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百家探秘 變法者不得好死(1)
- 心尖上的先秦
- dayeyilang
- 2279字
- 2014-06-26 17:38:36
秦國不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而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秦國一直是一個在西北偏遠地帶蟄居的小國家,據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里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皁游。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由此可見,秦國的古老。
不過,歷史不能當飯吃,古國未必有文化,秦國一直是一個沒有文化不開化的落后國家,在戰國以前的時代,秦國一直沒有大的發展,中原各國一直很是不把它放在眼里,“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彊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并。淮泗之間小國十馀。楚、魏與秦接界。魏筑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并。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司馬遷《史記秦本紀》),尤其是隨著周室的衰微,中原各國都在擴大疆土,秦國卻一直逮不著機會,直到秦孝公時還沒有太大的發展,這讓秦孝公感到很焦慮。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人宰割,落后就要被時代拋棄,盡管沒大師教導,也沒有馬列主義理論做指導,我們的秦孝公還是根據國際國內的形勢,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他知道,要想不做薩達姆被布什給活捉了,要想不做卡扎菲讓奧巴馬給打死了,有歌星有蘋果手機都不能解決問題。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軍事,沒有強大的國力,沒充足的軍備,是不行的,老百姓可以吃地溝油,可以喝三聚氰胺牛奶,面對一系列不平靜的國際形勢,國家確實不能缺鈣,不能躲貓貓的。
在失眠了N個夜晚之后,二十一歲的大帥哥兒秦孝公,一拍腦門兒,想出了一條計謀,對外開放,廣納賢才,重賞天下能夠讓秦國很快得到大發展的能異之士,這老哥是這樣想的,我學歷不高,可天下學歷高的人有的是,我能力不強,可天下能力強的人有的是,我沒有興國的策略,可天下肯定有能讓一個國家很快的興旺起來的人;我們秦國是落后,是愚昧,可我們國家有重視人才的優良傳統,我們有讓天下人才為我們所用的襟懷;再說了,我們秦國落后,愚昧,這不正可以給有才能的人提供一個大的施展才能的大舞臺嗎?
有一句話說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領導腦瓜靈,學歷高低都能行。在歷史的緊要關口,思想就原子彈,思想就是航空母艦,思想就是GDP,思想就是金條,很多時候對歷史玩幾個腦筋急轉彎,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效果的,思想一對路,觀念一轉變,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秦孝公也是這樣,一想到要和當時的諸侯各國,打一場不見硝煙的人才爭奪戰,讓天下的人才都歸攏到秦國,為秦國的發展壯大效力,感到很開心,也很激動,就馬上在國內光施恩惠,招兵買馬,積極擴大軍備,同時又滿懷激情的下了一道詔書:“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脩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司馬遷《史記秦本紀》)明確的向天下各國宣布,只要有人能夠幫助秦國迅速的強大起來,我愿意給他高官厚祿,給他分封疆土。這哥們夠有氣魄的,價碼開得高,心意也誠,一下子就把秦國推到了天下有才華的人的眼前,讓無數人眼睛為之一亮,進而動起了心思。
盡管當時沒有互聯網,可這一點也不影響重大消息的傳播,很快的,諸侯各國的有才華士子們,都知悉了這個消息,秦國在開大規模的招聘活動,工資挺高,福利待遇也很不錯,值得考慮,這邊的老板要是不加工資不升職的話,我們就過去給秦國干活了,反正到哪兒都是混一口飯吃,跟誰都一樣。這不奇怪,古今都一樣,連消息都不靈通,還怎么混飯吃,連哪飯稀稠都不清楚,又如何作士子,居官位呢?
魏國的公孫鞅,也就是后來的商鞅,也很快得到了這個消息,當時這哥們,是研究法律的,很敬業,也很幸運,出道不久,就跟著魏國的總理公叔座混,在總理辦公室做個辦事員,主要是想開闊眼界,順便的歷練一下自己,小伙子很會來事,和魏國總理混的不錯,加上他也卻很有才華,很受魏國總理的賞識。魏國的總理公叔座臨終之時,很慎重的把他推薦給當時魏國的國王魏惠王,明確表示,自己老死后,可以讓公孫鞅,接任魏國的總理,協助魏王治理魏國,可魏王卻看不出公孫鞅的才干,不同意,總理公叔座就說,這人不一般,您如果愿意用就用他,不愿意就把他給殺了,以絕后患。魏王看著病懨懨的總理,心想,我總得給快死的人,一點面子吧,就同意了。不過,在魏國的總理公叔座死后,魏王既沒有用公孫鞅,也沒有殺他,而是把他給晾在了一邊,這讓公孫鞅感到很不爽,也很想跳槽換個老板,恰好在這時,從秦國傳來秦國舉行大招聘高薪聘請有強國之策的人士的大好消息。
樹挪死,人挪活,公孫鞅在魏國失去了靠山之后,感到很不愉快,就在聽到秦國舉行大招聘的消息后,很快的離開了魏國到了秦國。到秦國以后,公孫鞅算是開了眼界,他既看到了秦國的落后愚昧,又看到了秦孝公的真心納賢,更看到了許多徹底改變命運的美好機會,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不走冤枉路,直接一步到位的謀求到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的職位,他開始設法了解秦孝公的生活習俗,信任的大臣,寵愛的太監等等各方面的情況,一邊自己進一步作出決斷,梳理各種關系,盡快和秦國的一號人物秦孝公見面,并做好準備同秦孝公進行更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