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

一幅生動的日本近代軍事變革圖景

眾所周知,從江戶幕府到明治時代,整個日本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其中軍事領域的改革尤其引人注目。這也是作者此書所要著力展現給讀者的主體內容。

江戶幕府實行的是以藩國為基礎的武士集團軍事體制,其長期保持穩定的前提是地方各藩大名對幕府的效忠。但由于江戶幕府創立者德川氏與各“外樣大名”之間從戰國時代開始就已積累起了宿怨,而此宿怨并未因幕府的建立和外樣大名們對其宣誓效忠而真正消解,到了幕末外來沖擊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那些心中早已滿懷怨氣的地方大名們便開始蠢蠢欲動了。了解這一過程的來龍去脈對于真正掌握此后諸番變動的背景和原因是必須的,這也是潘先生此書花了大量篇幅介紹戰國以來日本歷史(尤其是軍事史)的理由所在。

在上述那些蠢蠢欲動的外樣大名中,當以“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最為突出,而這其中又以薩、長二藩的影響和作用更為巨大。如果能抓住這兩大藩及其相關人事脈絡則大抵即可認為已經理解了一半的幕末和明治史,尤其是軍事史。這不僅因為正是這兩大藩出人出力一擔兩肩挑起了推翻江戶幕府的重任,也不僅因為近代那些著名的軍人和政治家大都來自這兩藩,更重要的是,日本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絕無僅有的那種近代陸海軍制度就來源于這兩大藩之間的恩怨情仇。明治大正之間曾有人著書《薩之海軍,長之陸軍》,明確了這一淵源和傳承關系,更有人深刻地指出:海軍與三菱、陸軍與三井各自之間也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于是就形成了所謂“薩—海—三菱VS長—陸—三井”這一政軍財三閥雙巨頭的對抗圖景。這一概括雖不全面,但也基本揭示了幕末明治時期日本軍事體制變革的內在機制。除此之外,天皇制、現代師團制以及海軍建設等都是日本近代以來軍事制度變革的重要方面,作者在書中也對此結合具體史實進行了充分闡述。

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這在潘先生對幕末明治時期歷次重要戰爭的敘述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對于這些戰爭的描述,作者并不單單停留于敘述一般戰役過程及相關人物、裝備及參戰軍隊序列等戰爭本身的諸要素,而是在對整個戰爭的政治、經濟及外交背景作充分交代的基礎上展開敘事的。這一敘事過程甚至已脫出了日本的一隅之地,更多地放到了當時整個世界大勢中去考察,而在此過程中作者更是把同期中國的歷史作為參照進行了比對。在這樣的敘事結構之下,我們對戰爭的了解變得更加立體、更加全面,而戰爭本身也變得更為生動、更為形象了起來。

非但如此,作者顯然并不滿足于對客觀歷史的簡單陳述,在書中的許多地方,他都不惜筆墨地抒發自己對各類問題的看法。從中不難看出他對西南戰爭中西鄉隆盛的百般憐惜,更不難看出他對中日甲午戰爭的千種遺憾。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細節的精到之處更是令人拍案,此處僅舉其中一處。

在談到長州藩抵抗外國艦隊入侵的下關戰爭時,作者有這樣的敘述:

“與長州藩隔海峽相望的北九州小倉藩武士及百姓袖手旁觀,令長州藩無比氣憤,以至于戰后向幕府提出控訴。而長州藩自己的百姓呢?他們也只是登高觀戰,見武士們被打跑了,便向登陸的西洋水兵端茶送水,然后幫助對方搬運戰利品——火炮,完全是一副長州藩遭攻擊如同他人之事的態度(出自木村時夫所著的《日本民族主義史論》)。今日看來不禁令人莞爾。這些事實,能說明外國軍隊對兩藩的攻擊(兩藩政權主導者日后成為了明治政府首腦)是‘民主的懲罰’嗎?”

潘君此書我已細讀過,希望日本軍事史、日本近代史乃至日本史的愛好者也都來仔細讀一下。同時期待潘君在日本史研究方面更上層樓,也祝他有更好的作品奉獻給大家。

是為序。

日本史研究專家張軼

于甲午閏九月廿七

品牌:現代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6-05-05 11:09:07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現代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永福县| 巴里| 临湘市| 河间市| 古丈县| 馆陶县| 武陟县| 抚松县| 潢川县| 梨树县| 铜梁县| 乌审旗| 广昌县| 镇坪县| 建昌县| 丁青县| 东阳市| 江孜县| 白河县| 南华县| 通江县| 元阳县| 白水县| 大丰市| 天台县| 舞阳县| 昌平区| 蓬安县| 石嘴山市| 通榆县| 重庆市| 潞城市| 千阳县| 渑池县| 汉源县| 遂溪县| 铁力市| 白河县| 浦城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