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中,博爾赫斯虛構了好幾個創作了奇特的作品的作家:赫伯特·奎因,他創作了一部名為《四月三月》的奇書,結構像“逆行枝蔓”,敘事方式是倒推的,需要讀者的眼光比偵探更銳利。皮埃爾·梅納爾,他用一種外語逐字逐句地復制《堂吉訶德》,創作了豐富多彩的程度讓《堂吉訶德》望塵莫及的《吉訶德》。除了這兩位當代的,還有古代的彭熙,他構思了一部情節像花園小徑一樣永遠分叉的小說。
構想一部作品,將其歸屬于一個可能的作家,然后對其進行評述,這是博爾赫斯從托馬斯·卡萊爾那里借來的做法。但他并未滿足于此,而是將作品的創作延展到了對作家的創造。塑造創造者的形象、創造自我的象征一直是他的喜好,或者說,品味,這使他的作品成為了關于創作的創作。任何一部作品都源自它自身的根,都創造它獨特的作者;作家在創作作品的同時發掘自己潛在的可能性,為自己創造新的替身。不過,博爾赫斯在《小徑分岔的花園》這個集子中試圖呈現的都是潛在的作家及其作品。他虛構的這些作家都像他一樣謙遜、博學和邪門,卻創作了他不可能創作的作品,是可能的博爾赫斯。
在這個集子里,博爾赫斯不但虛構作家,評述他們的作品,還通過《圓形廢墟》創造了這一虛構的隱喻:一個魔法師夢一些人,給他們傳授傳授語言、時間和空間的秘密,讓他們能夠躋身真實世界。如今,作為博爾赫斯的替身,他們都已躋身真實的文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