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你去問這些孩子何以如此不法。多數的會說,因為他是他們的朋友,所以他們應當忠心于他。然而在他們中間也很有一部分是品行端正的,這些便會說,他們會去規勸他,使他許諾下次不再做欺騙偷竊的事。還有少數的便會很隨便地說:“我自己不是一個天使,我喜歡不法的朋友。”有些孩子去和一個做賊的朋友絕交,是因為怕學壞榜樣;更有一些是生性便恨賊。
如果你去告發一個朋友——那便是違反團體精神。因為那既非你所應管的事情,而且假如你去告發了,連你自己也會被牽連在內的。膽小當然又是不同,有些他們曉得這是一種試探,而愿意有人有共同的感覺;另外大多數的人,以為他們能夠使一個膽小的人變為勇敢,所以事情到他們手上時,便用嚴厲的方法去處治他們。
無論何人如果他想去處理孩子們,他自己便應當好像一個孩子,能深知兒童的心理,他不應當專站在律法的這邊著想,他應當同時是一個兒童的朋友和判別者。你不可以去教訓孩子們——即算是壞的孩子——好像他們是無可救藥了。在每一個孩子心里總有一種趨向對于律法和秩序方面的心理;你要幫助他自己去抵抗那種不正當的沖動,這種沖動也是我們從前所難管束的、而現在已經勝過它們了。
孩子仍舊是孩子,但是看要做那種孩子的口何可以引導他們做一個正當的人便是為父母及師長的問題,尤其是當他們在一種變遷的年齡,由小孩走入成人的時候。這當然是一個很難的問題,父母及師長也不能完全指揮周到,恐怕連一大部分都不能做到。一個孩子的伙伴們是隨時隨地和他一處的,曉得他的內心,因為只有孩子才能懂得孩子。選擇一個正當的朋友或是一個哥哥,在一個孩子的一生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五、你的孩子有怪癖嗎?
大多數的小孩子有特別習慣的,雖然不至于像一個父親計算他的嬰孩從一歲到三歲時那樣多,因為從一歲至三歲是特別習慣發達到最高點的時期,大概計算有五十七種以上。
約翰在這個時期不吃盛在碗里的飯,一定只吃盛在盤子里的,有時如果你先將調羹從椅子背后去放,他便會拒絕不吃,他必定要自己去拿餅干吃,而不要你遞給他;或者他一定要兩塊同樣的餅干;不在一定的椅子上便不肯穿衣;當你拿一頂新帽子給他戴上他便哭臉,因為他要那頂舊的;他不肯吃切成小片的橘子,或者必定要大的。
有時一定要母親替他洗澡,或喂飯,或送他到床上睡覺,有時則一定要父親為他做這些事。麥片粥和糖一定要在牛奶之前吃,總而言之,每件事一定要如此做,不然,他便會起反抗。另一個小孩,除非牛油是涂在有花紋的那面,他便不吃那塊餅干。第三個小孩除非盤子在桌上大家傳過一遍之后,他便不吃。第四個小孩一定要一個黑藍色的盤子,而不要淡藍色的……像這種例子是舉不勝舉。
所有這一切習慣,到底是什么緣故呢?這些便表示所有的小孩子都是習慣的奴隸,他們不像大人,他們是一件事做了兩三次便得了很深的印象,而形成一種習慣。奇特的怪癖便是將來的習慣,不過很幼稚罷了。一個小孩有許多吃食物的特別習慣,是為著想尋找容易吃食物的方法。
更深進一層的用意,便是年幼的小孩學習用他自己的意志,不過他運用意志也是很幼稚的。這種習慣可以學習管束肌肉的伸縮,同時也可以學習如何去運用意志。他是用反抗的方法去達到他的目的,而表現自己的意志出來。由此還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力量。要別人依你的方法做事情是很有趣的。
許多特別的習慣都與食物有關,也并非一件偶然的事。假如一個小孩有強烈固定的食欲,便不會發展許多吃食物時特別的習慣。因為好些小孩子吃東西很難進口。食欲是常常不固定有的。如果把小孩子看得太嬌,常常替他擔憂,便會使他自己覺得很重大的危險。但是如果他的食欲強健,他的怪癖便會減少的。
當然,這種特殊習慣是不應當去鼓勵的,不過有時可以容許他們,尤其當小孩子是無知的時候。你不能希望一個小孩在一個時期內,便能養成所有的良好習慣。這些習慣有些是要學習的,有些是要取消的,有些是要培育的。有些是要解脫的。一個人可以縱容一部分的怪癖,然而不可養成怪癖的習慣。
一個小孩有許多堅強的特別習慣,也會有些別的神經質習氣的,像這樣的一個小孩必須慢慢地,很小心地,使他脫離這些特別習慣,有時引他玩耍使他忘記,有時哄他,有時引他到別的事上,或是不去理會他,再或者用一種別的方法去達到同樣的目的。有時我們要用外交手腕。寧肯失去一個便士,來獲得一個金鎊。
六、如何使兒童保持快樂
這種快樂由學校本身方面所得的比學校課本方面所得的為多,第一要緊的是課室里面的情感空氣,這是由教師造成的。這里有十條是從一本很有道理的小書里面抄來的,著者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斯達廷(Prof.Stratton)教授。
(1)這里有兩種情緒——一種是關于你的堅定力的,如喜樂,信仰,好的意志;另一種是用了去阻止及引導以上的情緒,使他們走人正軌的,如懼怕、害羞、憂愁。這種情緒雖然在一時內能使你緘默,減少你的力量,在短時期內他們還是有益處的,能摒棄別的情緒。他們能使你的人格平衡。強而有力的情緒是為長期及堅定的用途的。這種情緒一個小孩應當培養,在兒童時代更可自然堅強。
(2)良好的情緒是由好的健康,適宜的營養,活潑的運動,正當的工作,正當的游戲及充分的睡眠而得到的。兒童天然的喜樂也能從內部培養這種情緒而來。
(3)一個快樂的教師教出快樂的學生;一個喜樂無常的教師教出無休止易煩惱的學生。兒童是可以捉住別人的情緒的。他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先生是有良好意志及興趣的,或是兩者都缺乏的。
(4)除打比喻之外,兒童是喜歡崇拜、信仰、親近的。無論何時在可能之內,你都要去稱贊他們,一個小孩能得到先生的抬舉,是對于兩方面都有益處的,盡你的能力去信仰兒童,并且明白地表示你是這樣的。
(5)環境也能培養情緒——例如光輝明亮的墻壁,圖畫花草及可愛的野景。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環境是值得欣賞的。
(6)應多做使兒童純粹快樂的事,不必計算利益方面。如唱歌、講故事、演戲劇,正當的愉快及正當的愛好是與正當的學識有同樣價值的。
(7)保持想像力活潑。童話中講到如何一個駝子或叫花變成一個王子,使他們曉得真實的人格比外貌更重要,除故事外還得了教訓。這是關于人生的價值的教訓。行為和禮貌在形式之外尚含有意義,也算人生價值上另一種教訓。
(8)讓每個小孩在藝術、唱歌、繪畫、圖案、建筑中去參加一部分工作,無論做得怎樣壞,只要使他們得一種有貢獻的感覺。在演劇上以快樂的角色給害羞的兒童,以莊重的角色給快樂的兒童,使他們在情緒上得一種新的經驗,這一切都能引導到欣賞的路上去。
(9)養成一種情緒自由發泄的習慣,因此情緒的生性變為堅強,而能準備去應付一切。如果一個小孩的情緒不是如此訓練出來的,就必定會養成自閉、害羞、孤獨等習慣。兒童在學校生活中應常常有自由快樂的機會。
(10)處理兒童應當想到他的性情方面。在友誼上讓那些有某種短處的去結交有某種長處的兒童。學校功課之外,應當補充以游玩的友誼。由此可以明白學校不是專為讀書的,教師人格的感化教育和課本教育一樣的重要。有時家庭教育是很難培養兒童完善的情緒,最好的結果是能學校和家庭合作,無論教育有何其他目的,快樂總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無論做任何事業,沒有比快樂心情促進力更大。鼓舞的情緒不是由所讀的課程或紙上的報告可以表現出來的,而是在兒童發育的程序上看出的。快樂的兒童便造成快樂良好的公民。
七、什么叫做IQ
縮寫的IQ二字便是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這是代表人類智力等級的名詞,尤其代表年幼時的智力,是用實際的年齡和智力的年齡相比較。如果一個八歲兒童的智力能夠趕上其他普通八歲兒童的智力,他的智商便為百分之百,因為他智力的年齡和實際的年齡相等,并不比實際年齡較高或較低。但是假使他智力年齡只能當一個普通七歲的兒童,他便落后一年,他的智商只能算八分之七或百分之八十七;因此,他的智力也較低或落后。假如在他八歲的時候,他的智力已如同一個普通九歲的小孩,他的智商便是八分之九或百分之一百十二,所以他的智力是較高一年。第一個小孩比普通兒童愚蠢些,第二個卻比較聰明些,但是兩人都還算是在平常智力等級之內。
但是假如一個八歲小孩的智力非常低落,只能知道或是做一個五歲小孩的事,他的智商便是八分之五或百分之六十二,他的智力商的等級便很低,通常謂之低能兒,雖則還不算是最低的。假使他是非常聰明,八歲時便能試驗普通十一歲兒童的智力測驗,他的智力商便為八分之十二或百分之一百三十七;這種兒童在二百兒童中只能有一個是如此天資的。
如果這些試驗去說給一個法官聽,如果他是一個好運動的人必定會說:“你是說那個孩子智力上打棒球所得的平均分數嗎?”我們也就可以讓他這樣解說。
但是我們怎么能知道一個八歲小孩的智力只能當得一個七歲兒童或是高到一個九歲兒童呢?當然這是需要許多工夫去決定的。第一心理學家必須先籌劃出許多試驗方法來,內容須包含各種重要的知識能夠測驗兒童的智力的,還要劃定一種標準去定分數,他們計劃出各種心理測驗要合乎每一年齡的,然后把這些測驗去試驗了無數兒童,直到這些兒童能夠回答像如此難的問題:“蒼蠅和蝴蝶,石頭和蛋,木頭和玻璃:各有什么分別?”這類的問題大多數七歲的小孩便能回答出來的。但是一個六歲聰明的小孩也能回答而一個八歲愚蠢的兒童或許還答不出。
問題是一年比一年難,必須年長些的兒童才能回答。這些確實都是測驗智力發達的試驗。內容包括要做的事情,要遵守的規程和要回答的問題,雖然一個八歲的小孩不能完全回答出為八歲而設的問題,但是他的智力年齡仍就可算八歲;或許他連一個七歲兒童應當回答的問題都答不出,可是他卻能回答一個九歲或甚至十歲兒童應當回答的問題。這種試驗,如同試衣服一樣,最初是去試穿一套較小的智力衣服,然后穿一套較大一點的,最后再試一套更大的,但不過是太大了,由此便可得到兒童智力的容量,而能決定他的智力年齡較實際年齡是否過高或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