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本書,是記錄一個新的開始。
太湖大學堂,在歷經六年的辛苦開拓建造,于二零零六年的初夏,建筑大致完成了。
七月一日至七日,南師懷瑾先生,在大學堂舉行首次講課及訓練。
由于是初次啟用,在活動及管理方面,就有試驗性質,故而僅對內部工作人員及部分修學的老學生們開放參與。但是此次講到的內容及方式,甚具特殊意義,且有時代里程之感,原因如下:
(一)五十年來,南師講文化,說佛法,已有不少記錄出版問世,隨學眾中皆耳熟能詳,惟多止于耳目而已。此次在不同時空環境,一切再從頭講起,系統條理重點凸顯,座中忽有如夢初醒之感,不覺冷汗濕衫,自慚光陰之虛度。
(二)綜觀時代之演變,科技之發展,兼東西文化相互之激蕩,目下有關生命科學之研討,正在世界各地熱烈進行。反觀我中華文化,以及脫掉宗教外衣的東方文化,實為此一問題之關鍵,豈能不予正視;更須積極闡揚,為人類文化加緊步伐。
(三)環顧世界,人類素質之可憂可嘆,人類精神之空洞無依,故而急需倡導教育文化,以挽狂瀾,此為大學堂放眼之高點。
為此之故,整理印行此段記錄,俾有識者共同為文化而努力。
這次的講課,是張振熔從錄音記錄的,再由烏慈親女士打字,宏忍師也加入整理后的打字工作,并與謝錦揚先后多次校對書稿,在此一并致謝。
書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劉雨虹 記
二零零七年五月于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