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卡爾維諾的《一千零一夜》
- 文本幾何
- 劉春新
- 507字
- 2024-11-26 11:12:25
在《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中,翻譯家艾爾梅斯·馬拉納和小說家西拉·弗蘭奈里都想編纂出自己的《一千零一夜》。馬拉納將他翻譯的小說的精彩部分嵌套起來,組合成沒完沒了的讓讀者的神經不會松弛下來的新作品。他籠絡了一批小說家和偽作制造者來為他的宏偉藍圖服務;為此,他搬出來一套理論,即,作品的價值在于由欺騙、圈套等齒輪構成的整個機器是否復雜,作者只是其中的虛構人物,是虛構之中真實作者的替身。弗蘭奈里是馬拉納心目中的理想作家,卻未被他說服。弗蘭奈里也“希望把自己從作品中抹掉,并為每一本書找到一個新我”,但他不相信語言文字可以包羅一切,他的目標是捕捉到未被描述過的物質世界。處于寫作危機中的弗蘭奈里從馬拉納那里得到啟發:他無需像馬拉納那樣弄一群小說家和偽作制作者在背后“裝神弄鬼”,只要能像泛神論的神一樣分身為可能寫出所有的書的一切可能存在的作者即可。
卡爾維諾推崇《一千零一夜》,稱其鑲嵌法創造了一種透明的結構。《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對這一“透明的結構”的扭曲、創新:讓一個個故事在讀者的追蹤閱讀中一一呈現,并相互呼應。在這部作品中,他像弗蘭奈里那樣分身成了馬拉納背后的一群小說家,并戲仿馬拉納編纂著他的《一千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