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這樣教,孩子性格好、有教養、學習棒
- 凌悅
- 2050字
- 2019-02-12 13:21:29
3.除了尊重,孩子還需要信任
不僅僅是朋友、生意伙伴、夫妻之間需要信任,在家庭里,父母與子女之間,更是需要信任。因為這正是尊重孩子的前提。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想獲得父母的信任,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也是孩子積極進取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驅動力,對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并不難滿足孩子的這一愿望??墒聦嵞??
有一個女孩曾跟我說:“媽媽從來不相信我。有一次我努力復習,考得不錯。但媽媽竟懷疑我是不是作弊了,這讓我非常傷心。從那以后,我就不太努力了?!?/p>
像她一樣,很多中小學生都有過被家長、老師冤枉的記憶。在他們看來,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被人冤枉了。雖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出現問題,大人們就變得不再相信他們,只相信自認為正確的“真相”,這讓孩子們非常傷心。
的確,一個嬰兒從出生開始,最讓他們感到安全的是父母的懷抱,最讓他們感到正確的是成人的言行。他們從小到大給予了父母最大的信任,從吃的、用的、玩的、學的,甚至到接觸什么人,該做什么事兒,該有什么樣的世界觀,他們都以最大的信任和耐心,從他們身上學習生存和認知能力。
而很多父母,卻是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孩子產生懷疑。他們不相信孩子具有各種能力,質疑他們任何一個新想法,完全以個人的好惡來確定原則和真相。因此也就產生了對孩子的一次次否定,可是對于孩子來說,來自父母的否定是對他們最深最痛最無法忍受的傷害。
為什么不試著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呢?你要知道,當孩子有了“被信任”的感覺之后,他(她)的行為和性格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轉變。我曾在一本哈佛教授寫的親子教育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很有借鑒意義。
有一個男孩,他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在學校里經常和同學打架,甚至還偷同學的東西,很多人都覺得他無藥可救了。教導主任不止一次把他的父母請過來,希望孩子的父母同意退學或轉校,但是他的父母卻始終不同意,因為沒有一所學校愿意接收這個孩子。
后來情況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有一位老師走進了這個男孩的生活。有一次,班里另一位同學心愛的記事本丟了,大家都認為又是這個問題男孩干的“好事”。于是這位老師找到這個男孩,和他單獨聊了聊,從學習的情況到同學的關系。最后,老師問他,關于同學記事本找不到這件事怎么看,這個男孩一臉憤怒地說:“這件事不是我干的!”
這位老師很認真地看著他,只說了一句話:“好的,孩子,我相信你,我也相信你一定能成為班里最優秀的孩子。”
這簡單的一句話感動了孩子,因為他從沒有受到如此真誠的肯定,以前,無論是其他的老師還是自己的父母,都會惡狠狠地質疑他:“你說的是實話么?”“別想抵賴了!”等等,而眼前的這位老師,給了他前所未有的信任。這種信任變成了一種名叫“肯定”的種子,在他內心深處逐漸發芽長大。
再后來,他變得安靜了許多,每次當他遇到事情而即將情緒失控時,那位老師的話“我相信你”立刻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他不再沖動,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了。
漸漸地,他從一個幾乎放棄自我的孩子變成了上進的孩子,那位老師也時常肯定他、鼓勵他,最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學畢業時他竟然被一所不錯的大學錄取了。在畢業的那一天,他熱淚盈眶地對那位老師說:“謝謝您,沒有您的信任,我或許早就被退學了?!崩蠋煴ё∷f:“孩子,我早就知道你一定行!”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信任的力量。父母的信任,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幫助他走上正確道路的激勵力量。我們給孩子設了很多的條條框框,并不是說這種做法不對,而是說孩子需要一些除了規矩之外的精神鼓勵,而信任恰恰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所以,為了讓你深愛的孩子不再受到懷疑的傷害,讓我們試著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吧,你可以從下面這些轉變開始實踐。
(1)堅信孩子“能行”
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父母就不要幫助孩子去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去做。父母還可以有意安排孩子去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不斷地給予孩子信任和支持,孩子就會發揮出自己的巨大潛能。
(2)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
當孩子有了錯誤時,不要用偏激的言辭去斥責,而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指出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一生中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特別是人生觀和道德觀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點、錯誤的可能性更大。做父母的要充分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引導他們正確對待錯誤。
(3)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一切,切忌熱心包辦或冷淡蔑視。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要支持他們去做。孩子缺乏經驗和技術,有時失敗了,或者有什么失誤,這是正常現象,不要過分責怪他們。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父母應多進行安慰和鼓勵,幫助他們找出原因,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護。
(4)不隨意否定孩子
父母要學會信任孩子,不能因為孩子一次撒謊,就認定孩子永遠都撒謊,否則孩子很有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做出更過分的事情。如果你試著信任孩子,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可以幫助孩子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讓你看到令人驚喜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