乎同利。
[注釋]
①天植:指君主的心志、意志而言。②嗣:古通“”。“”,古“治”字。③鄉風:趨從教化,或趨向好的風化。鄉,通“向”。④取人以己:取用于人要比照自己。⑤費:通“拂”,反抗。⑥辱:讀為“縟”,繁復。⑦僇:通“戮”,殺戮。振:通“震”,震懾。⑧倚:古通“奇”,此處指行為乖異。
[譯文]
凡是要建功立業,首先要端正君主的心志,其次是不違反風雨來到的天時,第三是使各階層的人們都得到很好的管理。這三個方面都整頓完備以后,君主才能夠保全國家。
不能因個人喜好而獎賞,不可因個人憤怒而殺害。因為喜歡而獎賞,因為憤怒而殺害,人民就會心生憎恨,政令就會廢棄。政令經常不通暢,人心就向外;有外心的人向外拉幫結派,混亂就開始產生。在很多人憤怒之下,少數人難以采取方法來應對的。推行喜歡的事,一定要預算到事情的結束;廢棄厭惡的事,一定要顧及到事情的后果。獎賞老實的人以顯示表彰,把賞賜頒給有功的人以表示鼓勵,把爵位給予有名望的人以顯示美譽。兼愛而沒有偏愛,這才是君主的胸襟。要先嚴格教導,民眾才順從風化。經常給予利益,民眾才會盡職盡責。
用人要對比一下自己,辦事要依據實力。要仔細察看各種開銷,謹慎對待施予和報酬,仔細察看事物的限度。所以,用財于民不能太慳吝,征用民力不能太過分。用財慳吝則事情難辦,用民力過分則民眾辛勞。民眾困乏,政令即使復雜也沒有功效;民眾勞役之災所羈絆,政令就無法落實。給予報酬不合適,混亂就開始發生;混亂發生而人君還不醒悟,民眾就自圖謀亂了。
法律公平,制度明晰,有罪而殺,絕不饒恕;嚴格執行殺戮,民眾就會懼怕。把權威公布于眾,法令就不必一再明示。訓斥松懈的人使之感到羞辱,處罰有罪之人來懲戒眾人,殺戮犯罪之人來顯示威信。君主執行法律之心堅定而不動搖,怪異罪惡之人就會畏懼。怪異罪惡的行為都有了改正,法令公布下去,民眾才能依法執行。
君主應該取法于天,普遍布施恩德;模仿地,對萬物沒有偏愛;要與日月齊等,與四時齊等。要使眾人高興就要善于給予,要得民眾擁護就要鏟除私心;要使遠方的人們來親近,就要附近之人關系處好;要防止禍亂的發生,就要免除人怨。長遠大計在于舉用賢人,穩固高位在于與民有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