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本就是矛盾共同體,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也是錯綜復雜,誤會或摩擦在所難免。面對矛盾和誤會,如果能做到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適時妥協、主動地做出合理讓步,生活中就會少一些怨憤,多幾分和諧。相反,如果總是錙銖必較、針鋒相對,那么只能是七分傷敵,三分傷己。這個道理已經被無數事例驗證。
Lily研究生畢業后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能,進入一家著名的出版社做了責任編輯。憑借極強的工作能力,Lily很快適應了出版社的工作流程,在短短兩個月內就推出一套書,并且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可是,3個月的實習期過后,業績不凡的Lily卻被辭退了,其主要原因是她的特殊癖好。
為了追求所謂的自信和安全感,Lily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另類和不羈:沖天的爆炸頭,嚇死人的煙熏妝,閃光的亮皮包,夸張的手機吊墜,窗簾布一樣的裙子,各種顏色的指甲油……面對Lily這種特立獨行的打扮風格,同事曾經多次提醒她,社里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可是領導的穿著很樸素,他應該接受不了這種太另類的打扮。但是,Lily堅持認為,自己的穿著打扮是個人愛好,與工作無關,領導管不著。于是,她依舊我行我素。結果,這個癖好成了她職場生涯的致命傷,這讓Lily百思不得其解。
一點小問題就辭掉一個業務能力很強的員工,很多人同Lily一樣,對領導的這種做法很不理解:這是不是太過分呢?對此,Lily的領導解釋道:“一個企業正常運轉的關鍵是要做到價值觀的統一。Lily堅持自己的另類打扮,而不適應企業的潛規則,這表明她對企業沒有歸屬感。因此,這并不是穿衣打扮的小事。”
Lily被辭退,表面看是因為領導不喜歡她獨特的打扮,實則卻是因為她對自己過分堅持,沒有學會妥協的藝術,更沒有學習主動去適應和接受社會,從而使自己的價值觀和企業的價值觀背道而馳,最終致使其在職場上碰壁。
職場是一個人不斷成長的地方,職業人成功的前提是不斷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妥協的藝術。在職場中生存,不能奢望世界為我們的存在而改變,而是要努力學習向這個社會妥協,做到上善若水,改變自己,去適應社會,并讓這個社會容納和包容自己。
現實生活中,由于文化素質、脾氣秉性等方面的不同,大家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法也不同。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較真,要學會適當妥協和讓步,這樣才能給自己和別人留下一個回轉的空間。電影導演陳凱歌曾一度執著于對小眾電影的創作,直到經歷連番失利后才終于悟出妥協中所蘊含的道理。一次采訪中,他說:“妥協這詞,大家都覺得特別不好。其實妥協是什么?妥協就是妥當的協商。在一個社會里,如果什么事兒都不妥協是很不妥當的。”
妥協并不是沒有原則的軟弱可欺,也不是沒有立場的一味退讓,而是一種用退讓的方式避免沖突和爭執的方法。妥協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和諧,然而,沒有原則的妥協絕不等同于和諧,反而會制造出更大的沖突。
喬丹是北京某廣告公司的新員工,工作積極努力,就是特別喜歡較真兒。在一次文案的討論會上,他的女上級提出一個方案,其他人都不置可否,只有喬丹一人勇敢地站出來,當面指出這個方案不行。這件事之后,女上級對他懷恨在心,經常找機會對他進行挖苦和打擊。這時喬丹才認識到自己得罪人了,但為了能留在公司,他決定妥協。對于女上級的挑釁,他每次都犧牲尊嚴,默默忍受。于是,辦公室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一米八高的喬丹站在那里,低著頭,聽著一米五高的女上級的咒罵,“上次這個問題我說過的,怎么又犯?你出來工作沒帶腦子啊?”“這種東西太幼稚了,真虧你還寫得出來。”……
一次開會,女上級又當著眾人的面,對喬丹挖苦嘲諷半天。平日沉默寡言的喬丹終于忍不住了,猛然爆發,掄起椅子就向女上級砸去:“別太欺負人了,大不了老子不干了!”結果,喬丹被公司當場開除,又被公安機關以打架斗毆和蓄意傷害罪備案,履歷上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遺憾。
喬丹的遺憾是因為他不懂妥協藝術,沒有真切體會到妥協的深刻內涵,把握好妥協的尺度,錯誤地把妥協等價于軟弱可欺、無立場、無原則,該妥協的時候沒有妥協,該堅持的時候沒有堅持。
其實,妥協不僅僅是簡單的讓步,更是一門富有哲理的思辨課,正確把握好妥協的尺度,才算是學會了妥協的精髓。對于妥協,著名學者張維迎教授曾經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妥協是一種原則,但原則是不能妥協的。”上例中,喬丹妥協的失敗正是因為他沒有掌握好妥協的尺度,沒有把妥協當成一種原則,而是放棄了自己的處事原則。但是這種放棄原則早已失去了妥協原有的意義,換來的并不是真正的人際和諧,而是更加極端的反面。一開始,在文案討論會上,女上級的提案或許不合理,但是身為下屬有義務維護領導的權威。然而,喬丹卻據理力爭,當著眾人的面直接反駁領導的提案,讓領導下不了臺。后來,女上級對他進行多次是非不分的批評,甚至是牽涉人格、自尊的辱罵,這個時候,喬丹應該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可他卻一再妥協、忍讓,到最后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才會最終失去理智而爆發。
妥協的意義在于,如何在有限的限制中實現最大化的無限追求;如何在矛盾對立的雙方中找到最佳平衡分割點,實現人際間的和諧交往,甚至是社會的和諧與共。但妥協絕不意味著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隨便附和,失去自己的處事原則。妥協應該是在堅持自己的原則,保持正確的觀點和見解的基礎上,做到《論語·子路》里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努力將自己融合在大環境中,不流于媚俗,追求真正的和諧之美。
跟喬丹同在一個部門的聶聰則是一個懂得和諧之道的人。聶聰的性格開朗活潑、成熟大方,雖說部門里鉤心斗角、明爭暗斗的事時有發生,可她對任何人都不卑不亢,對于領導或同事的錯誤,她會委婉地指出,不會無原則地忍受。最可貴的是,每次完成工作后,她都會以給自己充電為理由主動給上級幫忙,幫她準備好素材,指出方案的方向,讓上級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很輕易地得到正確的結論。聶聰還有很多圈外好友,節假日會和朋友們去旅游,回來后還不忘記給同事帶禮物并分享旅途的趣聞。因此,不僅同事們把她當成無話不談的好姐妹,連苛刻的女上級也特別看重她,一有培訓的機會,總是推薦她。
聶聰得到同事的認可,上級的賞識,而上級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同事能以聶聰為窗口收獲更多快樂。對于聶聰來說,妥協是一個積極的舉措,而不是消極的行為,適度的妥協達到了多贏的效果。
可見,妥協是一種理性,一種策略,一種社交智慧。它不僅僅是一種個人面對社會環境所保持的健康心態,更是人際關系中的一劑良好的潤滑油。妥協還是一種超然于局外,脫俗于世風的處世哲學。
懂得妥協藝術的人,在生活中,能輕易做到家庭和睦、鄰里相親;在工作中,能夠不畏強權、不卑不亢。他們會懂得什么時候該堅持,什么時候該退讓,進退有據,使得他們能夠在堅韌與無畏中堅守并成長。
世界上除了黑白還有更多的灰色地帶,那里有很多東西沒有絕對的黑白分明,所以,我們要學會妥協。但要注意的是,妥協要有其原則性,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不盲從,不放任。對于觸犯自己原則的行為要敢于抵制和糾正,不能因為妥協而喪失了原則,也不能因為妥協而偏離了妥協的最終目的。愿大家都能在互相妥協解決問題的境況時,各方都能主動后退一步,使彼此間的妥協能夠真正成為一種大的“和諧。”
? 感悟心語
18.每個領導身邊都有一個小小的“智囊團”,聚集著一批“關系好”的謀士型人才。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領導不可能處處都是超群出眾的,他可能有膽識、有遠見、有能力,但他不可能事事都能預料到。而“關系好”的謀士卻可以指點迷津,幫助領導分析當前的形勢及未來發展的趨向。下屬除任勞任怨地工作取得領導的信任外,要盡快成為其“智囊團”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