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郁金香(譯文名著精選)
最新章節(jié)
- 第34章 結(jié)局
- 第33章 最后一個請求
- 第32章 哈勒姆
- 第31章 我們開始猜到等著高乃里于斯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刑罰
- 第30章 凡·拜爾勒在離開洛維斯坦因以前,和格里弗斯算賬
- 第29章 《花之歌》
第1章 譯本序
十九世紀(jì)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中,大仲馬(1802—1870)是廣大讀者非常熟悉的一位。他的歷史劇《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1929年在巴黎上演,比雨果的《歐那尼》上演還要早一年,打響了浪漫主義戲劇的第一炮,給古典主義戲劇一次猛烈沖擊,也使他一舉成為浪漫主義文壇的一顆耀眼明星。他的劇本接連獲得成功,其中有《安東尼》(1831)、《查理七世》(1831)、《納斯?fàn)査罚?832)等等。大仲馬一生中寫了五十五部正劇,三部悲劇,二十三部喜劇,十部通俗劇和三部喜歌劇。
大仲馬雖然寫了這么多劇本,但是使他最負(fù)盛名的還是長篇歷史小說,而且數(shù)量也十分驚人,多達(dá)五百卷以上。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個火槍手》(1844),《基督山伯爵》(1844—1845),《瑪戈王后》(1845),《二十年后》(1845),《布拉熱洛內(nèi)子爵》(1848—1850),《黑郁金香》(1850)等等。這些小說大部分后來都改編為舞臺劇。
大仲馬的小說都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人物也大都在歷史上出現(xiàn)過,但小說的主旨不在于重述歷史,而在于渲染主人公的冒險奇遇,把歷史上有過的一些事件和人物升華為小說,不再是歷史本身。也正是因為如此,大仲馬的小說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情節(jié)變化多端,引人入勝,正如法國女作家喬治·桑說的,大仲馬就是“戲劇的化身”。
郁金香這種美麗的花,原產(chǎn)于小亞細(xì)亞,1559年經(jīng)由君士坦丁堡傳至歐洲,在這以后的一百多年中,這小小的植物給整個歐洲帶來了軒然大波,特別是在荷蘭,甚至出現(xiàn)了舉國若狂的郁金香熱。大仲馬的《黑郁金香》正是以十七世紀(jì)荷蘭的激烈的政治斗爭為背景,通過培植黑色的郁金香這條線,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的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荷蘭在十六世紀(jì)發(fā)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成立了七省聯(lián)邦,也就是荷蘭共和國;荷蘭的工業(yè)、航海業(yè)以及海外殖民擴張都有了巨大發(fā)展,成了世界強國之一。但是它與西班牙、法國以及十七世紀(jì)中葉興起的英國之間的戰(zhàn)爭連年不斷,國內(nèi)北方的資產(chǎn)階級與南方的貴族之間以及宗教、政治派別之間的斗爭也此起彼伏。本書提到的約翰·德·維特在與奧蘭治派的斗爭中被資產(chǎn)階級推舉為議長,掌握了國家實權(quán),1667年制定《永恒法令》,廢除了由奧蘭治家族擔(dān)任的總督制,削弱了奧蘭治家族掌握的軍權(quán),但是到了1672年由于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突然入侵,奧蘭治派利用這個挫折廢除了《永恒法令》,恢復(fù)了年輕的奧蘭治親王的總督地位,并且引發(fā)了民眾的反對,1672年8月20日在海牙發(fā)生了暴亂,堅決主張與法國談判的主和派,荷蘭議長約翰·德·維特和他的哥哥高乃依·德·維特慘遭殺害。《黑郁金香》的故事就是從這一個日子開始。大仲馬善于以豐富的想象力和編造故事的技巧來描繪歷史事件,正是這個歷史事件給故事帶來了驚心動魄的悲壯氣氛,深深地打動了讀者,使讀者帶著濃厚的關(guān)切心情關(guān)心著故事情節(jié)的一步步發(fā)展。
凡·拜爾勒和蘿莎,一個是判了無期徒刑的要犯,一個是監(jiān)獄看守的女兒,他們的愛情是純潔的,真誠的,它和博克斯戴爾的仇恨和忌妒以及格里弗斯的兇狠殘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他們歷經(jīng)艱辛,合作培育出的黑郁金香正是他們愛情的象征。
世上是否真的有黑郁金香呢?譯者孤陋寡聞,但譯者看到1983年5月16日的《新民晚報》有枕書先生寫的一篇名為《郁金香》的“博物小識”,提到這樣一個傳說:海牙有一個皮匠所種的郁金香中,有一株開了黑花,馬上有人來向他求購,最后這株黑郁金香換得一千五百金幣。但來人接過那株黑郁金香,立即將它摔在地上,狂暴地踐踏它,不用說皮匠,連旁觀者也給弄糊涂了。原來這人自己也種郁金香,巧的是他也種出了一株黑色的。為了保持“惟一的黑郁金香”的稱號,他不惜代價,不擇手段,非把對手摧毀不可,他一邊踏,還一邊對皮匠說:五分鐘以前,你如果要一萬金幣,我也只好給你。
譯者引用了這個傳說,目的在于說明黑色的郁金香即使沒有,也是人們的一個夢想。夢想如果不是空想,也有可能實現(xiàn)的機會。也許早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只是譯者不知道罷了。
這部小說是五十年代翻譯的,1993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錯誤不妥之處在所難免,盼讀者給予指正。
譯者
二〇〇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