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博爾赫斯的“偷懶”寫法
- 文本幾何
- 劉春新
- 508字
- 2024-12-16 14:25:56
鴻篇巨著很是令人欽羨,但博爾赫斯卻不以為然。“編寫篇幅浩繁的書籍是吃力不討好的譫妄,是把幾分鐘就能講清楚的事情硬抻到五百頁。”他說。為此,他發明了幾種“偷懶”的做法:第一種是從《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套故事、莎士比亞的“戲中有戲”和喬賽亞·羅伊斯的“圖中之圖”演變而來的,《交叉小徑的花園》、《叛徒和英雄的主題》便出自這種方法。這兩部作品都是將對長篇的評述融入到了短篇故事中。從隱喻角度看,《阿萊夫》也屬于此類作品,該作中的“阿萊夫”包含了有史以來地球所有的故事。第二種是從托馬斯·卡萊爾那作為一本可能性巨著的評注和補充的《舊衣新裁》得到的啟發,即,“偽托一些早已有之的書,搞一個縮寫和評論”,《接近阿爾莫塔辛》便是用這種方法寫就的。第三種是寫假想的書或作家的評注,是第二種的延申;他使用這種寫法寫了《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和《<吉訶德>的作者皮埃爾·梅納爾》等作品。
博爾赫斯的“偷懶”做法并不是要消除長篇巨著(長篇有它存在的理由),而是出于個人喜好和基于性情的策略。這一策略成就了一種新的短篇小說,即關于小說的小說。它影響了包括長篇在內的一切篇幅的小說的創作,推動了元小說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