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設施:云 端 網(2)

準確地說,物聯網不單單是一種技術,更多的將是建立一種人類新的生存體系,以及以智能傳感、云計算和大數據為核心的商業生態模型。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架構和商業模式是以計算機、智能手機為單一終端載體為特征的,而物聯網將徹底打破這種架構和模式。

在本質上,物聯網將是以海量智能終端為載體、同時伴生的海量數據、海量精細化的應用為特征的新的人類生存在體系。物聯網相關的應用都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而展開的強應用,從而導致你隨時隨地,每時每刻,無法脫離。由此也將生發出新的商業模式。更進一步,這些應用或者說硬需求所產生的商業價值,任何人都無法回避。未來也許你只剩唯一的選擇:交錢購買服務。

物聯網的本質是基于數據的感知和傳輸。所以物聯網的核心基礎就是感知技術的發展,包括RFID,包括各種傳感器。此外,還需要強大并且極微小的芯片技術,以及相關的網絡支持。具備了上述這些基本功能的微小的物聯網采集端,也就是現在物聯網行業在努力推進的智能終端。換句話說,這些智能終端就是各種智能手機的下一代化身。它將根據需要,化身到你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各個方面,實現各種需要或是不需要的功能。

事實上,這個叫智能終端的新玩意兒已經開始出現了:

Google眼鏡。這可不是普通的眼鏡,事實上Google眼鏡就是智能終端的一種形式的嘗試。由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發布的這款“拓展現實”眼鏡,具有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沖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

Apple Watch。這是蘋果公司于2014年9月公布的一款智能手表。這也不是簡單的手表,是基于人體健康平臺的入口。這種手表內置UBER。并且手表可以直接解鎖房間門,Passbook作為登機牌,可以遠程看視頻、圖像等。在自定義的表盤上,可以增加天氣、下一個活動等實用信息。可以顯示用戶的心跳信息。Apple Watch與iPhone配合使用,同全球標準時間的誤差不超過50毫秒。

想想看,未來的你從頭到腳,用智能終端武裝到了牙齒,這種科幻影視題材中才會出現的場景正在一步步走進我們的生活。軟件銀行集團董事長、知名的國際投資人孫正義曾這樣描述未來物聯網的影像:“到2040年的時候,這樣的現象會非常普遍,所有的人和事都會通過移動設備聯系起來。所以所有的數據都會在云終端進行存儲,是無窮無盡的速度和非常高的處理速度以及非常大的容量。今天每個人大概會有兩個移動設備,但到2020年的時候,每個人被連接的設備的數量會達到1000個。”

再回到Google,在2014年不惜以32億美元巨資收購了一家做溫控器的廠家NEST。漸漸地,人們看明白了Google的做法,那個溫控器又是平臺入口,Google的目標是對著家庭入口,智能家居將是未來一個龐大的市場。互聯網行業的巨頭所推出的這些產品、采取的舉措,無不透露著未來時代的發展趨向,對于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物聯網行業無疑都有著昭示般的啟迪。

物聯網經濟的回顧及展望

位于澳大利亞的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研究數據顯示,在2014年,世界產業領域具備連網及感測系統功能的物聯網整體產值約483億美元,同比增長21%,到2018年規模可望達到1036億美元,2013年至2018年復合成長率也將達21%。

物聯網的大力推進和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使傳感器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并且重心逐漸轉向技術含量較高的MEMS傳感器領域。IC Insights數據顯示,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在2014年可達到80億美元,增速達13.8%,與2012年-1.13%、2013年0.14%的增速相比大幅提升。

美國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預測,雖然目前還很難衡量物聯網的經濟效益,因為采用物聯網技術的大多數人和組織仍然處于早期的投資階段,但到2025年,物聯網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好處將在近4萬億~11萬億美元,其中包括設備廠商的利潤、效率、新業務,以及更好地運行的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的節約。

麥肯錫的報告指出,明白如何適應新技術的公司將獲得最大收益。例如,在油氣鉆探平臺上,物聯網可能意味著通過油泵中溫度或化學變化來了解遠離油泵的地方的情況。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這可能意味著學習如何恰當地平衡來自汽車、道路和信號燈的信息。報告的作者之一邁克爾·崔(Michael Chui)表示,“在IT產業存在所謂的生產率悖論。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宏觀層面上的延遲。早早搞清楚如何使用計算機的公司,例如沃爾瑪,獲得了很高的回報。”

目前,全球的物聯網及傳感器產業保持著活躍的態勢,產業規模與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產業化應用逐步深入,技術創新與結盟發展的趨勢明顯。尤其在國際巨頭的引領下,培育了工業物聯網、車聯網、消費智能終端等一批應用市場。

中國的物聯網及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勢頭亦非常強勁,在自主MEMS傳感器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整體而言,中國物聯網及傳感器產業的集聚發展效應凸顯,眾多產業發展平臺初步形成。隨著應用的落地與可挖掘數據的逐漸積累,物聯網產業的價值正在凸顯出來。在信息技術企業的引領下,物聯網與新興技術協同發展,創新型企業、產品不斷在市場上涌現出來,也引來了金融資本在這一行業里的競逐。

據中國工信部的數據,2014年中國整個物聯網領域的銷售收入達到6000億元以上。此外,近幾年中國物聯網產業每年的綜合增長率超過30%,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尤其是智能制造領域的工業物聯網,以及智能交通領域的車聯網,市場前景良好,增長速度不斷攀升。

由于傳感器產品國產化的需求不斷增強,為國內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中國,自主MEMS傳感器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是2014年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例如,在新型電聲傳感器、指紋傳感器等方面,中國企業已經取得了產業化的技術突破,開拓了巨大的應用市場,為傳感器產業的復蘇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中國物聯網的發展模式呈現三大創新進展:

第一,物聯網對各領域的改造本身表現為產業模式創新。

正如前文提到的,物聯網將從根本上改變各產業領域現有的生產模式,創造新的服務、新的場景、新的體驗以及新的商業價值。以工業物聯網為例,一方面,物聯網改變傳統的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逐漸代之以大量個性化生產以及分散式生產;另一方面,使產業形態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并帶來了多種附加的經濟價值,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新產業模式的引導下,物聯網改造后的制造業必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第二,價值鏈重心從硬件到云端、再到數據分析的轉移初現。

物聯網的價值鏈表現為:通過傳感模塊采集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云端,再將數據加工處理,使其增值后出售給第三方。早期的物聯網產品的價值主要是反映在硬件設備上,如元器件、RF協議、功耗、成本等。而隨著應用落地、數據的積累以及市場環境的成熟,物聯網的價值重心逐漸轉向對數據的挖掘、利用,其市場潛力可謂巨大。

第三,“集成性創新”逐漸成為物聯網發展新趨勢。

隨著業務拓展,物聯網企業逐漸感覺到一個單獨的企業難以獨立完成整套解決方案。一個技術成熟、產品類型齊全、服務完善、應用交互友好的應用,將是由設備提供商、技術方案商、運營商、服務商協同合作的結果。由此,物聯網的創新表現出應用集成性的創新。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成熟,企業聯手合作開發出支持不同設備接口、協議以及可集成多種服務的共有技術平臺將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趨勢。

未來的物聯網及傳感器產業無疑在中國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在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同時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00億元以上。

但是,中國的物聯網行業發展仍面臨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產業環節分散,有效的發展推進機制尚未建立;二是標準繁雜,統一標準缺失制約應用水平的提升;三是軟硬件相似,同領域服務的同質化競爭嚴重;四是傳感器基礎支撐能力較弱,成為物聯網發展的瓶頸;五是定制化軟硬件市場空間有限,限制產品推廣與企業成長;六是信息安全制約大規模應用。

2.大數據

大數據,很大、很大的數據

有一種說法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就是“數據化”。換句話說,一切信息都以數據的形式被呈現,客觀、真實、暴露無遺。

如果你是一個女性,你可能有這樣的經歷:使用某瀏覽器在淘寶、京東等購物網站上購買過一本關于懷孕的書籍后,在之后十個月左右的時間里,你的瀏覽器兩側的廣告欄里不斷出現懷孕所需要的東西,如營養食品、對胎兒無影響的孕婦用藥、胎心監測儀、體溫計、血壓計等產品廣告,登錄原來的購物網站,也會在首頁向你推薦這類產品。而且,在十個月之后,你會發現,以上這些廣告開始變成嬰兒用品了。

你以前可能對瀏覽器廣告非常討厭,但現在,對這類廣告你卻欣然接受,因為它推薦的產品正是你所需要的。顛覆傳統的廣告營銷方式、精準投放,這實際上就是大數據應用的一個簡單案例。

事實上,在你活躍于互聯網的世界時,你的瀏覽經歷、你的IP地址已經被電商默默記錄,根據你瀏覽過哪些網站,關注過哪些新聞、資訊,你的上網時段等等,通過專業技術的數據匯總分析,坐在電腦前上網的你已經被較為準確地推斷出了一些廠商所想知道的最關鍵信息,諸如,年齡段、性別、職業、消費水平、喜好等等個人信息。不要問這些是怎么分析出來的,除非你學過專業的統計學。那是一門通過大量提取樣本數據,從而歸納出某一類特征的人會有什么樣的偏好、習慣的學問。其結果會有誤差,但隨著統計方式的改進,結果有時會準確得嚇人。

我想當任何一個廣告商手中握有大量這樣的用戶數據,都會大喜過望。因為如上的數據不管你高矮胖瘦,直接反映你的消費傾向。而這意味著能更精準地投放廣告,其廣告效果和回報率比起在街邊戳廣告牌來說可謂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當然了,上述例子僅僅是大數據應用的最初級階段。因為它所涉及的數據的范圍并不廣泛,其分析原理也相對比較簡單。

世界正在進入“大數據”時代,人們每天上網、玩游戲、用手機、去超市、住賓館、買車票都會留下足跡。淘寶網一分鐘就處理9萬個訂貨單據,新浪微博高峰期一秒鐘接受100萬次請求,百度每天要處理60億次搜索……每個人的搜索記錄、瀏覽記錄、社交關系、購物清單、閱讀書目、旅游經歷、醫療記錄等等信息都會被收集,數據信息越大,測算越是準確,這些數據信息被廣泛地應用到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領域。

今天的互聯網巨頭們,已經完全可以通過它們掌握的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甚至億計的數據,經由“超級計算”,準確推斷消費者的習慣、電影的票房、流感疫情等發展趨勢。商業如此,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用途和潛在利益當然也不遑多讓。

京東大數據部副總經理邢志峰言之鑿鑿地說:“最近剛剛上線的‘京東到家’APP,就是通過大數據挖掘,提前預判用戶的消費需求,提前在離用戶最近的社區儲備這些商品,用戶下單后,我們能保證在兩小時內送達。”

記得在2014我在北京參觀一家即將上市的大數據公司,乍一進去,感覺那里面就像富士康的流水線工廠一樣,一排排的電腦、分析師,就像數據處理的流水線一樣。他們的產品就是海量用戶數據分析成果,廣告主亟需要獲得這些。

軟銀的孫正義曾說:“我想在未來的幾年、十幾年之間,我們所創造的信息就會超過過去300年的信息總量,或者是說一天創造的信息量就已經超越了幾百年的信息總量,所以信息量或者數據的總量上升是非常快的。”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對天量的大數據進行“加工”的技術,是后面要談到的云計算技術。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云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臺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采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托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云存儲、虛擬化技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油尖旺区| 枣强县| 论坛| 当涂县| 涟源市| 哈巴河县| 玉田县| 金沙县| 石阡县| 达州市| 依安县| 盐源县| 若羌县| 乐都县| 洛南县| 潼南县| 湘乡市| 察哈| 宣化县| 砚山县| 佛山市| 漳州市| 白沙| 海林市| 宜丰县| 湛江市| 琼海市| 丹东市| 循化| 郸城县| 二连浩特市| 宁明县| 和静县| 新泰市| 永靖县| 肃北| 团风县| 通山县| 巩留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