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4章 參考資料
- 第33章 “互聯網+”與政府治理(2)
- 第32章 “互聯網+”與政府治理(1)
- 第31章 “互聯網+”引發的產業變革(8)
- 第30章 “互聯網+”引發的產業變革(7)
- 第29章 “互聯網+”引發的產業變革(6)
第1章 序 “互聯網+”,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被認為正在引發一場繼蒸汽機的使用、電力的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的前三次工業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它像近百年來電力的普及一樣,將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全球也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互聯時代。
前幾次工業革命可謂是釋放了人類的“體力”;最新的技術革命則釋放了人的“腦力”——夢想、激情、想象力、創新沖動……,所以它被認為是年輕人的時代,或者說年輕大腦的時代。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標志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已從試驗室和專業領域中走出來,延伸、滲透到傳統產業,快速成為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和社會運行的核心理念,為人類搭建起一個全新的互聯起來的數字化、智能化地球村。在互聯網平臺之上重構的經濟運行模式,將是中國乃至世界在未來十年經濟創新的主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互聯網不再僅僅被當作一種輔助性的工具,而是像電力的廣泛應用一樣,在整個社會起到如上所說的基礎設施的作用。在未來,生產、生活都將基于互聯網展開,人們將越來越體會到,“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互聯網是萬萬不能的”。
就像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引發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的顛覆性變革一樣,互聯網也是如此,它意味著用全新的技術手段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這勢必對傳統行業的經營模式、傳統消費習慣造成顛覆式的沖擊。
網上購物、即時通信、在線娛樂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新的日常習慣,從網絡獲取資訊越來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趨向的指引。對銷售、服務企業來說,電商的橫行已然全面改寫了傳統零售行業、通信行業、廣告媒體及出版行業的版圖。互聯網還將改變從制造到營銷的各個環節。對制造業來說,互聯網意味著由過去以效率和物質極大繁榮為終極目的的“社會化”大生產向“個性化”大生產轉變,工業互聯網通過將人、大數據、智能設備聯結起來,將形成一個開放式的全球化工業網絡,同時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簡化和優化運營環節。
就企業而言,一個深刻理解以“大數據”為核心和靈魂的互聯網時代的傳統企業將會在未來獲得重生和輝煌,而那些在新技術、新理念面前步伐遲緩的企業,將被以最快的方式無情地淘汰而成為歷史。在互聯的時代里,成功者往往只有行業中的前一、兩名,所謂“數一數二”、“不三不四”。
世界經濟“互聯網化”的革命性變革,恰恰發生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一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亟需轉型的時刻。在前幾次劃時代的工業革命中,中國都沒有參與。而這一次的變革,中國正逢其時,經過幾十年經濟飛躍式的發展,在國民經濟各方面都有了較為雄厚的基礎,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際,可以說與世界各國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用“互聯網+”改造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將是新世紀的世界各國競爭的核心,一些老牌強國會衰落下去,而一些新興國家將會崛起。“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將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領域,也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推動中國各方面發展的新引擎。
國家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個報告可以說把“互聯網+”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究其根本,“互聯網+”作為一場技術革命,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文化、觀念,但改變不了人們的社會屬性和對精神和物質產品的需求。
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互聯網新科技大潮中,只有真正有價值、有品質的產品才是可持續競爭力的保證。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還應該著重在自己的工業制造領域做出優秀的產品,建立更為規范的市場機制、對創新的激勵機制,才能進一步擺脫廉價產品世界工場的角色,在全球化的市場中贏得備受尊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