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知否知否
沏一杯茶,捧一卷書,回眸凝望歷史長河,有那樣一個女子。她用低柔的嗓音,吟詠著世間的絕唱;用單薄的身軀,抵抗著令人絕望的生活;用半生的時光,尋找著懂得她的人。她就像一顆星辰,閃耀在那個黑暗的年代。
有人評價其說:魂寄《金石錄》,心托《漱玉詞》。簾卷西風后,江東一聲思。
沒錯,她便是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納蘭性德有“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和少女情趣,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少女憶昔,寥寥數語,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以自然之美,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那時候的她,無憂無慮,活潑爽朗,有著懂她理解她的丈夫,生活幸福美滿。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丈夫事務繁忙,常不能陪在她左右,她便將思念化作一紙詩詞,傳遞出自己的情感,表達她婚后在深閨中的寂寞和孤獨與向往廣闊天地的愁苦,獨上蘭舟,月滿西樓,更映出她的相思之苦;流水無盡,花自飄零,更突出了她與丈夫身在兩地的苦悶,低吟中跳蕩著她對愛情生活的熱烈向往。在這段時期,她雖然思念丈夫,但那個懂她的人還在,她的內心還有著寄托之處。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可世事真的不從人愿,越是相思,便越難相守在一起。丈夫在受命赴任湖州的途中與她永遠的分離了。在那之后,她將感情寄托在了一直隱藏在她內心深處的抱負之上,可那個能夠懂她的人終究是不在了。她對南宋朝廷求和茍安,不思抵抗的憂慮,那對國家興亡的擔憂再也無人可懂。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國破家亡,孤雁南飛,此等沉痛之情,縱是花光月影,春色宜人也是排解不了的。日日夢回故都,醒來時才方知只是夢而已,那種心底最深的悲傷,無人可以理解。
暮年的她,膝下無子,鄰居家有一位姓孫的女孩兒,正值豆蔻年華,天資聰慧,但當她提議當女孩的老師,把她畢生才學教與女孩時,不料女孩兒一口拒絕了:“才藻非女子事也。”一輩子才華橫溢的她,卻無法被一個十余歲的小姑娘接受她的價值觀。在那個時代,那一點剛剛萌發的女性意識,也就這樣斷了被傳承的可能性。
于是,對亡夫的思念,舊物的丟失,生活的困苦,無人理解的孤獨等等的愁緒混雜在一起,她寫下了這首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崇高地位的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可以說,在丈夫去世之后,她就在用余生所有的時光尋找著另一個懂她的人。只可惜,歷史沒有再給她一個知己。
雖然她寫過令人哀嘆的“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也寫過相思成疾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還寫過離愁別恨的“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但細細品味她的詞,就會發現,她擁有著不輸于男子的豪情壯志。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的一生,不可否認,充滿著坎坷。也許她曾埋怨上天讓她的一生痛苦不斷;也許她曾咒罵社會的黑暗;也許她更曾怨恨自己只是一名女子……但她那從未被磨滅的豪義,卻是在飽經風霜后顯得更無畏。不錯,易安,是永遠不向困難低頭的。即便在那一世,再無第二人理解她,但她那一生的才情,卻留下了永世的敬仰。
知否,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