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生的知識引導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的比例失當。如果這一點不是真的,那人就沒有什么真理可言;如果這一點是真的,那人將被迫不得不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低頭,從而發現有極大的理由應該謙卑。由于人活著就不可能不具備這樣的認識,我希望,在更深一步探索自然之前,先能認真而又心情輕松地考慮一下自然,并且能夠反省自身,明白這里存在什么樣的一種比例……
因此,讓人思考自然完整和宏大的威儀,并使自己的眼光暫離身邊卑微的事物。
讓他看那壯麗的光芒,看那長明燈一樣在那里照亮宇宙的太陽。讓大地在他看來只是一個黑點,映襯著太陽刻畫出來的那個巨大的圓圈,讓他驚奇于這樣的事實,那巨大的圓圈本身也不過是一個小點,映襯著蒼天之上由恒星刻畫出來的周行不止的圓圈。然而,如果我們的視野在此受到了限制,那就讓我們的想象力超過它吧!想象力會耗盡構想的力量,其速度快過自然提供構想材料的速度。
整個可見的世界僅僅只是自然博大胸懷里的一粒看不見的原子。沒有哪一種概念能夠接近它。我們也許能夠擴大自己的構想范圍,使其超過一切可想象的太空,但與事物的真實性比較起來,我們僅僅只是在制造原子。那是一個無限的球體,其中央在任何一個地方,而其周邊卻不在任何一處。終于,想象力會在那樣的思想中自我迷失。
回到人自身,讓人考慮一下,與所有存在比較起來自己是什么。讓人把自己看成是迷失在自然的一個偏僻角落里的存在吧!并且讓他能從自己所居住的那個小小的巢穴里,學著評估一下大地、王國、城鎮和他自身的真正價值何在。在無限宇宙之中,人到底是什么?
為了讓人看到另外一個同樣驚人的奇觀,讓他探討一下他所認識的最細微的東西吧!
讓我們給他一個身軀微小而各個部分還要更加微小無比的寄生蟲吧!它那關節里的肌肉,它那肌肉里的脈胳,它那脈胳里的血液,它那血液里的黏汁,它那黏汁里的液滴,它那液滴里的蒸氣。并且把這最后的東西再加以分割,讓他窮盡自己的構想力,并把他所能達到的最后的東西當作我們現在討論的對象。或許他會想,這就是自然中最微小的東西了吧。
但是,我會讓他明白,在最小的東西里面還有一個新的深淵。我不僅僅會為他描述看得見的宇宙,而且還會為他描述這粒原子里所包藏的、他能夠想象出來的龐大無邊的自然。讓他在里面看到無限多的宇宙,每一個宇宙都有自己的蒼天,有它自己的行星,有它自己的地球,其比例與他在可見的宇宙里看到的比例是同樣的。在每一個地球上也都有動物,也有寄生蟲,他將發現這些都和原來所看到的一樣,而且同樣會在這些里面可以無窮無盡地、永無休止地發現同樣的東西。讓他在接連不斷的驚奇中迷失自己,在物體的小與大的驚奇中不知所措。
我們的身體不久之前還在宇宙里找不到蹤影,而這個宇宙本身在整體的懷抱里也不見蹤影,但它現在卻成為一個巨大的事物,一個世界,或者叫一個整體,相對于我們無法企及的虛無來說,這樣一個事實難道會有人不為之驚奇嗎?以這樣一種眼光看待自身的人,一定會害怕自己。看到自己在夾在無限與虛無這兩個深淵之間的自然給予自己的這個身體里面,人會因為這些奇跡而戰栗。我覺得,當人的好奇心變成贊嘆的時候,他會更傾向于在沉默中思考這些奇跡,而不愿帶著假定一一審視它們。
事實上,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么?與無限比較起來是虛無,與虛無比較起來是無限,人是虛無與無限之間的一個中項。由于人無限遠離了理解極端的能力,事物的終止和開始就在無法穿透的秘密中隱藏在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一點希望都沒有。他同樣無法看到自己所誕生的虛無,也看不到自己被吞沒其中的無限。
那么,除構想事物居中部分的外表以外,他還能做什么呢?他處在永恒的絕望之中,看不到開始,也不見終點。一切事物從虛無中走出,又給帶到了無限之中。誰能跟得上這些奇跡的進程呢?這一切奇跡的創造者明白這一切,除此之外沒有誰能夠理解。
賞析
帕斯卡爾在本文中用其特有的兩極觀念入手的“帕斯卡爾方法”,考察了“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么”的問題。表現了其對人類存在的極大關注。他哀嘆人類在廣闊的宇宙中,永遠漂移在兩個“無限”之間,無論是渺小到虛無,還是巨大到無限。在帕斯卡爾看來,人類本身及其命運終究是不可知的,只有相信上帝并將自己交給上帝,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本文可以視為,帕斯卡爾所言“人沒有上帝是可悲的”理論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