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周樸園:社會大網中一個普通的結

周樸園是著名戲劇大師曹禺《雷雨》中的一個重要的人物形象,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隨著社會的開放與進步,對這個人物的認識更趨向全面化、本質化、“人”化。筆者試圖擺脫階級觀、人性觀,從社會這個大背景中來解讀這個人物,他也只不過是社會生活中一個普通的人,像一般人一樣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并被社會改造著。

以往對周樸園形象分析的看法不外乎兩種:一是認為周樸園是脫胎于封建階級的中國第一代資產階級,天生帶有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周樸園是一個由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他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而又虛偽,這是從階級的觀點來看,也可以說是從政治斗爭的觀點來看。從這個角度看,周樸園是一個被完全丑化了的階級敵人,他十惡不赦,面目猙獰。二是認為周樸園到底是個人,他有血有情,他對侍萍的愛情是真情,對侍萍的懷念也是出于真情,過多地苛責周樸園不人道,也不正確,不符合人性的觀點。周樸園盡管屬于剝削階級,但他有“人”的一面,這是從“人性”的觀點來看。從這個角度,周樸園相對客觀化,但沒有把周樸園放在社會這個大背景下考察,仍未能揭示周樸園這個人物的真正內涵,尤其不能揭示周樸園這個人物前后變化的根本原因。

人在社會中不可能老想著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周樸園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是屬于哪個階級,他所有的也只不過是和我們一樣在社會中生存著,對他而言,生活著或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著是一個自然狀態,至于他的生活方式、手段,對社會的某些階層有什么影響,或者,是不是符合未來時代的評價標準,他一無所料,也一無所知,所以,周樸園在《雷雨》里就按自己的生存軌跡活著,由他引起的矛盾是由于他在社會的作用下,有了前后的變化導致的。周樸園的前后變化是明顯的,他由最初的留學歐洲、由先進思想的新青年最終變成了老于世故、虛與委蛇、道貌岸然的形象;由一個思想單純、感情純真的熱血青年變成始亂終棄、背信棄義的負心漢,發生這些變化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社會的異化。周樸園后來的形象是社會異化的產物,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極端。

人的社會化有兩重作用:一是使人擺脫野蠻走向文明;二是使人失去本真走向圓滑世故,周樸園屬于后者。當他長大了,走向社會了,步入家庭了,角色復雜了,這時候做起事來要考慮諸多因素,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有銳氣了。角色的復雜化使人處理事情就縮手縮腳了,處理不好,就會有掣肘的痛苦,周樸園的變化與他成年步入社會后角色復雜化不無關系,所以,人的變化是社會這個無形的大手改造的結果,就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被改造著。

我們自己回首看看,都驚異地發現現在的自己不是以前的自己。周樸園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分子,他擺脫不了社會生活對他的改造。他拋棄侍萍是因社會地位的懸殊(侍萍是使女,他是有門第家庭的大少爺);與侍萍三十年后重逢,溫情的懷念過后又冷酷無比是需要維持社會聲譽;約束蘩漪,訓斥周萍是為了向社會展示家長的尊嚴;開除魯大海,鎮壓工人是為了維護他在社會上的既得利益。可以看出周樸園的每一次變化無一不是社會左右他的結果。在《雷雨》中,周樸園有時候性格顯得復雜,如有時是暴君,專橫獨斷,唯我獨尊,像強迫蘩漪喝藥;有時是慈父,像第四幕中關心周沖;有時是情意綿綿,像追憶侍萍;有時翻臉不認人,像恐嚇、哄騙、金錢收買侍萍,這一切都是周樸園在社會與本真愿望之間的搖擺。

周樸園不能離開社會而生活,社會塑造著他、改變著他,對于這些變化他毫無察覺。他只覺得這是一種自然的生活,其實周樸園從小到大,從家庭到社會,已走過了人的社會化的路程,他在社會化過程中受那個社會及時代的影響,成為那個特定時代的標志性人物,就不足為怪了。

在今天看來,我們無須對周樸園的變化大驚小怪,橫加斥責,他無非是在當時社會生活碾壓下改變的一個特例罷了。從實質上看,他不過是社會生活大網中的一個普通的結,你處在那個時代、社會,那個地位、家庭,你也可能是周樸園。

社會在鍛造著人,鏟除腐朽的社會制度,消滅沒落的社會土壤,倡導建立文明的社會風尚及高尚的社會道德標準、觀念,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使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向良性發展,才是杜絕周樸園這種多重人格人物出現的一個根本舉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宁国市| 玉溪市| 安泽县| 广宁县| 黑龙江省| 瓦房店市| 哈巴河县| 吉首市| 岚皋县| 闻喜县| 阿尔山市| 卫辉市| 江安县| 西贡区| 玉屏| 巴林右旗| 东光县| 弋阳县| 兰考县| 桂阳县| 霍邱县| 呼玛县| 于都县| 苍南县| 孟连| 河源市| 利川市| 呼伦贝尔市| 辽源市| 龙岩市| 金山区| 铁力市| 宝丰县| 威宁| 定州市| 棋牌| 板桥市| 庆云县| 宣城市|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