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智慧之風 (1)
- 讀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 東方笑
- 4272字
- 2013-08-03 03:16:08
馬克·吐溫的交易
智慧給我們帶來了困擾,但是愚昧并不能醫(yī)治困擾。只有更多的、更圣哲的智慧才能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世界。
——羅素
馬克·吐溫小時候,有一天因為逃學,被媽媽罰去刷圍墻。圍墻有30碼長,比他的頭頂還高。
他把刷子蘸上灰漿,刷了幾下。刷過的部分和沒刷的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個球場上。他灰心喪氣地坐下來。
他的一個伙伴桑迪,提只水桶跑過來。
“桑迪,你來給我刷墻,我去給你提水。”馬克·吐溫建議。
桑迪有點動搖了。
“還有呢,如果你答應了,我就把我那只腫了的腳趾頭給你看。”
桑迪禁不住誘惑了,好奇地看著馬克·吐溫解開腳上包的布。可是,桑迪到底還是提著水桶拼命跑開了——他媽媽在瞧著呢。
馬克·吐溫又一個伙伴羅伯特走來,還啃著一只松脆多汁的大蘋果,引得馬克·吐溫直流口水。
突然,他十分認真地刷起墻來,每刷一下都要打量一下效果,活像大畫家在修改作品。
“我要去游泳。”羅伯特說,“不過我知道你去不了。你得干活,是吧?”
“什么?你說這叫干活?”馬克·吐溫叫起來,“要說這叫干活,那它正合我的胃口,哪個小孩能天天刷墻玩呀?”他賣力地刷著,一舉一動都特別快樂。
羅伯特看得入了迷,連蘋果也不那么有味道了。“嘿,讓我來刷刷看。”
“我不能把活兒交給別人。”馬克·吐溫拒絕了。
“我把蘋果核兒給你。”羅伯特開始懇求。
“我倒愿意,不過……”
“我把這蘋果給你!”
馬克·吐溫終于把刷子交給了羅伯特,坐到陰涼里吃起蘋果來。看羅伯特為這得來不易的權利努力刷著。
一個又一個男孩子從這里經過,高高興興想去度周末。但他們個個都想留下來試試刷墻。
馬克·吐溫為此收到了不少交換物:一只獨眼的貓,一只死老鼠,一個石頭子,還有四塊桔子皮。
所謂聰明的“懶鬼”就是那些讓別人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并且讓他們喜歡做。只要開發(fā)一下自己的智慧,總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
智慧并不產生于學歷,而是來自對知識的終生不懈的追求。
——愛因斯坦
羅杰走下碼頭,看見一些人在釣魚。出于好奇,他走近去看當?shù)赜惺裁呆~,好家伙,看到的是滿滿一桶魚。
那只桶是一位老頭兒的,他面無表情地從水中拉起線,摘下魚,丟到桶里,又把線拋回水里。他的動作更像一個工廠里的工人,而不像是一個垂釣者在揣摩釣鉤周圍是否有魚。他知道魚會來的,無疑。
羅杰發(fā)現(xiàn),不遠的地方還有7個人在釣魚,老頭兒每從水中拉上一條魚,他們就大聲抱怨一陣,抱怨自己仍然舉著一根空桿。
這樣持續(xù)了半小時:老頭兒猛地拉線、收線,7個人嘟嘟囔囔地看他摘魚,又把線拋回去。這段時間其他人沒有一個釣上過魚,盡管他們只處在距老頭兒十幾米遠的地方。真是太有意思了!
這是怎么回事兒?羅杰走近一步想看個究竟。原來那些人都在甩錨鉤兒(甩錨鉤兒是指人們用一套帶墜兒的鉤兒沉到水里猛地拉起,希望湊巧掛住一群游過去的小魚當中的某一條)。這7個人都拼命地在棧橋下面揮舞著胳臂,試圖釣起一群群游過的小魚中的某條魚。而那位老頭兒只是把鉤沉下去,等一會兒,感到線往下一拖,然后猛拉線,當然,他有魚釣上來了。
老頭兒收獲了魚,而他百發(fā)百中的秘密在于:只在釣子上方用一點誘餌而已!他一把線放下去,魚就會開始咬餌食,他會感覺線動,然后再把魚鉤從厚厚的一群魚當中一拉,有啦!
完全使羅杰吃驚的不是那位老頭兒簡單的智慧,而是這樣一種事實:那一群嘟嘟囔囔的人看得很清楚老頭在干什么,他是怎樣使用最簡單的方法獲得超級效果的,但他們卻不愿學習,因此,他們沒有收獲!
在許多人的心里清楚地知道如何獲得成功,但是他們就是不愿采取正確的行動,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的豐碩成果而羨慕不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你果斷地采取正確的行動。
請閉上你的嘴
真正的雄辯在于說應當說的,且只說應當說的。
——拉羅什富科
圣菲利普是16世紀深受愛戴的羅馬牧師,富人和窮人追隨著他,貴族和平民也都喜歡他,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圣菲利普面前傾訴自己的苦惱。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點,其實她心地倒不壞,只是她常常說三道四,喜歡說些無聊的閑話。這些閑話傳出去后就會給別人造成許多傷害。
圣菲利普說:“你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知道你也為此苦惱,現(xiàn)在我命令你要為此贖罪。你到市場上買一只母雞,走出城鎮(zhèn)后,沿路拔下雞毛并四處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這里告訴我。”
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贖罪方式,但為了消除自己的煩惱,她沒有任何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zhèn),并遵照吩咐拔下雞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訴他自己按照他說的做了一切。
圣菲利普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xiàn)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來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女孩為難地說:“這怎么可能呢?在這個時候,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那些你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你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謠言嗎?然后它們不也是散落路途,口耳相傳到各處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時候就收回嗎?”
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么,當你想說些別人的閑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
覆水難收就是這個道理。在生活中,不要隨便評論別人的長短,在工作中,更應該多做事少說話,說出的話如同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傷害了別人苦惱了自己,何苦而為之?
贖金變賞金
智慧不僅僅存在于知識之中,而且還存在于運用知識的能力。
——亞里士多德
約翰是一家公司的總裁,他的孩子被綁架了。綁匪索要贖金100萬美元。
夫妻二人經過反復思考,決定報警求助。不幸的是,歹徒似乎覺察到了警方的偵察手法,警方的行動全在他們的掌握之中,因此警方始終無法救出約翰的小孩。為了讓他們的孩子能夠安全歸來,約翰夫妻決定答應歹徒的要求交付100萬美金。
電視里正在播放他的小孩被綁架的新聞,還分析說:“根據以往的記錄,即使歹徒拿到了這筆贖金,人質安全回來的可能性還是很小。”
這時,約翰有了主意:“如果是這樣,我為什么不把這筆贖金變成賞金,讓全市的人都來幫我解救我的孩子。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許我的小孩獲救的機會會更大。”
拿定主意后,他就直奔電視臺,他利用新聞局早報的時間,在電視上公開向民眾宣布他的小孩被綁架的事件,他希望大家能幫忙救出他的小孩。說罷,約翰把100萬美金全部倒在主播臺上:“只要誰能幫我救出我的孩子,這100萬的贖金就成為懸賞的獎金。”他對大家說道。
約翰這一舉動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尤其是那幫綁匪,看了約翰把贖金變賞金的報道后,更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約翰現(xiàn)在把贖金變賞金,我們可以假裝是救出小孩的英雄,把小孩送回去,同樣可以拿到100萬的賞金。”一個歹徒說道。
而歹徒的首領卻不同意這樣做。
這樣一來,本來行動一致的歹徒,因互相爭執(zhí),意見不一,最終起了內訌,互相殘殺。他們的內訌驚動了附近的鄰居,有人報警了。
警方抓住了這幫綁匪,成功地救出了小孩。
不要固守常規(guī)的思維,變換一下模式,將是另一方天地。成功的路就在你的眼前,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發(fā)現(xiàn)。開動你的大腦,你會發(fā)現(xiàn)問題原來是如此簡單。
給上帝的信
如果父母有威信,對人誠懇,行為高尚,那么兒童就能從他們的榜樣中獲得最起碼的關于忠實的道德觀念。
——蘇霍姆林斯基
小約翰向媽媽要一輛新自行車,媽媽想,應該讓小約翰看看自己平時的表現(xiàn),判斷是不是應該得到這個獎賞,于是她說:“寶貝,現(xiàn)在可不是圣誕節(jié),我們也不是富得能讓你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這樣吧,你為什么不給上帝寫封信,向他祈禱一輛?”
小約翰大發(fā)脾氣也沒有用,被媽媽送回了房間,最后還是坐下來給上帝寫信。
親愛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個好孩子,如能得到一輛新自行車,不勝感謝!
您的朋友約翰
小約翰寫完一想,上帝一定知道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壞蛋,于是趕緊把信撕掉重寫。
親愛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個表現(xiàn)還不錯的孩子,我想要一輛新自行車。
您真誠的約翰
小約翰想一想,這還是不誠實,撕掉重來。
親愛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想做個好孩子,我可以得到一輛新自行車嗎?
約翰
寫完后小約翰捫心自問,知道自己一直表現(xiàn)很差,什么新東西也不配,于是沮喪地把信扔進垃圾桶,灰溜溜地走出家門,準備到教堂去——他想那兒離上帝應該近一些。
走進教堂跪下,小約翰正在考慮該如何檢討自己,眼光忽然落在圣母瑪利亞的塑像上。他跳起來,抓起塑像就跑了。
一口氣跑回家,小約翰把塑像藏在床底下,開始給上帝寫信。
親愛的上帝:
你媽媽現(xiàn)在在我的手里,如果想見她的話,拿一輛新的自行車來交換。
你知道我是誰
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心靈,要知道孩子們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為了下一代,為了祖國的未來,希望人人都努力給孩子們提供一方純凈的天空。
大海與床
充滿著歡樂與斗爭精神的人們,永遠帶著歡樂,歡迎雷霆與陽光。
——赫胥黎
在英國沿海有一個漁村,村里的許多漁民世代居住在那里。每天傍晚,當天空射出萬道霞光的時候,漁民們就揚帆出海。
他們終年辛勤勞動。有時,為了讓附近村鎮(zhèn)上的居民能吃上魚,他們常常要冒著生命危險到深海去捕魚。
當他們到遠海去開辟新的漁場時,一些船不免會觸礁沉沒,船上的人也會因此送命。有時海上掀起狂風惡浪,也會使一些漁船葬身海底。每當傳來漁民遇難的消息時,那些小茅屋里就會傳來撕裂人心的哭聲,十分悲慘。浩瀚的大海雖然常常使他們失掉生命,但是,對漁民來說,大海仍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不管有多大的風險,他們總是照常下海捕魚。
有一天,出海歸來的漁民來到瑟爾德家,對他母親說,瑟爾德的船被海浪吞沒,他遇難了。然而,他們想盡辦法,把他的船弄了回來。
聽說父親死了,瑟爾德和母親悲痛欲絕,痛哭了很長時間。但第二天,瑟爾德就把船交給修船人,不到一個星期,修船人就把船修好了。
晚上,瑟爾德到市場去買網,碰到了地主的兒子。瑟爾德同他關系很不錯,只要碰到他,總要攀談一會兒。地主的兒子問道:“怎么,你又買網了?”
“是的,明天我將駕著已經修好的船去捕魚,你去嗎?”
“什么?出海?不去,我害怕。”
“害怕?有什么怕的?”
“當然是怕大海,我聽說,你父親上星期淹死了。”
“是這樣,那又怎樣?”
“你不害怕嗎?”
“有什么好怕的呢?我是漁民的兒子,漁民是不怕大海的。”
“現(xiàn)在請你告訴我,你祖父是干什么工作的?”
“他也是漁民。”
“他是怎么死的?”
“他出海捕魚,遇上了狂風惡浪,再也沒有回來。”
“你曾祖父呢?”地主的兒子驚奇地問道。
“也死在海里了。他更加敢于冒險,他駕著船,繞過英吉利海峽,到地中海東海岸去采珍珠,他潛入水里,再也沒有上來。”
“奇怪,你們是怎么回事?一個個都死在海里,卻還要下海捕魚。”地主的兒子驚嘆不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