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教出語文的個性
  • 來鳳華
  • 1331字
  • 2019-01-03 11:38:55

依托教材培養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

近年來,在高考中現代閱讀題的得分很不理想,要想在較短的時段內搞好這方面的訓練,我們認為只有重視教材的依托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訓練要素,以課本為例子反復訓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推敲教材文章語句的表現力,去努力理解文章語言何以準確、鮮明、生動,去體會文章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妙處。例如:

月光如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荷塘月色》)

先從用詞上看,幾個動詞用得都非常準確、生動。以“瀉”為例。“瀉”是傾瀉,水從高處急速流下。作者以“靜靜地”消去“瀉”的聲音,用來形容無聲的月光普照,它反射在葉和花上,渲染了一種特有的寧靜氛圍。這里只有用“瀉”才準確傳神,是無法更換的。設若換成“流”、“淌”、“滲”等,不僅破壞了文章的意蘊,而且也不符合實際與情理。再從造句上看,三個比喻簡潔精當。如水一般,讓人想見到月光的明澈柔順;牛乳中洗過,讓人想見到月光的晶瑩潤澤;籠著輕紗的夢,則讓人想見到月光的朦朧素淡。這些又和文章“淡淡的”情感主調融為一體。這樣細細分析,養成習慣,必然會不斷提高學生推敲文章語句表現力的能力。

其次要深入體察文章語言中的情意感受。在文章中,特別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有些記述描寫僅從文字表面是捕捉不到文章的底蘊的,甚至也覺察不到作者的傾向性。這就需要對文章語言多下咀嚼功夫,必要時還要延伸到對背景材料的了解,才能明曉作者的真情實意。比如:

從居庸關到呼和浩特大約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車就在這個廣闊的高原上奔馳。我們都想從鐵道兩旁看到一些塞外風光,黃沙白草之類,然而這一帶既無黃沙,也無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種著各種各樣的莊稼:小麥、蕎麥、谷子、高梁、山藥、甜菜等。如果不是有些地方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一些草原,簡直要懷疑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河北平原。(《內蒙古訪古》)

這段平實的文字,如果聯系全文深入品味,不難體察到作者對今天塞上農業發展的贊美之意和對內地農業技術傳播到邊塞的欣喜之情。再引導學生和后文中作者感慨于民族紛爭,期望于民族和睦等內容相聯系,就可以進一步領會到,這段文字不妨看成打開全篇底蘊的一扇窗口,表現了作者對歷史前進的興奮和無比喜悅的內心真情。

再次,要仔細揣摩文章語言所表現的形象。對教材文章中所表現的各種形象,要通過有關的刻畫描寫來仔細揣摩,從而在另一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對《阿Q正傳》中趙老太爺這一形象的把握。他在革命黨進城的當夜,留下了舉人老爺送來寄存的箱子,與“素不相能”的舊派人物加以勾結;而對高喊“造反”的阿Q,則又怯怯地迎著低聲地叫“老Q”,一副惶恐畏懼的神態。當夜他卻又與兒子“商量到點燈”策劃出與“那歷來也不相能的錢洋鬼子”一道去尼姑庵砸龍牌的“革命行動”。把這三方面的語言描寫綜合起來揣摩,對趙老太爺這一藝術形象就會看得較為透徹。

閱讀訓練中,對學生語言表達效果及正確理解能力的培養,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選擇的閱讀材料也很廣泛,但與其大海撈針,苦苦尋求閱讀訓練材料的典型性,不如就地取材,依托課本,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課內閱讀搞好了,課外閱讀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高碑店市| 沂南县| 方城县| 营山县| 陈巴尔虎旗| 保山市| 平陆县| 霞浦县| 孟津县| 明光市| 庄河市| 黄浦区| 安陆市| 平安县| 扎兰屯市| 潢川县| 通化县| 广南县| 修文县| 新田县| 闽清县| 关岭| 根河市| 萨嘎县| 盐亭县| 乌兰浩特市| 临城县| 龙山县| 邢台市| 确山县| 鹤庆县| 会昌县| 谢通门县| 兰溪市| 麟游县| 宁夏| 安吉县| 贵阳市| 尼勒克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