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序言
布萊斯·帕斯卡爾(1623~1662),十七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哲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圣徒式的人物。
帕斯卡爾僅僅活了三十九歲。三十九歲這個年齡,剛過但丁《神曲》所說的“人生中途”,還不到孔夫子所說的“不惑之年”。他在三十九歲便已經溘然長逝,而在他身后卻留下了豐碩的成果。
當他還是一個十一歲的不諳世事的少年時,就寫了論文《論聲音》,發現了歐幾里德第32命題。十六歲時便寫了《論圓錐曲線》,完成了“帕斯卡爾六邊形定理”。十九歲時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能夠手搖計算六位數字的加減法。之后,他又提出了“帕斯卡爾三角形”。接著寫了《液體平衡論》和《大氣重力論》,研究了液體平衡的一般規律,并發現了流體靜力學的最基本原理,即“帕斯卡爾定律”,他還發明了注水器、水壓計,并改進了氣壓計。此后,他又回到了數學上來,并且發展出極限和無窮小的觀念,為以后的微積分學掃清了道路。
帕斯卡爾橫跨數學、物理、發明、文學等領域,而且在這幾個領域中,都不是簡單的涉水而過濺起一些表面的水花,而是影響到水下的深流,做出了使這幾個領域的歷史撰寫者不能不為之矚目的業績。
然而,他實際上并不在乎,甚至蔑視所有世俗的成功。他只是讀書、寫作和思考。科研和讀書的間隙,帕斯卡爾把他的思緒隨時寫在紙上,然后有一天,他把這些紙裁成的小條,按內容歸納編排成書,這就是帕斯卡爾著名的《思想錄》。
《思想錄》已經誕生了三百多年,與培根的《論人生》、蒙田的《隨筆集》,并稱為西方三大經典散文,然而,與前面兩者相比,《思想錄》卻姍姍來遲,最后為我們所知。但是,《思想錄》卻最耐人尋味,它涉及人性、人生、社會、哲學、宗教等諸多方面,被視為法國古典主義散文的奠基之作。在《思想錄》中,帕斯卡爾說出了我們雖有感悟但永遠也說不出的話。
他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就這樣,帕斯卡爾用一串串精神的記錄證明,他是一根最有尊嚴的蘆葦。這個體弱多病的人,就像蘆葦在風中搖擺,但在思想中,他有著哲學家的堅定。
他是一位思想的斗士,毫不妥協地說出世間的一切,向我們指明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事實。然而,他遺憾地看到,世人很少想到這一點,“人顯然是因為思想而生的,人的全部優點盡在于此,人的全部責任也在于按恰當的方式思想。但世人在思考什么呢?是跳舞、吹笛、唱歌、做詩、鈴響了就賽跑,還有打斗,讓自己當國王,根本不想想當國王是怎么一回事,當普通人又是怎么一回事。”三百多年后,這一切有什么重大的改變嗎?沒有。所不同的是,現代人不想打仗,不想當國王,人們想的更多的是錢,是色,是名,是國王以下的官位,是一切虛浮而功利的東西。“我們是如此狂妄,竟然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甚至是后來者,哪怕那時我們已經不在人世。我們又是如此虛榮,哪怕我們周圍五、六個人的尊敬就會使我們開心和滿足。”我們不只是一些脆弱的蘆葦,我們更是一些平庸的蘆葦,是深深地沉湎于世俗的蘆葦,濕漉漉的葉片墜滿了簡單而低層的欲望。或許,這就是普通的蕓蕓眾生不可超越的命運?
因此,我們這個世界需要哲學家和思想家來澄清一些迷惘,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滿足于人生表面的光怪陸離和虛華。思想是一個人的靈魂,既沒有主見,又沒有自己思想的人是淺陋和可怕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帶著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著,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應該成為一個熱愛思想的人,正是思想使我們有別于其他動物并持有一份尊嚴。
既然人是一根脆弱的蘆葦,那么,思想的纖維不是可以讓這蘆葦結實一些嗎?
《思想錄》一書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證明。《思想錄》本來有可能改寫啟蒙運動與理性主義思想在法國和歐洲的發展史,可惜帕斯卡爾英年早逝,只留下了一部尚未完成的手稿。其中有些部分業已大致成章,斐然可讀,文思流暢,清明如水;還有些部分則尚未定稿或僅有提綱,言簡意賅或竟致不成語,使讀者很難看懂。《帕斯卡爾思想錄賞析》一書是帕斯卡爾原著的精選譯本,是集帕斯卡爾思想之大成的作品。書中對原著中某些缺乏連貫性和用詞晦澀難懂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增刪和改動,目的就是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帕斯卡爾的思想。
帕斯卡爾的《思想錄》,這一超越時空的經典哲理散文,它不但屬于歷史,而且超越歷史,仿佛有一顆不死的靈魂在其中永存。正因為此,我們在閱讀時能感受到一種靈魂覺醒的驚喜。《思想錄》就像一葉智慧的扁舟,帶你駛向遠離浮華虛空的彼岸。讀《思想錄》,更是一次走近大師的心靈之旅,能幫助我們從精神的噩夢中蘇醒。
劉燁
2005年9月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