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的感觀不能感受無限
- 帕斯卡爾思想錄賞析
- 劉燁
- 1798字
- 2016-03-04 17:34:54
人們沒有深思這些無限,就貿然去探索自然,就好像他們與自然之間存在某種比例似的。奇怪的是,他們希望理解事物的開端,從而達到全面的認識,但卻根據一種有如他們的對象那樣的無盡的臆測。因為毫無疑問,如果沒有臆測或是沒有和自然一樣無限的能力,這一計劃就不可能形成。
如果了解充分的話,我們就會明白,自然把它自己的影子以及它的創造者的形象印刻在了一切事物上,一切事物幾乎全部都帶有它那雙重的無限性。因此,我們看到,所有科學在其探索的范圍內是沒有止境的。我們懷疑,例如幾何學,難道它沒有無限的難題要解決嗎?作為它們的前提的延伸率也是沒有邊際的,很明顯,作為終極提出來的那些東西,并不能夠自立,而是基于其他的內容,而其他的東西也依靠其他的東西來支撐,因此,不允許有終極存在。但是,我們把其中一些東西當作是終極的東西來看待的理由,跟我們看待有形物體時的理由是一樣的。凡超出我們的感官能夠感受到的范圍的東西,我們都稱為極微點,盡管根據其本質來說仍然是無限可分的。
在科學的這種雙重無限之中,無限大是最易察覺的,因此,有人會裝作明了所有的事物。德謨克利特[公元前460~362年,古希臘哲學家。——譯注]就說過:“我要論述一切”。
然而,無限小卻不易察覺。哲學家經常聲稱,自己達到了無限小,正是在這上面,這些哲學家都曾犯過錯誤。這樣的錯誤使得像《第一原理》等常見的書名冒了出來,它們在事實上跟蒙蔽我們的《全知論》一樣喜歡夸耀和賣弄。
我們很自然地相信自己更有可能到達事物的中心,而不太可能伸及其周邊。世界可見的范圍,一眼就可以看出遠在我們可以通達的能力之外,但是,由于我們大于小事物,因此,覺得自己更有可能了解它們。然而,達到虛無需要的能力,并不比達到全部需要的能力小,兩者都要求無限的能力,在我看來,理解存在的終極原理的任何人,一定也能夠得到關于無限的知識。一種取決于另一種,一種導向另一種。這些終極彼此匯集,由距離的力量聯結起來,并在上帝那里找到彼此,也僅僅能夠在上帝那里做到。
那么,就讓我們認識自身的界限吧,我們是某種物體但并非所有一切。我們得以存在的事實剝奪了我們對于第一原理的認識,因為第一原理是從虛無之中誕生的;而我們存在的渺小又蒙蔽了我們對無限的視野。
我們的身體在自然的領域里占據一個位置,我們的智力在思想的世界里也占據同樣的一個位置。
我們在各個方面都是極其有限的,因而在我們能力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這種在兩個極端之間處于中項的狀態。我們的感官不能感受無限:太大的聲音讓我們耳聾,太強烈的光線讓我們眼瞎,太遠或太近的距離讓我們視而不見,太長或太短的論述往往說不清楚任何事情,太多的真理讓人無法動彈,第一原理對我們來說自明性太明顯,太多的快樂讓我們覺得不快樂,太多的和弦讓人心煩;太多的恩惠讓我們不安,我們希望有資金償付債務;我們既不能感受極度的熱,也不能感受極度的冷;一切過度的品質都是我們的敵人,并且是不可能感覺的——我們不會有所感覺,否則只會深受其害;太年輕和太老都會阻礙思想,如同太多和太少的教育一樣。總之,極端對我們來說就如同它們不是極端一樣,我們并不在它們的注意之中。它們逃避我們的注意,我們也逃避它們的注意。
這就是我們的真實狀態,這就使我們無法掌握某些知識,也無法絕對無知。我們在一個遼闊的區域內航行,四處漂流不定,從一個終點走向另一個終點。當我們想到依附于某個點,并且固定下來的時候,那個點會波動起來,會離我們而去。如果我們跟隨它,它會從我們的掌握中逃走,從我們身邊滑過,永久地消失掉。虛無與我們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的自然條件,然而,卻與我們的偏好完全相反。我們燃燒著找到一個踏實的地面和一個終極的有確切基礎的欲望,希望在上面建起一座高塔,直接通達無限。但是,我們的整個基礎破裂了,大地裂為深淵。
因此,我們就不要尋找確定性和穩定性了。我們的理性總是受到變幻無常的表象所欺騙,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固定兩個無限之間的有限。
賞析
帕斯卡爾提出了對理性的懷疑,這也正是千百年來基督教的信仰與理性之爭從未有過停息的根本原因。
在帕斯卡爾看來,對于人生與自然界的黑暗,理性緩慢、不可靠而且盲目的探索,并不能給予人類以真正貼切、確信的指導。理性恰似一只永遠也無法注滿美酒的杯子。
事實上,人類理性要面臨的挑戰的確未有窮盡之時。在此,我們并不想確定什么,只是指出,帕斯卡爾拋棄理性走向神學的根本原因是——理性本身有莫解的謎團。