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序
舍中有得,得中有舍,舍是得之因,得是舍之果。舍掉煩惱,我們得到了快樂;舍掉妄念,我們得到了寧靜;舍掉貪心,我們開闊了心境;舍掉執著,我們學會了圓融圓滿。
從小到大,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想著得。得是與生俱來的渴求,未滿周歲的時候,我們想得到糖果;稍稍長大的時候,我們想得到新玩具;幾歲到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最想得到老師父母的注意;青春蓬勃的時候,我們想得到證明自己的機會;人到中年的時候,我們想事業有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知道了平安是福,健康是寶,于是想得到平安健康;人到老年的時候,我們想著兒孫美滿。
每時每刻,每個年齡階段,我們都憧憬著、希望著,盼著外界的轉變能與我們想要的相對應。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往往不為得到的那十分之一二感到慶幸,反而因為自己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失落,于是煩惱的枝枝葉葉開始蔓延和生長。舍是智慧,智慧是后天修得的。當失落來的時候,當煩惱來的時候,智慧像一把剪刀,把蔓延的枝枝葉葉修剪掉,于是我們開始懂得,舍比得更自在。
舍是放下,放下讓我們迷失方向的執著,我們會變得清醒,放下牽動內心的糾結,我們會坦然優雅。
舍的含義不是孤立的,舍掉之后要提起。太虛法師放下紅塵俗世,繼而在佛道上勇猛精進,惠利群生。法師提倡人間佛教,他教人應該對于國家、社會知恩報恩,提倡每一個人都要謀正當職業,如農、工、商、學、政、法等。法師的倡導中,體現著積極進取,體現著無限感恩。他教人舍掉的是紅塵世俗中的紛爭,提起的是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他教人舍掉的是妄自尊大的自我膨脹,提起的是懂得感恩的心理品質。
有放下就有提起,有舍就有得,太虛法師的放下,讓人們走出了狹隘的自我情緒,而他的提起,又為人們鋪就了一條誰都可以走的坦途。法師引導眾生認識舍與得,將人們引向善心、善言、善行、善道,使有緣人的人生不斷激進,一路花開。
本書以太虛法師的舍得智慧為核心,以八大人覺經的步步精進為結構、以佛門、禪宗的公案為素材,引領大家在工作生活中找到平衡,在人生之路上找到幸福快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