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形廢墟》中,博爾赫斯虛構了一個古怪的魔法師。他在一個傾圮荒廢的火廟宇旁(有形世界的最小部分)試圖夢一些人。開始的失敗是難免的。他明白,要把紛繁無序的夢境材料塑造成形,是一個人所能從事的最艱巨的工作。他毫無把握地祈求神靈的幫助。一天黃昏,他夢見了塑像,接著夢見雕像有了生氣。他給他的夢人傳授宇宙的奧秘,然后將他派到河下游另一座荒廢的廟宇。他知道只有火能讓他的夢人意識到自己是個幻影,而最終火神廟重演的火災使他發現“他自己也是一個幻影,另一個人夢中的幻影”。
古斯塔夫·梅林克的《假人》,以及啟發了梅林克的喀巴拉傳說,給了博爾赫斯創作這篇小說的靈感。喀巴拉傳說中有個故事講述的是上帝用神靈的話語創造假人并賦予他生命。而在《假人》中,世界像一個巨大的假人劇場,充滿了偽裝和角色扮演,主人公阿爾貝特最終意識到所謂的“真實”其實是依照一定規則構建而成的,他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假人?!董h形廢墟》結合了這兩者,將阿爾貝特的疑惑,變成了創造者對自身存在以及創造行為本身的反思。這篇小說用做夢來隱喻創造,這借用了克萊關于上帝是一個夢者的設想。
博爾赫斯說,上帝是幻想文學最偉大的虛構。不過,他筆下的上帝常常帶著柏拉圖的創造者的影子。他認為,作家應該成為創造者或說故事的人,而非咬文嚼字的文人騷客。《環形廢墟》中做夢的魔法師乃是他為作為創造者的作家創造的新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